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猖獗的海盗

 汤潇逸原本想的是自己到船上当老大,上船的武官顶多是个五品守备,重文轻武,不让他给自己跪下都不错了。

 但是郑景溪得知自己要上船,随船海试后,一个激动,自己也跟着上船了。

 老大变老二。

 “没什么,只是第一次坐船,感觉怪怪的,让伯父担心了。”汤潇逸摇摇头,眷恋的看着北方。

 汤潇逸其实还想体验一下当船长的感觉,甚至路线都规划好了,先向东去宝岛,然后向北绕岛航行。

 可以的话再继续向北,在琉球绕一圈儿后再折返,经台澎绕回船厂。

 但是一上船,郑景溪指挥着军舰,开始向南航行。

 “第一次坐船,有不适应的情况是正常的,你还没吐。”

 “你们的条件好了,当年我们一行六人,去法兰西留学,坐的还是风帆小木船,排水量只有几百吨。”

 “在这近海还好,四处都是岛,平日里风浪不大,就这样,我们一个个都上吐下泻的。”

 “然后过缅甸海时,我们遭遇了暴风雨,当时我们什么都不懂,就感觉船在飞,我们怕的要死。”

 郑景溪也不小了,开始回忆起当年。

 那个年纪,一半为了功名利禄,一半为了忠君爱国、使国家强盛的想法,几个从没出过远门儿的年轻人,飘洋万里还多,去学习。

 可惜,学成后前几年还好,这两年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报批的船只越来越少,整个船厂越来越腐败落后。

 “伯父,你说我们和洋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汤潇逸突然站起来。

 郑景溪的话,让他想到了那些,为富强而放弃优渥未来,回来从零开始的人们。

 是啊,从六十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到下一个六十年代,才真正的完成了工业体系的建立。

 整整一百年,五六代人。

 “人才培养体系。”

 “我去过欧洲,欧洲并不大,那些大国,英吉利、法兰西,面积都很小,人口也不多。”

 “但是,他们有从小学到大学,从普工到技工,完善且庞大的培养体系,绝不是我们一个船政能比得了的。”

 “且欧洲工业发达,他们都工人、工程师,有大量的实验和操作机会,催生出大量有经验的工人和工程师。”

 “这些工程师又反推着技术的进步,以至于欧洲的技术越来越强,船越来越坚,炮越来越利。”

 “可惜啊,朝廷的拨款越来越少,许多船工如果不出去帮人修船,可能连手都生疏了。”

 说道最后,郑景溪的话语中充满了惆怅,也让汤潇逸变得沉默不语。

 虽然汤潇逸知道,朝廷的问题并不是一个人才培养体系上的差距。

 但他同样也知道,这些出去后还回来的人,都是真正迫切希望变得强盛的人。

 可不是那种镀金水硕。

 “你得记住,船只试航,不能走太远,你不知道这艘船会有什么缺陷,同样太近了也试不出来什么。”

 “这次的航线是澎台,先绕澎行驶,风浪不大。如果没问题再继续向东南,绕过七星岩之后,距离岛屿五十至一百海里间向北航行。”

 “所过之处都是较为忙碌的航线,即便出事,也不至于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郑景溪很认真的教导着汤潇逸经验。

 他有预感,他这一代,是很难看到华夏强盛起来那天了,这对立志报国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但打击归打击,总要传承下去,汤潇逸有背景,对航海感兴趣,是传承他志向的最佳人选。

 “过七星岩后向北?那能不能去琉球看看?”汤潇逸来了精神,期待的看着郑景溪。

 郑景溪神色相当不悦,因为汤潇逸好像没听他在说啥,另外……

 “琉球……去不了啦!”

 说罢,郑景溪不再多言,拿着笔记本径直走向司令塔。

 …………

 花了十天时间,绕台澎航行,期间并非是全速行驶,而是经常加减速,转弯,计算燃煤使用情况,实验操作风帆前进等等。

 起初汤潇逸还有些兴趣,但是没两天就显得很枯燥了。

 想象中热闹的航线也就那样,不借助望远镜,连对方船只的旗帜都看不清楚,更别提打招呼了。

 第十一天,军舰第一次靠岸,这次靠岸主要是补充燃煤和蔬菜,在宝岛鸡笼。

 汤潇逸下船,加起来几十岁的人了,第一次踏上这个地方。

 码头并不是很大,起码没有闽都大,当然了,双方的资源也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闽都的船只,并没有这儿多,且这里船不仅多,还什么国家的都有。

 那旗帜,五花八门的,而岸边也有小贩在哪里给停泊的船只推销蔬菜水果。

 水手们花钱大方,小贩们的生意不错。

 “鸡笼四年前奏明朝廷,正式建设成海港,仅仅比安平港小,是岛上第二大港。”

 “这里有煤矿,船政用的煤也来自这里,过往船只也经常在此处加煤补给。”

 “真是时过境迁,我上次来时,这里还是个十分冷清的小码头,周边还充满了战争的痕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郑景溪感叹的看着热闹的码头。

 “伯父,您上次来是什么时候?”汤潇逸好奇的问道,一共四年历史,这么感慨,他这未来岳父不会参与了督造吧?

 “1885年,也就是帝历十一年十一月,我等奉命督造定镇结束回国途中,我来了一次,那时战争才刚刚结束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