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9章 歼7F【推荐关键期了,求追读!】(第2页)

 刚刚拿报告过来的年轻工程师不无可惜地说道。

 风洞这东西,也不是说有了个硬件就能马上发挥全部的能力。

 除了风洞本身之外,在里面接受实验的那个模型、测试数据的获取和后处理方式,甚至把模型支撑起来的方式都会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就以刚刚说到的模型为例,发达国家从8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应用的tps模型,除内涵排气不能模拟高温燃气以外,其他条件都和真实发动机非常相似,可以节省大量的试飞小时数。

 就算是结构比较简单的引射式模型,西伯利亚恰普雷金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就能通过丰富的设计经验做到100%的进气流量模拟。

 而同样的模型,611所这边就只能模拟到70%-80%。

 很无奈,但华夏航空工业的基础就是如此。

 “一步步来嘛,我们国家的基础相比起来确实是薄弱了一些,但只要不放弃追赶的步伐,就总有一天能把这些差距统统弥补起来。”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卢育英几乎是下意识地想到了在京航大学见到的常浩南。

 如果说之前还带着那么1%的将信将疑的话,那么现在看着手中的这份报告,他已经完全确信,对方就是那种能以一己之力推动技术进步的绝世天才了。

 “下一步就是制造原型机,然后准备试飞了。”

 卢育英志得意满地说道。

 “可是卢总,咱们这个项目的经费……已经快要用完了。”

 旁边的工程师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因为这个歼7新改型并没有找到启动用户,所以到目前为止的研发经费都是611所自己挤出来的,搞搞纸面设计和风洞试验还勉强够用,但要想真的造一架飞机出来就是杯水车薪了。

 “没关系,今天下午有一场咱们所和附近兄弟厂所各项目负责人的研讨会,钱的问题,我来解决。”

 卢育英说着把手中的报告装进公文包里,然后急匆匆地离开了风洞测试中心。

 ……

 当天下午,卢育英直接把歼7f的两版设计图、风洞模型和风洞测试结果一股脑地带到了会场。

 “目前对于歼7f改进型的先期设计一切顺利,风洞测试结果表明,其飞行性能相比目前的歼7e型提高明显……”

 “在去年,也就是1995年,以色列就为罗马尼亚升级了一批名为米格21枪骑兵的深度改进型,这证明仍然有很多国家需要一种成本低廉的二代改进型战斗机……”

 “考虑到市场前景,我们又专门设计了两种子型号,也就是雷达直径520mm,可以直接由米格21f或歼7m战斗机升级而来的歼7f1,和雷达直径600mm,但必须全新制造的歼7f2……”

 “在歼7f的研制过程中,我们与京航大学进行合作,第一次尝试采用了全数字化设计方式,大大加快了设计流程,同时也可以为今后其它型号的数字化设计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尽管歼7f型号没有启动客户,但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技术价值,可以考虑以自筹资金的形式进行研发。”

 卢育英的介绍结束之后,场下直接陷入了几秒钟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