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焉在 作品

第二百四十二章:朱宸濠的僭越行为(第2页)

 俞谏得知这个消息后,依旧坚持不肯穿戴朝衣冠冕。他召集了手下的官员,在衙门中商议对策。

 俞谏站在大堂中央,神情严肃地对众人说:“宁王的野心日益膨胀,这次的推恩赏他也想利用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们作为朝廷官员,不能让他得逞,否则就是对朝廷的不忠。”

 一位年轻的官员说道:“大人,宁王势力庞大,我们如此违抗他,会不会有危险?”

 俞谏目光坚定地看着他

,说道:“我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若因惧怕宁王而违背朝廷大义,那我们还有何颜面为官?”

 众人听了俞谏的话,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听从他的安排。

 宁王朱宸濠见俞谏再次违抗自己的命令,心中的怒火已经无法抑制。他在府邸中大发雷霆,周围的人都战战兢兢,不敢出声。

 “俞谏这个老匹夫,三番五次与本王作对,本王定要让他付出代价。”朱宸濠怒吼道。

 六个月后,江西的春风带着一丝寒意,吹过宁王朱宸濠的王府。王府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彰显着主人的尊贵与奢华。庭院中,花朵刚刚开始绽放,红的、粉的、紫的,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窥视着即将发生的不寻常之事。

 宁王朱宸濠坐在王府的密室中,周围的烛火在微风中跳动,映照出他那充满野心的脸庞。他身着华丽的锦袍,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腰间束着玉带,头戴金冠,冠上的宝石在烛光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透露出一种对权力的极度渴望。此时,他的内心犹如一锅沸腾的开水,翻滚着各种念头:“本王不能再等了,必须加快行动。若要成就大业,还需有能人为我出谋划策,听闻刘养正此人颇具才华,若能为我所用,大事可成。”

 在王府的大厅中,举人刘养正被侍从引入。刘养正身材修长,一袭青衫,头戴方巾,面容清瘦却透着一股英气。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步伐沉稳而自信。他环顾四周,心中对王府的奢华暗暗惊叹,但表面上依然保持着镇定。他深知此次被宁王召见,定有大事相商,而这也可能是他实现抱负的一个契机。

 刘养正被带到密室前,侍从打开门,他缓缓步入。朱宸濠见状,立刻起身相迎,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久闻刘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乃本王荣幸。”刘养正赶忙行礼:“王爷客气了,草民不过是一介书生,能得王爷召见,才是三生有幸。”

 两人分宾主落座后,朱宸濠命人奉上香茗。朱宸濠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目光紧紧盯着刘养正,缓缓说道:“本王听闻先生是有名的才子,才学渊博,又熟习用兵作战之法,不知可有此事?”刘养正放下茶杯,微微欠身:“王爷谬赞了,草民自幼熟读兵书,对行军打仗略知一二,至于才学,也只是比常人多下了些功夫罢了。”

 朱宸濠满意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如今世道混乱,朝廷腐败,本王有心拨乱反正,拯救苍生。不知先生有何高见?”刘养正心中一动,他知道宁王的野心绝不止于此,但他也想借此机会一展自己的抱负,于是他说道:“王爷心怀天下,实乃百姓之福。草民以为,欲成大事,需有正当之名,还需有强大之军。”

 朱宸濠微微皱眉:“正当之名?先生此话怎讲?”刘养正微微一笑,起身踱步:“王爷,草民近日研读史书,发现古今成大事者,皆有其名。昔日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看似偶然,实则是顺应天命。”朱宸濠听着,眼中露出浓厚的兴趣:“哦?先生继续说。”

 刘养正走到一幅地图前,手指轻轻点在上面:“王爷,如今天下看似太平,实则暗潮涌动。朝廷内部纷争不断,百姓苦不堪言。王爷您乃皇室宗亲,有责任也有能力改变这一切。就如同赵匡胤当时,他手握重兵,又有将士们的拥戴,这才成就大业。”

 朱宸濠起身,走到刘养正身边:“先生的意思是,本王也可效仿赵匡胤?”刘养正转过身,看着朱宸濠,目光坚定:“王爷有此能力,更有此威望。只要时机成熟,必能成就一番帝王之业。”朱宸濠听了,心中大喜,但他还是故作镇定:“先生所言虽有道理,但此举事关重大,不可轻举妄动。”

 刘养正看出了朱宸濠的心思,他继续说道:“王爷,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您看当今皇上,整日沉迷游乐,不理朝政,百姓怨声载道。您若能站出来,必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朱宸濠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先生,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过,本王对先生的见解十分欣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宸濠时常将刘养正召入王府,与其深入探讨。每次见面,两人都在密室中,避开众人耳目。二人密约,待时机一到,共同图举帝王之事。

