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0章 抢人

 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由国企或科研院所自筹资金搞研发这种事情,在90年代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物。

 但对于航空工业系统来说确实还没有先例。

 毕竟研发一型飞机的所需要的花费动辄上亿元人民币,而战斗机又不像汽车家电这些商品一样可以进入民用市场流通,拿去外销还要考虑到国际关系的问题不能随便卖,回本的难度很大。

 因此普遍囊中羞涩的各厂所很难下决心拿出这么多钱来冒险。

 但是今天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是技术出身,他们知道卢育英刚刚拿出来的这个歼7f改进型,确实风险很小,又很有市场。

 实际上,后者刚刚提到的罗马尼亚米格21枪骑兵,其换装以色列制新雷达之后,配套的雷达罩还是华夏航空复合材料特种结构研究所设计制造的。

 而这家研究所的所长就坐在第一排的位置。

 就算是611所自己,也从近些年来歼7m的出口中尝到了不少甜头,否则也不会在歼7e服役之后,立即着手开发对应的出口型号歼7mg。

 “卢育英同志,你能否估计一下,完成你图纸上面这个型号大概需要多少经费和时间?”

 一名来自黎阳发动机公司的专家首先打破了沉默。

 “研究经费方面,估计在4000-5000万元之间,至于时间,我有信心在一年内实现原型机首飞!”

 卢育英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早就已经思考过无数次这个问题。

 本来,在没有得到常浩南的帮助之前,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8000万元和2-3年时间。

 但在去了一次京航大学之后,卢育英的信心跟之前已经完全不同。

 这一次,场下安静的时间比刚才还要更长。

 足足十几秒钟之后,才有一个坐在第二排的人用有些干涩的声音问道。

 “是人民币?”

 这个有些无厘头的问题让本来严肃到有些压抑的会场气氛骤然变得轻松了不少。

 甚至从后面传出了几阵微弱的笑声。

 不过问出这个问题其实也有情可原,不管怎么说,4000-5000万元人民币设计一架新飞机,哪怕是已有型号的改进型,听上去也确实有些夸张了。

 “当然是人民币,而且这还是相对宽松的估计。”

 “我看这个型号的设计应该已经接近完成了,那么作为一种深度改进型,子系统方面有没有需要我们兄弟厂所攻关的技术?”

 这次开口的是那位复合材料特种结构研究所的所长。

 显然,他已经开始考虑原型机制造方面的问题了。

 而这个问题卢育英,或者说常浩南考虑的更早。

 “目前只有三处地方涉及到新技术应用,一是为了减重需要使用c型夹层结构的复合材料雷达罩,二是需要在1471g型雷达基础上,开发对应520mm和600mm口径的小型雷达,三是希望能够换装更新型号的座舱综合显示器。”

 都不是什么难以攻克的技术。

 或者说其实都可以依托现有技术。

 卢育英的这句话仿佛打开了开关一般,下面原本沉默的专家和领导们几乎同时开始了讨论。

 显然,已经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个险值得冒。

 总体设计已经接近完成,又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风险。

 至于成本……

 将近10家厂所,凑个四五千万人民币还是不难的。

 几分钟的时间过去,台下的讨论不仅没有结束,反而变得愈发激烈了。

 接下来的十几分钟,对于台上的卢育英来说如同十几个小时一般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