六千来世 作品

第617章 关键在中化十三局这边(第2页)

 “除此之外,丁二烯--丙烯腈橡胶合成工艺(丁腈橡胶)……” 

 “聚四氟乙烯(ptfe)的制备工艺……” 

 “以葡萄糖异构酶和丙烯腈水解酶为代表的生物催化剂制备技术和改进工艺……” 

 “以钼-钴-镍低压预加氢催化剂、负载型镍催化剂和三叶形的加氢精制催化剂为代表的高效络合催化剂和固体催化剂的制备工艺……” 

 “甚至是以竹氨为代表的低毒杀虫剂农药制备工艺……” 

 “两边都可以形成有效互补,至少在短期内具备绕靠部分国外技术专利门槛,实现国产化技术自主的可能性。” 

 “尤其是化学催化剂这一块,在追平国内外代差的前提下实现国产替代的意义更是非比寻常……宁波那边的中美合资化工厂投产至今不过两年而已,而仅仅是两年,美方公司本就昂贵无比的的催化剂竟然就已经提了三次价,而宁波化工厂那边却也不得不捏着鼻子买,由此可见这个问题重要性。” 

 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卓玛丽将这些技术如数家珍,认识的人知道她是总经理助理,不认识的人见了,估计这位风韵十足的美女是哪个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呢。 

 杨默自始至终都在静静地听着,直到卓玛丽收了口,他才饶有兴致地看着对方:“卓姐,你说东北那边的那些科研单位……是冲着咱们德州这边有大量的上马项目,这才这么踊跃地跟咱们本地的化工设备制造单位进行联合技术攻关的?” 

 了解国情的同学都知道,虽然无论什么时候有奶便是娘乃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是对于科研领域来说,仅仅只有这个理由是不够的。 

 卓玛丽自然明白杨默的意思,当下得意一笑:“老弟,你莫非忘了姐姐我们一家是从东北调过来的?你未免也太小看我们卓家的人脉了。” 

 想起这位水蜜桃之前在手性催化剂项目中表现出来的广阔人脉,杨默哪里还有不清楚的? 

 当下点了点头,再次确认到:“所以,卓姐你也认为,只要给予国内科研单位足够的生存土壤和激励,在串联合作模式下,最起码在化工设备和制备技术领域,国内是有希望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追平与国外同行的代差是吧?” 

 杨默说的是追平代差,而不是达到同等水平,科研容不得急功近利,能够在5~8年里追平代差,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卓玛丽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国内科研领域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老弟你也很了解,在我们强制要求那些中标企业采取项目激励制的情况下,以我对那些科研单位技术基础的了解程度……我很确定,只要能源源不断地产生资金收益和人员激励,哪怕是强制的,也会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迎来技术突破的小高潮。” 

 “事实上,参考齐鲁地区最近两年的农业领域的各项技术的发展速度来看,我甚至认为5~8年这个时间都有些保守了。” 

 随着菜篮子工程的推进和大华公司对于大棚蔬菜乃至水果种植业的大力扶持,上至齐鲁农科院,下至德州兰陵两地的一众农资企业都受益匪浅,因此在大华公司和德州城产公司刻意营造的高标准要求、高激励的环境下,最近两年来,不管是新品种培育还是高效化肥,乃至于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技术,竟然隐隐出现了井喷的现象。 

 杨默闻言,又是点了点头,心中将某个选择叉掉后,沉思了一会儿,这才抬起头:“我明白了……对了,卓姐,托你打听的事情打听到了没有?” 

 卓玛丽反应了过来:“你是说……中化十三建那边?” 

