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月十九于兴国州富池口,与王得仁及其麾下号称“十万大军”的江西反正部队汇合的,只是武元晟部这支东下先头部队的先头部队。
但既然从这些隶属于武元晟大都督的先头部队口中,得知了湖北战事已经尘埃落定的好消息,王得仁自然也就不会再继续逆流而上去“支援”湖北战事了。
他率领所部兵马在富池口一带稍加休整,便转变方向,作为向导,指引武元晟部兵马顺流而下向九江府而去。
八月廿二,武元晟部大部分兵马已经抵达九江府,与王得仁麾下江西反正军队加起来,兵丁实际数量将近五万人,人数和正在进攻安庆的金声桓大军,都要相差无几了。
本来,对于近卫军百战百胜的强悍名声,王得仁就如雷贯耳。
再加上在这几日的接触中,虽然近卫军并没有和敌军大规模交战,但王得仁可以看出近卫军补给充足、军容严整、士气旺盛,应当是有名有实之强大军队。
而且这个武都督的兵马是他王杂毛的二三倍之多,拳头肯定是比他大。
总而言之,王得仁对有雄厚实力作为支撑的武元晟是心存敬畏的。
这使得王得仁很难不把武元晟的话放在心在。
抵达九江府的时候,武元晟、王得仁已经得知了大明昌国公金声桓顿兵安庆的情报。
武元晟提出尽快离开九江,顺流而下前往安庆援助金声桓。
王杂毛一方面因为武元晟麾下军队实力而敬畏武元晟,不敢把武元晟的话当做空气,另一方面和金声桓关系密切,如同父子,因此于公于私,他都没有理由拒绝武元晟的提议。
八月廿三,除了少量留守部队,武元晟、王得仁率领共计四五万兵马,又双叒叕水陆并进,前去支援安庆前线。
也就是说,当武元晟、王得仁正在率领军队自九江前往安庆路上的时候,朱由桹才抵达武昌县。
而且只是朱由桹抵达武昌县,其亲率的十万余主力明军,抵达武昌县的,只有大约三分之一。
类似于“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道理,在金声桓麾下将卒在安庆城下浴血奋战的时候,在武元晟、王得仁麾下将卒日夜兼程前往安庆支援的时候,在郑歆率领以鹰扬二卫一万余战兵卫核心的四万余兵丁辛辛苦苦沿着赣江北上将要抵达南昌的时候,大明江山的主人——朱由桹却是停留在武昌县游山玩水。
武昌县西三里处,有一山,名为樊山,又名西山,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孙皓以武昌为首都的时候,就经常搁这山上玩耍。
吴国之后,晋唐宋等朝代的名人如陶侃、庾亮、慧远、李白、苏轼、欧阳修、王安石、陆游,也都在这里玩耍过,并且在这里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和传世墨宝,使得西山的文化底蕴很是深厚。
朱由桹是听说过大魏吴王孙权之大名的,再加上抛开武元晟的先头部队不谈,此次他朱某人带的主力军队正好有十万,虽然在八月廿三这一天,在他身边的暂时只有三四万,其余六七万正在赶来的路上,但他们迟早会跟上来的。
在朱由桹看来,想当年吴国大帝孙权带着十万人马出征合肥,现在他这位明朝大帝也带着十万人马出征江南,真可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了保证此次出征旗开得胜,他有必要前往西山这个孙权故地旅游,沾沾孙大帝的武运。
命令军中将官率领麾下三万多大军大部分驻扎于武昌县以及对岸的黄冈县附近,并且将船只主要停泊在武昌县外码头之后,朱由桹便在随行文武官员和近千扈从将卒的簇拥下,前往眼皮子底下的西山旅游去了。
于这仲秋之后时节,一进“西山风景区”,朱由桹果然就发现这西山景色确实还行,襟江带湖拔地而起的几个挺明显的主要山峰,如同妄图刺破苍穹的利剑一般,巍峨矗立,给人以一种特别牛逼的感觉,相比于九江那边,这里天气还行,不下雨,山峦上却似乎飘荡着轻云,漫山草木青翠,山间溪流潺潺,鸟语花香中洋溢着大自然的无限生机,清风徐来,带着丝丝凉爽和清新,使得朱由桹一行人心旷神怡……
行到一个叫松风阁的地方的时候,随侍的翰林院庶吉士王夫之,向朱由桹介绍道:
“东坡居士去世后不久,黄豫章来到武昌,重登西山,当时松风阁刚刚落成,建松风阁之人久仰黄豫章之大名,邀请其为之命名,黄豫章夜宿此阁,听松涛顿生灵感,命此阁为松风阁,并挥毫书写了一首七言诗,名字就叫《松风阁》。”
介绍完,王夫之还吟诵道: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
“……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听了王夫之的吟诵,朱由桹微微点头,苏轼和黄庭坚他当然是知道的,都是大宋朝有名的读书人,而朱由桹也是大明朝有名字的读书人,所以这首《松风阁》的意思,他是能够听懂的。
听懂了的朱由桹,发出赞扬的声音:
“好。”
也不知道是在夸赞王夫之吟诗吟的好,还是夸赞黄庭坚写诗写的好,亦或是夸赞苏东坡去世去的好。
听完王夫之的吟诗之后,可能是感受到了松风阁扑面而来的文气,从而受到传染,朱由桹心中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
他想要写诗!
可惜,对于朱由桹这样的人来说,写诗这种事情,不是单凭“想”就能够办到的。
作为一名接受过义务教育的高材生,朱由桹也是背过上百首诗词的,但大多都是唐宋的,如今已经是大明朝,那些诗词,不可能让他偷窃。
当然了,正所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朱由桹看来,唐宋的李杜苏辛之后,也是有名家的,就比如那个张宗昌。
只是张大帅的诗词虽然别具一格,但不为主流文人所接受,往往被认为是打油诗,难登大雅之堂,朱由桹认为这充分体现了那些迂腐文人的傲慢自大、抱残守缺、胶柱鼓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