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胡来 作品

第433章 李世民问询,薛云提三法分离

 程咬金翻了个白眼,根本不信薛云说的,独孤家的女人都住进后院了,还说不是自家人。 

 探查无果,两人并不打算放弃,而且这事会有很多人打探,想来迟早露出马脚,所以他们也没有太在意。 

 过了十天,张亮的案件就定下来了。 

 “本来我觉得,勋国公罪不至死,但是陛下说:亮有假子五百人,养此辈何为?正欲反耳!”负责主审的马周摇摇头道。 

 “宾王不必在意,张亮有此结果,那也是自找的,养假子五百,也不知道脑子怎么想的,这纯属有病。”薛云摇摇头道。 

 “陛下已经让,长孙司空、房公等人至狱中与亮诀别,三天后处斩!”马周点点头又摇摇头,他虽然不同情张亮,却也觉得死得有些冤,辛苦一辈子,临老栽了,英名丧尽。 

 “不必在意那么多,你就是想得太多,弄得自己那么累,看看你自己,再这样下去,恐怕要像诸葛孔明一般,活活累死自己。”薛云开解道,马周精神虽然还是不错,但是颧骨都凸出来了,比起几年前廋多了。 

 “我可不敢和武侯相比。”知道薛云这是关心自己,感觉又回到以前,那时候虽然还是忙碌,但是不怎么操心,薛家的生活也非常好。 

 “虽然你是官员,但是也有自己的朋友,朋友的赠送有何不能收的?非要把自家弄得那么苦,你受苦无所谓,孩子呢?嫂夫人跟你这么多年,你不让她过好一些吗?”薛云摇摇头道。 

 回来以后就有人汇报,马周拒绝了薛家的支助。 

 马周有些不好意思,嘴唇蠕动说不出话。 

 “难不成你还担心我用这些小恩小惠找你帮忙?” 

 “不是的…只是我已经欠你和郡主太多,实在不知该如何报答。”马周急忙解释道。 

 “你这家伙,看上去聪明,其实比魏征还执拗,当年魏家都没有拒绝,你怕什么,我们是朋友,说报答太见外了。”薛云摇摇头道。 

 “我…”马周苦笑着不知如何回答。 

 马周出身清贫,也正是如此,自尊心特别强,薛云理解的说道:“不说那些,以后别这样就行了,我可不想侄儿侄女受苦。” 

 马周也不是食古不化的人,当年就接受了薛云不少照顾,这几年只是因为薛云夫妻不在家,其他人送的,他自然不会接受。 

 “你回来了,我感觉轻松多了。”马周笑着道。 

 “别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朝中有的是人干活,没必要亲力亲为,让下边的人做事,才能锻炼他们的能力。” 

 “你说得有理,就是放心不下,每次都想盯着一些。” 

 薛云摇摇头道:“朝廷这么多人,各有各的事情,谁没做好,责任就在谁身上,都是成年人,必须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你又不是他们父母,何必操心那么多。 

 即便下边的人犯错,陛下责罚,最多训斥一下,罚点俸禄罢了。” 

 马周思索片刻,长处一口气道:“你说得对,是我太在意了。” 

 “就是啊,哪怕丢官又如何,只要我们没有谋反之意,不违法乱纪,最多不过丢官降爵,做得越多,错得也就越多。” 

 马周笑着摆摆头道:“还是你看得透彻。” 

 两人相识多年,薛云佩服马周的才能,马周更加佩服薛云的能力,并没有因为多年未见而生疏,反而更觉得对方了不起。 

 马周能做到中书令,完全是自己的能力,薛云更不用说,打下西域诸国,把西域治理成为大唐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这几乎都是他的能力。 

 大唐高层心里都很清楚,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十年之内,把西域治理得犹如关中一般,现在去西域,除了面容,根本不会察觉到,这里曾经有诸多不同国家。百姓都已经忘了曾经的过往,只会喜欢如今的生活。 

 马周经常与薛云书信往来,薛云也给他介绍了西域的形式,以往那些国家的风土人情,还有自己在西域的时政,也正是如此,马周才打心里佩服,只有他才能把一个打得破破烂烂的西域,迅速恢复生机。 

 除了铁腕管理,还有大量的钱财物资,贺兰州新城的产出,几乎都投入到了西域,朝廷付出的只是一些荒地而已,而西域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皇帝为何信任薛云,包括与薛云一起的世家,因为他们一点都不贪心,所获得的东西,都是先付出,朝廷收获更大。 

 前几年的时候,诸多世家在西域寻找矿藏,确实找出来了好几座矿山,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但是掌握整个安西都护府的薛云,连同盟友在内,没有参与任何一座矿山开采,只是一心开发荒地。 

 安西都护府最大的果园,甘蔗种植园,蔗糖作坊,白糖作坊,葡萄酒作坊;安西都护府最大的家禽养殖地,最大的渔场,全是薛云的盟友开发出来的,而且他们还每年上税。 

 薛云给予最大的便利,就是挑选合适的地方而已,至于奴隶,那是从突厥换来的。 

 当然,薛云不介意用自己权力弄一些便利,毕竟只是举手之劳,例如让一支府兵把山里的猛兽全部清理,方便家禽养殖。 

 背靠天山山脉,想要用几座荒山来做养殖场太简单了,养殖家禽最重要的是经验,大型养殖场如何孵化陪养,如何饲养,如何管理,早就摸索出来了。 

 渔场也简单,西域其实不缺水源,只是水源无法覆盖整个沙漠而已,利用河道,湖泊来养殖,合理的投喂,比起纯粹野生,鱼的生长要快许多。 

 最主要一点,还是分类养殖,把小湖泊打捞干净,然后投放鱼苗,尽量让湖泊的鱼变得单一,减少天敌,也就减少鱼苗的损失。 

 一开始有些慢,也有些困难,但是第一座鱼塘发展起来,后续就快多了,如今在天山脚下,有一片五十里范围的土地,分布着两百多座鱼塘,仅仅只需要上千人管理,就能每年收获大量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