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渡口,夕阳醉成殷殷的红。
每个人的面孔,都镀上几许柔和的红晕。
云霞斜斜地枕着晚风,乍起半腔轻愁。
枯水季节的运河,沉闷地淌着,冬风不解人意,撩过水面,河水不情不愿地泛起微波,将无限的烦懑掩在水底,发出声声呜咽。
秦明旭就这样抱着我,忘了松开手。他身上的味道,一缕一缕,缓慢地涌入我的鼻端。并非先入为主,却后发制人。
曲台自有千万行,重累叶间垂杨。北林朝日镜明光,南国微风苏合香。
苏合香。
类苏木。淡雅如云。
郑国舅不知何时,走到我身边来。他咳嗽一声,扬声道:“祝老板好本事,酒醉人,人也醉人。怎么秦少爷倒是舍不得撒手了”
我闻言,连忙支撑着,站起身来。
秦明旭亦有些微窘,道:“国舅爷说笑了。”
郑国舅就着晚霞的余晖,又痛饮了一大碗酒,舒畅地吁了口气。
他若有似无地看了看秦明旭,又看了看我,道:“本爵爷上回倒是看走了眼,你与祝老板并非夫妻。本爵爷未曾喝过这般的酒,也未曾见过这般的人儿。有时想想,本爵爷或该与这酒、这人成就一段佳话才好。”
他大笑着离去。
我不理会他,与练和众伙计们将满满两车酒散完,方归。
秦明旭有些担忧,向我道:“桑榆,这国舅爷该不会……”
我道:“这等纨绔子弟,避着些就是了。横竖,我有太后亲封的‘义德乡君’诰命在身,谅他不敢胡来。”
渡口送酒一事过后,祝家酒坊在扬州彻底名声大振。
工匠们四处说着那日的酒,滋味如何之好,祝家酒坊的祝老板如何之义气。
官府衙门因修缮运河,分摊苛役,本就害怕有民怨,见祝家送酒,得到百姓一片叫好声,转移了对官府的怨怼,自是欢喜。
扬州知府耿大人特意提了一块匾额“太白遗风”,着人敲锣打鼓地送过来。我命练将匾额挂在堂中最显眼处。
送匾额的师爷,在柜上喝到七八分醉,当场挥毫,写了副对联:
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佳。
此对联与知府的匾额,一唱一和,相映成趣。
如此,祝家酒坊有了民间的口碑,亦有了官方的认可。
一时间,上至豪门大户,下至贩夫皂隶,来祝家酒坊买酒的人络绎不绝。
伙计们忙着收钱,出货,脸上笑开了。
后院存储的酒,很快便售罄。酿酒师傅们熬夜赶班做新酿。我连续几晚,盯到子半,方回家安歇。
练一丝不苟地记着进出的账目,数日下来,一分一厘也未出错。
开铺子做买卖,尤难解决的是催账。从前在程家主事时,有些陈账,甚至都积了十几年,成了坏账、死账。吴弼想尽了法子,也未能尽数收回。
练是个较真的人,凡事一板一眼,按规矩来。
说好的,几时还,她便准时去要。若不还,她就死死地坐在人家家里。人家吃饭她跟着,睡觉她也跟着,赶都赶不走,就那么直愣愣地盯着人家,盯到对方发慌为止。她不在乎情面,也不讲情面。规矩比天大。
祝家酒坊,有了练的这份较真,竟无一笔拖账。
月底的时候,我盘算了一下,比我想象中的进益更丰。
冯高送我去五灵山之前,给我的银票,加卖了京城府邸的银子,被我用作生意的本钱。这些本钱,早已成倍地回来了。
我理出一半,还予秦明旭。
“这是你为祝家的银子,现时还你。”
这些银子,有多无少。
他没有拒绝,收了,掖入袖中,笑道:“桑榆,我便知道你能干。”
他若不收,我心里难免有个梗。他收了,我倒是畅快许多。
他是知我的。
我笑道:“还有万两黄金,且先欠着。我都记着呢。”
他道:“利缘义取,大商无算。桑榆,你别急。”
我倚着柜台,命练端来两盏新酒,一杯递予秦明旭,一杯自饮,道:“欠人的,终归是不好。我这小半生,起起伏伏,唯想做的,便是不欠任何人。”
他握着酒盏,有一霎的失落:“桑榆,你几时能不与我算得这样清,就好了。”
我笑而不语。
新年在指缝中划过。
柜上的伙计、酿酒的师傅,还有祝府一干仆役,每人发三倍的月银。
上上下下,一片欢欣。
便是连祝西峰,都喜得无可不可,从教坊胡人处买了许多西洋玩意儿,逗我爹开心。我爹的病,好些了。他没有像他预料中那样,急急大去。挺过年关,一副副的药吃下去,竟能下地走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