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剑书生 作品

第一百四十一章 杀他个血流滚滚!

 泉州市舶司提举,兼晋江县知县杨帆,三个月内马不停蹄,杀得人头滚滚。

 据当年的州志中记载,死于此案中的大小官员共计六十八名,商人、士绅被斩首者,合计一百三十五名。

 被牵连处罚的官员、士绅、商人,以及其他人等,加起来有一千七百多人,涉及层面之广,处罚人数之多,堪称福建行省自大明建立以来的第一案。

 杨帆此举也搞得福建行省很多官员惴惴不安,数次向福建行省布政使上书,可杨帆有皇帝背书,还有燕王朱棣撑腰,就是布政使也拿他没有办法。

 不过好处也有很多,杨帆的雷霆手段,彻底扫清了福建行省,尤其是泉州府内走私的利益团体。

 在这个过程中,杨帆还遭遇了两次刺杀,险些丧命,不过最终杨帆都化险为夷,他那一身力气与武艺,真不是一般的刺客能对付得了的。

 海运走私的利益集团被清空,杨帆也终于能施展拳脚,开始了海运贸易大整顿。

 杨帆推出了“商人牙行”与“抽分制度”两个杀手锏,这前者针对的是商人。

 将有能力出海,有心思进行海外贸易的商人统筹起来,发放官府认证的印信。

 印信每一年审核一次,重新续约,得了印信的商人可以对外进行海运贸易。

 贸易所得扣除要交给官府的赋税之后,其余的利润都归于商人的手中。

 这一制度一提出来,瞬间让那些畏惧杨帆,暗地里祈祷杨帆被找上自己的商人原地复活。

 商人的嗅觉最是敏锐,杨帆这法子能让他们获得巨额利益,他们能不心动?

 故杨帆这告示贴出去当人,先是泉州府的商人闻讯而动,然后整个福建行省有本事的商人也都陆续赶来。

 杨帆派人审查其资质,严格把关,最终第一年一共选定了二十二名商人,发放印信。

 在“商人牙行”制度上,还有一个“抽分制度”,即商人从海外贸易得来的货物,要由官府先挑选采购,价格与市面上相当。

 这制度虽然隐含着不小的隐患,会增加官商勾结的可能性,却又是无奈之举。

 杨帆在福建大开杀戒,那些被斩杀的官员虽然死有余辜,却难免让其他官员物伤其类。

 这时候,要推行政策,就必须让这一条利益链上的人有利可图,才能顺利运转下来。

 非常时期行非常手段,后续,唯有强化采购时候的监管,才能遏制官商勾结的可能。

 总而言之,杨帆的两条政令算是彻底推行了下去,这过程说起来简单,实则漫长。

 光是铺展开,就是洪武七年下半年,一直忙到洪武八年开春,才算走上正轨。

 杨帆有燕王朱棣协助,还有夏时敏这样的干吏,以及王图等人辅佐,尚且累得大病了一场,根本没有心思去管晋江县的事情。

 不过,晋江县反而发展得不错,一切井井有条,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黑衣大和尚——姚广孝。

 别人不知道姚广孝的本事,杨帆心知肚明,他忙得脱不开身,就将晋江县“摊丁入亩”的事情与一应事务都交到了姚广孝的手中。

 姚广孝装模作样地推辞了一番,便欣然接受。

 据王图说,姚广孝每日用两个时辰处理政务,用两个时辰商讨布置推行摊丁入亩的细节,除此之外就是吃斋念佛。

 有趣的是,姚广孝花费的时间不多,治理晋江县的效果,却出奇的好。

 杨帆私下里也不得不感慨,有些事就是天生的,这黑衣大和尚姚广孝,当真有宰辅之才!

 时间悄然流逝,洪武八年的泉州府一切都走上了正轨,就连藏匿于山林中的那伙山贼,也被彻底剿灭了。

 又一年倏然过去,洪武九年,深秋。

 泉州市舶司,衙门。

 杨帆批阅完最后一本公文,揉了揉眉心,长出了一口气。

 “大人,该喝药了。”

 王图走入正堂,手里还端着一碗汤药,苦涩的味道离得好远,杨帆都能闻得到。

 “还喝?”杨帆站起身嘟囔了一句:“我感觉自己已经好了,能打死一头牛。”说着,杨帆挥舞了两下拳头。

 王图忍着笑,道:“孙郎中可说了,您劳累过度又赶上入秋染了风寒,可得把药都吃完了,不然到老了可有得受。”

 杨帆苦着脸,将汤药一饮而尽,问道:“夏时敏他们还未回来么?”

 “还没呢。”王图接过药碗,道:“夏大人临走的时候说了,他们今天要跑的地方可不少,这个季度海运的税银庞杂,核对就要花费不少工夫。”

 杨帆微微颔首,朝着正堂外走去。

 天空阴沉沉的,寒风萧瑟,杨帆忽然问王图:“咱们离开应天多久了?”

 王图想了想,“洪武七年大人离开应天,算一算已经两年零几个月了。”

 已经那么久了么?

 杨帆心中念头一动,说道:“你派人去催一催,将我亲自撰写的那本书印刷出来,送往泉州府各地,对了,也要送往京城一份,呈递给陛下。”

 王图点了点头,忽然感觉到鼻尖一凉,他抬头一看,惊喜地喊道:“大人,下雪了!”

 福建的雪没有北方那般浓烈,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杨帆伸手接住雪花,一时间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了应天。

 “是啊,下雪了,冬天来了。”杨帆笑了笑。

 “我们也该回去了,瑞雪兆丰年,明年又是一个好年景呀!”

 洪武九年的冬天,比往年来得要早不少,连福建这样的地方都下起了雪。

 ……

 应天,奉天殿。

 此刻,奉天殿外一片银装素裹,奉天殿内,却气氛热烈,今年的各地收成不错,大明一片欣欣向荣,朱元璋的心情也格外地好。

 户部尚书楼覃,正在向朱元璋奏报今年各地缴纳税粮的情况。

 空印案后,各地的官员都学乖了,不敢在这上面做任何的文章,老老实实缴纳税粮。

 “今年各行省风调雨顺,所得税粮相较去年,稍有增加,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