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的铀田 作品

第一百九十五章 先天土木工程圣体

 从联络员口中得知了李赤心、刘体纯、贺珍、王光兴等人麾下的广义忠贞营大部队将会一如既往地继续在路上磨叽的消息,张褒、石秀清等人也没什么办法,便不再去理会忠贞营,只是继续专注于眼下围攻荆州城的战事。

 反正,他们非常自信以他们的实力,在没有忠贞营所谓的十万大军参与围攻的情况下,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收复荆州城,杀掉郑四维这个狗一样的汉奸,为过去倒在荆州城下的无数抗虏将士报仇。

 只是这几日荆州地区天气不好,虽已是中秋时节,算不上汛期,却还是下了几场大雨,天气比较潮湿,对于以虎贲两卫为主的围城明军所使用的火器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导致明军发动的试探性进攻,并没有完全达到预计的效果。

 而对于守卫荆州城的清军来说,经历了明军的几次试探性进攻后,主将郑四维倒是愈发放下心来。

 在郑四维看来,这帮从湖南过来的广东明军,攻城能力还比不上从陕西过来的李过、高一功那帮闯贼余孽。

 毕竟,不管有没有效果,李过、高一功那帮闯贼余孽在攻城的时候都会使展填壕搭梯、扎棚挖窑这样的闯军攻城老手段,摆出一副绞尽脑计、千方百计来攻城的架势。

 而这些“粤军”,在围攻准备这方面,看上去就远远没有闯贼余孽那般努力,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过来旅游的呢。

 两相对比之下,来犯粤军的攻城态度,看上去显然就相对来说不够端正。

 且说,前两次被围攻的时候,荆州城中的红衣大炮,给郑四维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可以说没有红衣大炮,就没有郑四维的今天。

 由于郑四维听说他大清的红衣大炮,似乎一开始就是从广东一带得到的,因此对粤军拥有和他大清差不多犀利的火器这件事情,郑四维一早就是有心理准备的。

 对于粤军攻城时候的架势,和那帮他很熟悉的闯贼余孽大不相同这件事情,郑四维做出了比较合理的判断,他判断这些广东明军太过于依赖火器。

 曾经也当过闯贼的郑四维,在顺军中也接触过火炮,但当时他也只是认为这炮在攻城守城中确实有点用处,决定战争胜负的兵种,却依旧还是骑兵和步兵,这很大程度上和顺军的炮兵部队不够强大有关。

 剃发降清后,在守卫荆州的过程中,郑四维见识了大清远胜过闯贼的炮兵部队,从而提高了对火炮重要性的认识,却还是保持着认知惯性,依旧认为用于攻城和守城的火炮只是战争的陪衬,无法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通过观察雨水天气下的围城明军,郑四维认为这些广东人是太过于依赖火器,如今受到天气限制,火器威力大打折扣,就没有别的攻城方法了。

 简直就如同那个叫“粤驴技穷”的成语一般。

 除了为敌军攻击力弱,具体来说就是为天公作美以及城外粤军的攻城手段单一而感到高兴之外,郑四维对己方的防御力也是有充足的信心。

 之所以如此,有两方面的理由。

 第一方面就是,经过两次成功的大规模防守战,而且击败的还是曾经不可一世的闯贼,郑四维已经以“守城强将”自居。

 郑四维认为在自己这样的守城强将的带领下,城中以五六千大清官兵为核心、一万多临时动摇的青壮民夫为辅助的近两万大军,是可以被称为“守城强军”的。

 这样的守城强军,在攻城方估摸着只占据二倍人数优势的情况下,八成是不会落下风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顺治二年七、八月间,还没被隆武朝廷改名的李过、高一功率领西路顺军第一次围攻荆州城的时候,守卫荆州城的郑四维所部官兵只有大概三千人,毕竟当时距离他击杀防御使孟长庚献城投降也不过只过了几个月,他当时投降大清的时候,手头能够指挥的荆州守军也就是二千多人的样子,几个月的时间,郑四维手头的兵力不会有大幅度增长。

 第一次荆州之役胜利后,郑四维向清廷发的奏报所云“臣与将士,誓诸天日,同心协力,以死报国,第城池辽阔,周围四、五十里,守城兵将不过三千零,且挑选战勇,轮流出城厮杀,日无宁晷,已云劳苦……”,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比较有真实度的。

 官员给朝廷上的奏报之中,通过玩“文字游戏”之类的把戏文过饰非、夸大己方难处、夸大敌方强大之处从而突出自身功劳,是很正常的,无论大明还是大清亦或者大顺,都不可能少得了这样聪明的官员。

 李过、高一功第一次围攻荆州时,荆州城墙基本上还是嘉靖九年重修的那一版,城墙周长十八里有奇,开了六扇门:新东门旧名寅宾,公安门旧名楚望,南纪门在城南,西门旧名龙山,小北门旧名维城,大北门旧名柳城,四面城墙之外皆有城壕。

 郑四维在给清廷的奏报中却可以说荆州城周围四五十里,足足是荆州城真实城墙周长的近三倍,下一句再一转守城兵将,就是三千零了,一下子就把第一次荆州战役时,荆州城中七八千被清军官兵胁迫参与防守城池的青壮民夫给清理出去。

 如此先把城墙周长夸大约三倍、再把己方兵力缩小约三倍,就如同“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两个词语的办事效率差出来十六倍一般,郑副总兵守卫荆州城的难度一下子就扩大了约“九倍”,当即就向大清朝廷凸显了他镇守荆州城抵御闯贼余孽的劳苦功高。

 当然了,就是大清朝廷真的闲着没事较真,真查起来,郑四维的奏折中说的也没错啊,他麾下有正儿八经编制的官兵就是三千之数啊,其余都是临时工,临时工也算人?

 干活的时候应该可以算,可吃饭的时候,当然就可以不算人啦!

 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至于“四五十里”的事情,荆州城墙周长虽然确实是十八里有余,可他郑四维给大清朝廷上的奏折中用的是“周围”这个词语,显然是包含城墙上远程武器可以覆盖到的一部分郊区,四面八方都延伸出去,最后一加起来,那可不就四五十里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