 到了1515年十月,江西的秋意已经十分浓厚。秋风扫过赣江两岸,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萧瑟。南昌城中,百姓们在宁王朱宸濠的阴影下艰难求生,人人自危。

 江西按察司衙门内,副使胡世宁面色凝重,眉头紧锁。他深知宁王朱宸濠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危害到了江西的安宁和朝廷的权威。在昏暗的烛光下,他奋笔疾书,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的义愤。

 胡世宁身材中等,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一股刚正不阿的坚毅。他为官多年,一直秉持着清正廉洁、为民请命的信念。此时,他回想起这些年来宁王的恶行,心中怒火中烧。

 “宁王自从恢复其护卫以来,愈发肆无忌惮,这江西之地已被他搅得乌烟瘴气。”胡世宁一边写一边喃喃自语。

 他想起了那些被宁王护卫骚扰的百姓,他们

的家园被破坏,财产被掠夺,却敢怒不敢言。那些被宁王胁迫的官吏,在淫威之下,不得不违背朝廷的政令,为宁王所用。

 “这岂是一个藩王该有的行径!”胡世宁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墨汁溅在纸上。

 他详细地列举了宁王朱宸濠肆行无道的种种罪状:宁王的护卫在街市上横行霸道,随意抢夺百姓的财物,稍有反抗便拳脚相加;宁王干预地方官吏的任免,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在各个关键职位,使得当地的礼乐政令渐渐地不再出自朝廷,朝廷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臣唯恐江西之患,绝不仅仅是群盗作乱。若再不加以制止,后果不堪设想。”胡世宁在奏章中写道。

 他诚恳地乞请皇帝,能够广泛征集群臣的意见,选择任命那些才气、节操均孚众望的大臣,让他们兼任提督、巡抚之职,授予他们像当年陈金、彭泽那样大的权力,以消弭奸邪谋逆于未萌之时。

 “必须要在宁王尚未完全准备好叛乱之前,将他的野心遏制住。”胡世宁心中默默想着。

 写完奏章后,胡世宁长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这道奏章一旦呈上,自己可能会面临宁王的报复,但他义无反顾。

 第二天,胡世宁亲自将奏章送往京城。他站在京城的官道上,望着巍峨的皇宫,心中默默祈祷这道奏章能够引起皇帝的重视。

 二、奏章的流转与宁王的恐惧

 胡世宁的奏章先是被送到了兵部。兵部的官员们在审阅奏章时,个个面露惊讶之色。他们知道宁王朱宸濠近年来有些跋扈,但没想到情况如此严重。

 兵部尚书拿着奏章,在大堂上来回踱步。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一个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朝廷与藩王之间的大战。

 “这胡世宁所言句句属实,宁王的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朝廷的稳定。”兵部尚书对身边的侍郎说道。

 侍郎皱着眉头,说道:“可是宁王势力庞大,我们不能轻举妄动啊。”

 经过一番商议,兵部决定将奏章移文于宁王府,令其箝制管束自己的部下。他们希望宁王能够有所收敛,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当奏章的内容传到宁王朱宸濠耳中时,他正在自己奢华的王府中与谋士们商议下一步的计划。朱宸濠身材高大,面容阴鸷,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

 “什么?胡世宁竟然敢上奏章弹劾本王!”朱宸濠愤怒地将手中的酒杯摔在地上,酒水溅了一地。

 他的谋士们也面面相觑,心中有些慌乱。

 “王爷,此事不可小觑。这奏章一旦被朝廷重视,我们的计划可能会受阻。”一位谋士担忧地说道。

 朱宸濠在大厅中来回踱步,心中涌起一阵恐惧。他知道自己谋反的行迹已经有了一些端倪,虽然还在暗中准备,但若是朝廷开始对他有所警惕,那麻烦就大了。

 “不能让朝廷抓到把柄,必须想个办法。”朱宸濠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他眼珠一转,想到了一个主意。

 “我们把过错都推到那些部下身上,就说本王并不知情,是他们擅自妄为。”朱宸濠说道。

 谋士们纷纷点头,觉得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

 于是,朱宸濠开始行动。他召集了手下的一些头目,严厉地斥责他们,将自己的罪行一股脑地推到他们身上。

 “你们这些蠢货,竟然给本王惹出这么大的麻烦。若朝廷怪罪下来,你们都得死!”朱宸濠假装愤怒地吼道。

 那些头目们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敢违抗宁王的命令,只能默默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