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包子 作品

第二百八十六章 从吾所好

 晚上,陪皇贵妃用过晚膳,乔银回到望海小筑。
  默默调息了自己的状态,乔银也像宜亲王那样,用手捂住嘴轻轻一震:四颗大牙就被震落下来。  他现在的牙齿是武圣之体,虽不及宜亲王那般绚丽,也算是修道界上品宝物了。  然后,乔银又剪下自己手脚的指甲,最后取出一方锦帕;打开后,里面依然有了少许存货。  将这些牙齿,指甲一同放入锦帕包好。  最后,乔银取出一个小瓷瓶,伸出手指,气血催动之下,鲜血便从指甲毛孔渗透出来,一滴滴流入瓶中。  直到流出三四指的血量,他便停下来,将小瓶封口收好。  自从知道血液循环再生的理论,传统的顾虑也终于被打破了。乔银,宜亲王,还有祁云伟等诸多开明的人,都会按时积累这些“身体发肤”,以为国力。  就是不少普通人,也会给医疗合作社献血,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现在的乔银,每隔半个月清理一次身体,就和普通人出一场大汗差不多,并无任何损害。  再次调息了一下身体。乔银品着参汤,然后坐到桌前,拨亮岩油灯,打开一本圣贤书,开始慢慢的吟诵。  皇贵妃炼化了五行丹煞,需要巩固修为。皇帝突破先天境界,也要修炼,还有很多朝政大事处理,乔银自然不会打扰他们。  只到夜色渐深,他才熄灯歇息。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考封,乔银自然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于是就在宫中住了下来,每日读书练武,孜孜不倦。  偶尔皇帝,皇贵妃得空,便在一起聊聊天,吃顿饭。宜亲王有时也能进宫聚上一聚。  而这段日子,也是会试武科开考,同时也是洋务衙门新一年度的试航开始。  这些年,洋务衙门可谓是人材倍出,需要试考的生员几乎多到排不过来。好在能够出海的海船也在增加,而且大半都装上了铁甲,面貌焕然一新。  铁甲舰配上蓝银风车,开始取代了传统的纯木制帆船。唯一还有保留的,就是东瀛的钢铁战舰,还有大肃的电磁炮。  双方都想得到对方的镇国之宝,却也都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底牌,所以还在慢慢的磨。  而当那些需要参加会试的海员们到达珒门港口时,壮观的铁甲舰当真震撼了不少首都人。  洋务衙门每届会试,考取进士的人也越来越多。从一开始只有乔银他们几个,到后来的十多个,到今年已经有了数十个,简直骇人听闻。  如今,会试已经有了“武科三甲,半数出自泯南”的说法。因为武试不同于文试,文试可以有一万种方法评判,武试是你行就上,不行就滚。  直到会试武科结束,接下来终于等到宗室考封了。  ……  考封制度起源于大戎,算是科举的又一分支,只不过参与的人大多为宗室子弟。  早在北肃年间,宗室还是世袭传承:王爷的儿子就是王爷,国公的儿子也是国公。如此直到北肃末年,整个大肃的宗室子弟已逾百万。  北肃灭亡,可以说一半是被这些王爷吃垮的。  所以大戎入关后,为了吸取北肃灭亡的教训,将世袭制改为了递降制:亲王的儿子只能袭郡王,国公的儿子只能袭候爵;而且爵位只能由世子一人继承,余子没有爵位。  于是,这个体制先保留了爵位的下限。像亲王,递降到国公就不再递降了。  国公,也成为了亲王余子们考封爵位的上限。考封爵位不能封公,只能封侯。  就是说除世子之外,其余没有爵位的宗室子弟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获得爵位;而且根据递降的限制,爵位必然不会很高。  这种体制,将大戎宗室爵位控制在了极小的范围内,大大减轻了国家的经济负担。  因此南肃立国后,从迎娶了大戎第一位公主开始,也将这套制度带回了大肃。  毕竟大肃不希望再见到宗室泛滥。迎娶的大戎公主们也有子孙,他们不能继承皇位,又需要生活上的保障。因此考封制在大肃推行得非常顺利。  甚至大戎的爵位,都一并被大肃继承了过来。  因为大肃的爵位,郡王之下即为国公,第降起来未免太快。而大戎的爵位,郡王之下还有贝勒,贝勒之下还有贝子,反倒是藩妃的子孙更占便宜。  如此撕来扯去,很多汉妃子孙也宁愿继承藩爵,起码能多享两代福贵。用先帝的话说:“脸都不要了。”  当然,脸和饭碗比起来哪个更重要,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起码有爵位的嫡长子们,王爷也好,贝勒也好,不用千里迢迢跑到京城来考试。  武科刚结束,京中已陆续来了又一批考生。同样是老少皆有,也同样是贫富悬殊。  有的青年,少年鲜衣怒马,一看就是王孙公子,奴仆成群,派头十足。有的却已经垂垂老矣,身边也没什么随从,住不起客栈,只能在路边搭伙睡个觉。  好在现在已经是初夏,天气早已转暖,倒不会出现什么意外。不过影响市容是免不了的。  因此有差役拿着水火棍在街上赶人,那个乞丐一样的老者怒道:“你敢打我?我的祖上可是果郡王!”

p>  千万不要诧异,他说的可能真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