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至高无上的大明皇帝的名义,一方面是皇帝嫡系部队强大的威慑力,有名有实,再加上严格保证钱粮分发到大头兵手上,原金、王部兵马不可能翻起来什么浪花。
趋利避害、贪生怕死是人的本能,明知斗不过有名有实的正统大明皇帝朱由桹还硬要去斗的,那不是有脑子的人,是没脑子的扑火飞蛾。
尤其是金王部这些兵马,都是剃过头的,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他们这些“识时务之人”身段的柔软。
身段柔软的他们,没有理由不好好效忠朱由桹这个又强大又仁义的“新主子”。
总而言之,经过在安庆府的这一波折腾,朱由桹以三十多万银子作为经费,对十几万大军进行了“收复南都、以成半功”的动员,除此之外,仁义之君朱由桹还成功剥夺了金声桓、王得仁及其亲信的兵权,并且获得了直属于他的七万辅兵。
抛开由叶莱率领的,由于缺乏船只还在后边赶路的七万后军,武元晟、金声桓、王得仁的前军主力,已经和朱由桹、郑歆的中军在安庆会师。
会师之后的“新中军”,除去沿途必要的留守部队,东下南京的兵力可以达到十六七万的样子。
若是算上冯朝贵的新前军和叶莱的后军,最终可以进抵南京城下的兵力,大概就是二十四五万。
其中自然包含原属于金、王部的七万辅兵,在朱由桹看来,将这些前前明军作为辅兵,再加上一些安军使之类的约束,在很大程度可以减少他们对“江南庄稼”的祸害。
因为看不到朱由桹的本意,只看到他麾下嫡系兵马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表现,数量非常多的士民,都打心底里认为大明近卫军是正儿八经的仁义之师,而这支仁义之师效忠的君主,自然也就是传说中的仁义之君了。
所以,有一说一,认为朱由桹是仁义之君的,不仅仅是朱由桹自己,除了他自己之外,还大有人在。
细究起来,这还是因为人心隔肚皮,广大老百姓都看不清朱由桹的真面目。
当然,就算看清了朱由桹不把臣民当人、而是当牛马的邪恶真面目,广大老百姓肯定也会选择朱由桹,这显然是因为全靠同行衬托……
反正无论谁当皇帝,老百姓都是纯纯的牛马,都是要被使唤干脏活累活的,对于牛马来说,都是干活,那种能让牛马吃上草料偶尔还能休息会儿的农场主,和连草料都不让牛马吃就没日没夜饿着肚子硬干活干到死的农场主,差距还是很大的。
多了的这七万辅兵,比朱由桹原本计划需要的两万辅兵,要多了三四倍。
而且算上金、王原部的船只,再加上缴获到的李日芃水师的船只,这七万辅兵,也可以乘坐船只。
朱由桹、郑歆的八万大军,以及武元晟的一万多兵马,也都是船只。
所以这十六七万“新中军”,都可以乘坐船只顺流前往南京。
由于辅兵数量比需要的要多,朱由桹顺理成章地将近卫军的辅兵提拔为战兵。
这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为在实际作战中,很多时候近卫军
辅兵的作战任务,已经和近卫军战兵相差无几了。
原本朱由桹还打算收复南都之后,再在新一轮的扩军整编工作中,把近卫军辅兵提成战兵,把随军民夫提成辅兵,将近卫军中战兵、辅兵、随军民夫三大成分,转变成战兵、辅兵两大成分。
不过既然现在时机差不多就可以,那就提前也好,反正以海宋人为骨干的军官强大的执行力,朱由桹只需要在上面动动嘴,说战兵和辅兵同工同酬,下面落实的就非常好。
随军民夫这个“职业”暂时还没有被取消掉。
所以,总体上来看,朱由桹的新中军十六万多兵丁的成分,大概就是五六万战兵,七万左右辅兵,三四万随军民夫。
九月初四,也就是金声桓、王得仁被剥夺兵权之后的第二天,十六万新中军兵丁又休整了一天。
但只需要一天,就足够了,这就是开挂状态之下的明军的实力。
朱由桹计划在九月初五离开安庆东下。
抵达安庆之后,朱由桹也借助着强大的间谍网,关注着江南的情报。
首先,就是冯朝贵率领的原前军先头部队,现在实际上的“新前军”的动向。
冯朝贵率领的这几千精兵,并没有太过冒进,现在还是在太平府、和州一带,并没有兵临南京城下。
但距离南京也没有多远了。
驻守南京,或者说江宁的大清两江总督马国柱,就算消息再不灵通,也已经得知了安庆城破的噩耗,在江宁驻防八旗大爷的配合下,他正在加紧调遣江南各地绿营兵,增强江宁城的防御。
原本驻守江宁的大清总督大臣,应该是大名鼎鼎的大清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才是,现在却是名气稍逊一筹的马国柱。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今年春洪承畴他爹洪启熙死了,洪承畴要回福建泉州老家奔丧。
当时,对于大清来说,南方的形势还远远没有现在这般严峻,于是,通情达理的大清朝廷便准许了洪承畴回家丁忧。
自顺治二年秋洪承畴就任大清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到顺治四年春,洪承畴在江宁呆了不到两年的时间,现在终于可以借着丁忧的机会,回福建南安老家休息一下了。
抵达福建南安老家之后,衣锦还乡的洪承畴,自然不会如戏文中那样被洪母骂,更不用说被洪母抡起枣木拐杖打了。
洪承畴母亲傅氏只是一个普通的民间老妇人,看到心爱的儿子没有傻乎乎地为前朝殉葬,而是在新朝也当了大官,混的甚至比前朝还好,可别提多欣慰了。
孝顺的洪承畴向母亲表示,要接她回京师享福,傅氏也满心欢喜地答应了。
说来也是,洪母若真是那种充满家国情怀、民族气节的妇女,言传身教之下,也实在不大可能培养出来洪承畴这种脸都不要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