 杨默点了点头:“没错,就是中化十三建。” 

 跟后世的房地产一样,化学工程建设领域也有一大堆化学工程建设公司,分布在大江南北。 

 之所以杨默别的公司不提,专门提到中化十三建…… 

 那是因为,他的基本盘在德州和兰陵,其次是鲁豫冀工业制造协作框架下所覆盖的相关地区; 

 而在这些地区里,惟有中化十三建是坐落在与德州相邻的沧州,位于杨默的基本盘覆盖范围内……既然化工产业已经成为德州地区无法忽视的核心配套产业之一,那么杨默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决定会不会对德州的化工产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要知道,有着很高技术门槛的化学工程建设对于化工项目来说非常重要,而德州地区未来的化工项目能否按标准地如期落地,有相当一部分取决于这些化学工程建设公司的配合度。 

 所以,在区域壁垒依旧无处不在的当下,位于沧州的中化十三建便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不过有意思的是,中化十三建虽然坐落在隔壁的沧州,但实际上,这家单位却并不是一开始就在这里,而是一路迁徙过来的。 

 简单来说,就是中化十三建原本是一家60年代初成立于帝都的单位; 

 但到了60年代中期,却从帝都迁到了陕西那边; 

 再后来,到了1974年,由于需要承建国外引进的第一套大型化肥装置,这才从陕西迁移到沧州这边来。 

 同为央企的一员,杨默自然知道这种根底上来讲是帝都企业的公司,你不能以寻常的央企下属二三级单位的目光去衡量,因此对方到底买不买蔡正伟的账,便变得很重要了起来……不要觉得奇怪,司里面又不是只有蔡正伟一个领导,再说了,石油与化学工业部里又不是只有这么一个部门,但凡是这种机构,里面的水深着呢。 

 按照上一世的记忆,1998年改革后,石油与化学工业部变为石油与化学工业局,大部分行政职能并入两桶油,只有少部分职能留在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的外事司和规划发展司,仅凭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来许多东西了。 

 卓玛丽闻言,表情有些为难:“老弟,姐姐我帮你打听过了,但是你也知道,我这边认识的朋友虽然多,但大部分都是各单位普通意义上的中高层干部,因此太过隐秘的消息我这边也很难知道;” 

 “所以,中化十三建那边的几个朋友倒是零零碎碎地告诉了我许多消息,但是关于他们领导跟蔡司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却是没有个可以令人信服的准信;” 

 “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他们一直以来很关注陕西那边的榆林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最近这几年除了在深化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技术的研究外,对于煤化工建设工程的技术研究也一直没有松懈……毕竟他们在陕西还是有很多业务工程嘛。” 

 “至于其它的,就真的问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了……况且老弟你给的时间太短,只有短短一个下午的事件,等我那些朋友打探出什么其余的消息了,我再向你及时汇报。” 

 身为总助,卓玛丽很清楚到了杨默这种层级,托自己问的那些消息意味着什么。 

 虽然她知道来自基层和一线的消息更能反映真实情况,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她反而不敢匆忙下判断,免得误导杨默。 

 对于卓玛丽的顾虑,杨默自然明白。 

 实际上,卓玛丽最后的一句话,已经等于告诉他很多情况了。 

 陕西……榆林……煤化工……再加上之前他们是从帝都迁往的兴平市,并且在那边依旧保留着分公司。 

 也就是说,从实际的技术研发投入来看,至少在现阶段,中化十三建那边并没有把石化业务当成战略重心的想法……这个切入点很有说服力,毕竟技术研发投入是需要真金白银的,在大家都不怎么富裕的当下,嘴巴上说的再好听,也没有真金白银地砸一笔钱下去更令人信服。 

 这很有意思,毕竟沧州乃是河北地区重要的石化基地,蹲在这么一个业务满地跑的宝地,却依旧心心念念地不忘陕西那边的煤炭化工建设业务…… 

 最起码,对方不能算作是蔡正伟的嫡系,这应该是大概率的事情。 

 不过毕竟此事关系到杨默的下一步决定,轻易马虎不得,再加上时间着实有点紧,因此为了把稳,杨默只是稍稍犹豫了一下,便起身走到办公桌旁,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过去。 

 “喂,赵老么?我小杨啊,这么晚了,您还没睡?” 

 稍稍寒暄了两句,杨默便用一种子侄般的谦恭语气说道:“是这样,赵老,我这边想向你请教一点情况……” 

 —————— 

 ps:本来是想写一个大章的,但时间不够了,正在码字中,12点后应该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