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的铀田 作品

第二百零八章 蕲黄英霍义师


 元年七月下旬,朱由桹自湖南出兵北伐的时候,显然是更加谦虚的,大约二十万实际兵力,号称三十万,水分只有百分之三十多。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大约二十五万实际兵力,朱由桹现在就敢号称七十万了,水分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多,几乎翻了一番。

 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倒不是湖北大胜使得朱由桹飘了然后相比之前要更加骄傲起来,而是金声桓、王得仁这两位职业吹牛人士吹的太过头,迫使朱由桹不得不也跟着吹牛。

 麾下有五六万人,大明昌国公金声桓就敢吹他有二十万大军;麾下有一两万人,大明繁昌侯王得仁就敢吹他有十万大军。

 两者相加,金、王两人麾下满打满算兵丁不过七万有余,就一共号称“三十万大军”,都和朱由桹自湖南北伐时候号称的人马一样了,但两相对比,金王军队的总体水分,却是高达百分之七十多。

 不过,既然金、王这两个新反正臣子吹的牛,本意是吓唬敌人的,灭别人威风、长自己志气,总归无伤大雅,所以朱由桹这个胸怀天下的君父,也就大度地认了。

 然后,接下来他就发现,金声桓、王得仁的江西反正军队都有三十万了,那他朱某人这个正牌大明皇帝的嫡系兵马,总不能说出去比金、王军队还要少吧。

 那多没面子?

 俗话说的好,人之所以活着,就是为了面子而活着的,若是没了面子,活着还能有什么意思?

 朱由桹当然不会如此想,但他不否认若是他的嫡系兵马比金王麾下的江西反正军队在号称上多,会使得他这个大明皇帝在沿江沦陷区百姓看来非常强大,从长远来看,这应当是很有利于朱明王朝统治的。

 正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朱由桹才决定按照嫡系军队和江西反正军队四比三的比例,用来号称己方军队的兵力。

 这七分之四的份额,有“三十万”,是朱由桹本部以及武元晟部加起来的十三四万兵丁号称的,虽然由于要在湖北设置荆襄军团的战略构想,这支绝对意义上的北伐明军主力的军队人数,相较于上月下旬自湖南出发的时候,要少了三分之一,但号称的三十万,是不会改变的。

 另外“十万”,则是郑歆麾下四五万兵丁的号称,郑歆的赣南军队,自赣州出发,沿着赣江向北已经走了二十多日,可以说是速度很慢了。

 之所以如此之慢,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富有全局意识的郑歆,把很多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沿途征用赣江水系的船只民夫、收编附近驻军作为仆从部队上面,同样正是因为如此,郑歆军团的兵丁人数,已经从离开赣州北上时候的三万余人扩充到现在的四五万人。

 总之,包括郑歆赣南军团在内的朱由桹嫡系军队,兵丁大约十八万,就是号称“四十万大军”,计算一下,其水分不过才是百分之五十多。

 还是远远小于金虎臣和王杂毛这两个资深吹牛者。

 借助对大清来说可谓降维打击的超时代情报和通讯系统,除了对自身兵力构成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之外,朱由桹也第一时间获取了一些关于长江下游沿岸抗清义军的最新情报。

 这些情报,促使朱由桹做出了在武昌县就继续将其直属主力部队再次进行分兵的决策。

 八月廿五,考虑到十万主力军队继续这么较为缓慢的行军,很有可能会不利于他亲自赶到南京城下进行最大限度沽名钓誉的大计,于是,朱由桹下令,正式将直属他的十万兵丁分为两部分,少而精的一部分,被称为中军,多而杂的另一部分,被称为后军。

 所谓的中军,其兵丁数量,大约三万人,都是近卫军战兵以及近卫军辅兵,算得上精锐,基本上都是先行跟朱由桹抵达武昌县的那些部队。

 所谓的后军,则是剩下的大约七万人,多为辅兵和随军民夫,按照朱由桹的命令,由叶莱统率,可以行军缓慢,但应当继续努力搜刮船只,并且全力协助水师保护好湘江-长江补给线,尤其是要保证有足够的粮草能够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前线。

 按照朱由桹的规划,这样的话,由他亲自率领中军三万精兵,就可以没有太大后顾之忧地乘船顺流直下,从而能够更快地赶上武元晟的前军部队以及金、王麾下江西反正军队,以至于最终能够及时赶到金陵城下亲自参与收复应天府这一对再造大明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对于朱由桹来说,如此决策,最值得担忧的问题是,在缺乏足够辅兵和民夫伺候的情况下,军中战兵大爷的战斗力,会不会受到较大程度的负面影响。

 不过,得知江西反正和湖广大捷消息后的沿江沦陷区百姓,尤其是蕲黄英霍一带的义军,纷纷举起义旗、冲入防守薄弱的县城杀掉伪清委任的官员,响应大明官军的军事行动,了解到类似这样的情报,朱由桹唯一的担忧也得到消除了。

 在朱由桹看来,这帮民间义军,确实忠勇可嘉,但战斗力嘛,那就实在是不可恭维了,这些普遍组织度差、训练差、武装装备差的民兵,真刀真枪地摆开架势和伪清的正规军打,那肯定就是被吊起来打的下场,只有凭借城池和好一点的组织者,比如江阴保卫战,或者凭借在老家易守难攻的山区利用熟悉本地地形的优势,比如蕲黄四十八寨,才能够勉强抵抗伪清正规军一时,不过也就只是一时而已,只要清军稍微认真一点,这些民间武装的骨灰都会被扬了。

 就是李自成、张献忠这类陕西大寇,在其部有边军逃兵和驿卒作为军事骨干的情况下,也是在崇祯前中期被明朝正规军打得像狗一样四处流窜,是他们不想停下来建设根据地吗?敢在正经地方停下来,强大的明朝官军立马围上来把他们杀个干干净净,只有到了崇祯后期,农民军经过十几年艰苦作战,积累了较多军事骨干,大明也被内外敌人不停的放血给搞的虚弱不堪,此消彼长之下,再加上形势发生变化,农民军才能反败为胜,逐渐凭借硬实力正面击败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