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剑书生 作品

第两百四十四章 弥合南北,再造中华!(第2页)

 朱元璋失望至极,见状,杨帆轻声说道:“后唐末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兵反唐,朝廷围剿,石敬瑭厚颜无耻向契丹求援,并许诺割让燕云十六州,依靠契丹帮助建立后晋,向比自己小十岁的耶律德光称‘儿’,做了儿皇帝,还割让燕云十六州。

 有宋一朝,丢失了燕云十六州,导致从开国到灭国,一直被北边压制,从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到宋灭亡元建立,再到开平王与魏国公攻克大都,光复燕云。

 已经过去了四百三十年,这四百三十年来,北方多少汉人被胡化?若非有我大明,这南汉与北汉就要被彻底分开,南北的隔阂,比您还有文武百官想得都要大得多!

 而且如今大明攻陷北元皇廷,臣大破纳哈出于金山,多了一个广阔的永安都司,应天虽好,却偏安于一处,无法辐射广阔的北方。

 为稳固北境,为使燕云十六州等北人与南人弥补隔阂重新融为一个‘汉’,也为了辐射广阔的北方疆域,迁都,越快越好。”

 朱元璋凝望着夜空,良久才喃喃道:“迁都……你觉得若咱说迁都,朝中有多少大臣会同意迁往北平?”

 杨帆沉吟片刻,说道:“朝中大臣有两成到三成会赞同,应天城的百姓恐有大批不舍陛下离应天。”

 朝中大臣许多在应天置业,若都城变成了北平,他们个人首先会利益受损,更关键的是,都城迁移到北平,对大明政局与天下局势的影响极大。

 北方边疆的防务与大明各都司卫所的调整,牵动何止十万百万人的利益?

 朱元璋的嘴角动了动,说道:“迁都的事情暗中准备,待清查完‘科举舞弊案’后再说。”

 朱元璋要看一看,究竟有多少人,牵扯到了这一桩案件里。

 洪武二十一年五月初,持续了快两个月的“科举案”,终于有了突破。

 翰林院翰林学士刘三吾、张以宁,一手操纵会试结果,且牵扯出身后的一票人。

 黄昏,应天城出城的街道上,一支人马疾驰而过,扬起一片尘土飞扬。

 路边的酒楼二楼,解缙望着他们,眼中闪过一抹神采道:“这是今日的第几队人马了?”

 解缙身边吴观玄、任亨泰、吴谦、翁华四人都端着酒杯,在窗边观望。

 任亨泰笑容满面,道:“第六队,都是往南边去的,且只有一队是亲军都尉府牵头,其他,全都是锦衣卫。”

 吴观玄轻声说道:“此案之后,恐怕锦衣卫会彻底取代亲军都尉府,成为陛下的第一臂助,权势滔天,权势滔天啊……”

 他还未说完,一边的吴谦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调侃道:“吴兄,又开始忧虑了?你这杞人忧天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一改?”

 吴观玄据理力争,说道:“吾可不是杞人忧天,就今日锦衣卫在应天又抓了的二十多人,从今日开始赶赴各省那人,手伸到了南边,假以时日,锦衣卫岂不是权倾朝野?”

 翁华拍了拍吴观玄的肩膀,说道:“吴兄,多虑了,我们来到路上可听说了,锦衣卫的副千户纪纲杀了两个百姓,其中一个的确为贼人,另外一个是被无辜牵连。”

 吴观玄来了精神,他正是因为此事,才忧虑锦衣卫会不会越做越大。

 翁华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杨指挥使亲自审查此案,赔偿了百姓家五百两银子,纪纲受了鞭刑,罚了俸禄,杨指挥使自己也自罚俸禄,有杨指挥使这般人物坐镇锦衣卫,锦衣卫不会逾矩的。”

 吴观玄听了脸色变得极为精彩,有惊讶,有欣喜,还有那么一丝尴尬,他嘀咕道:“杨指挥使又不是永远不死,谁知道在他之后的锦衣卫会什么样?万一……”

 解缙等人互相看了看,解缙一把拉住吴观玄,道:“吴兄,此案如今已经水落石出,朝廷也发了榜文会重新审查考生的试卷,吾等今日当浮一大白,为陛下,为杨指挥使!来!”

 吴观玄的忧虑咽进了肚子里,翁华、吴谦、任亨泰等人举杯畅饮,道。

 “为陛下!为杨指挥使!干!”

 这一夜,锦衣卫马不停蹄地赶赴各地,而齐聚在应天城的士子则大部分喜笑颜开,通宵达旦地畅饮,庆祝‘科举舞弊案’终是有了结果。

 这一案对大明的影响至关重要,自此之后的五十多年,直到杨帆去世那一年,大明的科举都未曾闹过任何幺蛾子。

 锦衣卫的抓捕从五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六月初才告一段落。

 应天之外,被抓捕的官员多达两百三十六人,而官员之外的吏员、豪绅世家大族的人则多达六百余人。

 他们之间往往是一个被抓,为了戴罪立功,就将同伙的罪行都抖落了出来。

 使得案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从“科举舞弊案”,演变成了一场在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的“扫贪”。

 六月初,细雨朦胧。

 刘三吾缓缓地走在青石板路上,他从未觉得走一条路有那么的漫长。

 当刘三吾现身的那一刻,法场外观刑的人们瞬间沸腾。

 “厚颜无耻,枉为读书人!刘三吾,你该死!”

 “操纵会试坑了天下的读书人,老匹夫死不足惜!”

 第“凌迟处死,为何不将他凌迟处死?”

 “就是,砍头算是便宜他了!”

 ……

 一阵阵骂声传来,让刘三吾昏沉的头脑清醒了很多,他望着群情激奋的百姓,愣住了。

 曾几何时,刘三吾也想做一个好官,青史留名,万古流芳,可就是一念之差,刘三吾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快走!”

 身后的士卒推了刘三吾一下,他一个踉跄差点跪在地上。

 走在刘三吾身后的张以宁见状,讥讽道:“刘三吾,黄泉路漫漫,你莫非着急先上路?”

 张以宁恨刘三吾入骨,若不是刘三吾没有撑住,他们不至于连最后的机会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