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盟主看来,他麾下的十几万部众中,虽然有大量老弱妇孺,但这些老弱妇孺怎么着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弱妇孺,他们是可以充当跟役的角色的,尤其是在围城战中,相比于野战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弱妇孺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算不上纯粹的累赘,唯一的问题,就是吃饭问题。
无论是战兵还是跟役,都是要吃饭的,忠贞营本来就穷,这下一东征,十万多人开动起来,十万多张嘴巴每天都要“嗷嗷待哺”,也就怪不得忠贞营必须要沿途刮地皮补充军需了。
不过,总体上来说,这种倾巢而出的决策,在李赤心等将领看来,是值得的。
李赤心等忠贞营系将领,之所以答应湖南明军要配合夹击荆州清军,而且还倾巢而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信任朱由桹,信任这个在他们眼中称得上能征善战的朱明天子。
若是何腾蛟那个坑货约他们北伐,李赤心等人肯定鸟都不会鸟他的,之前被何腾蛟坑了一次,已经使得本就元气大伤的他们,情况愈发雪上加霜,再信何腾蛟一次,岂不是直接全军覆没?
而与何腾蛟这个坑货相比,又正统又强大又有才能的大明天子朱由桹就完全不一样了。
正所谓当局者清、旁观者迷,可以说从来没亲眼见过朱由桹尊容和德行的李赤心、高必正、刘体纯、贺珍、王光兴、王光昌等广义忠贞营系将领,当然不知道有外挂加持的朱由桹其实就是一头风口上的猪。
这大半年以来,他们这些麾下将士名义上属于明军实际上却非朝廷嫡系兵马的将领,只是一边在挨清军的打或者在挨打后休整或者逃窜,一边一直在得到朱由桹这位马上天子传来的捷报。
在自己无能的衬托下,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觉得朱由桹这位亲自领兵打破鞑子不可战胜神话的大明皇帝,实在是太厉害了,简直称得上太祖在世,有这位雄才大略、能征善战的天子统帅天下军民,大明一定可以驱逐鞑虏,实现中兴!
俗话说得好,努力总归是有回报的。
朱由桹天天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地通过沽名钓誉所获得的威望,这时候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不只是李赤心,整个广义忠贞营的大部分主要将领,都普遍认为跟着朱由桹这个有名有实的大明天子混,应当是很有前途的。
这和朱由桹之前已经通过使者给他们封侯封伯,向他们展示善意,也有着较大的关系。
毕竟,跟着闯王建立新朝,成了后他们是勋贵,可以公侯万代,现在闯王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那么,死心塌地跟着正儿八经的大明天子朱由桹再造大明,成了后他们同样也是勋贵,也可以公侯万代啊。
大明要完蛋的情况下,大明朝廷封的爵位自然一文不值,可眼下大明眼看着真有中兴之势,爵位自然就对这些失去效忠对象的顺军余部将领有挺大吸引力了。
跟着朱由桹混,前途大大的,何乐而不为之?
总之,倾巢而出参与东征荆州,然后以后就跟着明显富裕的朱老大混饭吃,就是广义忠贞营系将领的普遍想法。
不然的话,李赤心这样一个只能被称作盟主,而不能被称为忠贞营领袖的人,是不可能这么快就拉出这么多队伍一起东下的。
李赤心等人都知道,此次配合湖南明军东征荆州,乃是一次孤注一掷的决策。
他们手头这十万多部众,已经可以说是最后的大顺军残余势力了。
这十万多部众再一完蛋或者受到重创,大顺军就彻底完蛋了。
弘光元年,李自成身死的时候,东西两路大顺军,加起来大约还有三四十万部众。
其中李自成亲率的东路较多,有二十余万部众,主要将领有泽侯田见秀,义侯张鼐,绵侯袁宗第,磁侯刘芳亮,光山伯刘体纯,太平伯吴汝义,将领郝摇旗、王进才、牛万才,在李自成突然死亡后这些部众群龙无首,很是混乱了一阵,而且出现了将领名位和实力不对等的情况,郝摇旗、王进才这类原先在闯军中寂寂无名甚至一度脱离闯军的裨将,实力却是在混乱中急剧膨胀,二者部众数量加起来竟然可以接近东路军二十余万部众的半数。
后来东路顺军残部在湖南归顺何腾蛟,田见秀、袁宗第、张鼐、刘体纯、吴汝义这类的大顺侯爵伯爵,却实在是在湖南混不上一点饭吃,就重新北上湖北去了。
郝摇旗、王进才及其十万余部众留在湖南,勉强跟着何腾蛟混饭吃,后来被朱由桹接收,现在经过湖南整编后,已经被基本吸收入了朱由桹的近卫军系统当中。
西路大顺军,人数相对少一些,但也有十几万,主要是陕西延绥、宁夏、甘肃这三边的兵马,其主要将领是李过、李友、贺篮、高一功、刘汝魁、马重禧、张能、田虎、杨彦昌,也就是第一次围攻荆州战役时候的顺军九大头领。
在第一次围攻荆州战役失败后,李过的西路顺军才在荆州府境内与田见秀等东路军残部汇合,两军会师后实力有所增强,但缺乏一个众望所归的核心领袖。
经过了大约三个月的整合以及休整,顺军余部才勉强开始进行第二次围攻荆州之役,而这次战役的失败,使得大顺军余部,尤其是原属于东路军的大顺军余部遭受重创。
在彝陵口投降后死于清军之手的顺军将卒,便有田见秀、张鼐、吴汝义这些原东路军的主要人物,还有东路军的重要人物如刘体纯,也在第二次围攻荆州之役前后,润往他处。
原归永昌天子李自成所直接指挥的顺军东路军,就此彻底散架,此后在川东山区活动的,主要就是李过、高一功的西路大顺军残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