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焉在 作品

第二百一十九章:熊绣被刘瑾矫诏勒令退职还乡(第2页)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周钥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他无法克服心中的恐惧,不敢面对刘瑾的报复。他找来一把剑,准备自刎。

 但在最后一刻,他又犹豫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想起了他们的期盼和牵挂。他不忍心让他们因为自己的死而遭受痛苦。

 于是,周钥放下了剑,决定另寻出路。他的船行驶到桃源县的时候,他看到了一座寺庙。他心中一动,决定到寺庙里去寻求解脱。

 周钥走进寺庙,跪在佛像前,默默地祈祷。他希望佛祖能够给他指引,让他找到一条出路。但他心中也明白,这只是他的一种心理安慰。

 在绝望和痛苦中,周钥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杀。他走出寺庙,来到江边,跳进了滔滔的江水中。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周钥的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无奈。他希望自己的死能够引起皇帝的重视,能够让国家有所改变。但他也知道,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而在朝廷中,刘瑾却依然嚣张跋扈。他提议革除天下提学之官,企图进一步控制教育领域,培养自己的势力。

 吏部尚书许进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充满了愤怒。他深知提学官所作的都是涉及培育人才的根本事业,不能轻易革除。

 许进身着官服,面容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他来到皇宫,向皇帝上奏,坚持奏议以为不可革除提学官。

 “陛下,提学官乃是培育人才之关键,关乎国家之未来。若轻易革除,必将导致人才凋零,国家衰败。恳请陛下三思。”许进恳切地说道。

 皇帝听了许进的话,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刘瑾的权势很大,但也不想轻易得罪许进。毕竟,许进是吏部尚书,在朝廷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最终,在许进的坚持下,革除提学官这件事才算作罢。

 与此同时,太监李荣传出皇帝的诏旨:“御马太监谷大用之父谷奉,御用太监张永之父张友,均升为锦衣卫指挥使。”不久,又进升为都督同知。

 这是内臣的父兄,被授予官职的开始。

 过了两个月,京城的天空被一层阴霾笼罩着,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钦天监五宫监杨源站在观星台上,神色凝重地仰望着天空。他身着官服,头戴黑色官帽,面容清瘦,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杨源微微眯起眼睛,仔细观察着夜空中的星辰。火星入太微垣帝座之前,或东或西,往来不一。这异常的天象让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他深知,这是上天对国家的警示,而这一切的祸根,正是权倾朝野的刘瑾。

 杨源轻轻叹了口气,心中暗自思忖:“陛下啊,如今刘瑾专权,祸乱朝纲,国家危在旦夕。我身为钦天监官员,有责任向陛下进言,劝陛下防患于未然。”他毅然决定上奏皇帝,揭露刘瑾的恶行。

 杨源回到自己的书房,坐在书桌前,拿起毛笔,蘸满墨汁,缓缓地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奏章。他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爱,希望皇帝能够听取他的建议,铲除刘瑾,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然而,杨源的奏章却激怒了刘瑾。刘瑾坐在自己豪华的府邸中,脸色阴沉得可怕。他身穿华丽的锦袍,头戴镶嵌着宝石的帽子,眼神中透露出凶狠和狡诈。

 刘瑾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杨源算个什么官,也装模作样地学作忠臣了!”他决定对杨源进行报复,以儆效尤。

 刘瑾立刻矫诏,下令将杨源逮捕送到锦衣卫。锦衣卫的士兵如狼似虎般地冲进杨源的家中,将他强行带走。杨源的妻子度氏惊恐地看着这一幕,泪水瞬间涌出眼眶。

 度氏身材娇小,面容秀丽,她身穿朴素的衣裙,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和绝望。她紧紧地抓住杨源的衣袖,哭泣着说道:“夫君,你这是何苦啊?你为何要得罪刘瑾?我们该怎么办啊?”

 杨源轻轻地拍了拍度氏的手,安慰道:“娘子,不必担心。我身为臣子,有责任为国家尽忠。即使面临危险,我也绝不后悔。”

 杨源被带到锦衣卫的大狱中,遭受了残酷的折磨。锦衣卫的士兵们对他拳打脚踢,用各种酷刑逼他认罪。杨源咬紧牙关,坚决不向刘瑾屈服。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了国家和百姓,他必须坚守正义。

 在狱中,杨源的身体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他躺在冰冷的地上,回忆起自己的父亲杨瑄。当年,杨瑄因为弹劾曹吉祥、石亨而被贬官,谪戍岭外。所幸的是,他最终活着回来了。杨源知道,自己的忠直,不愧于父亲。他相信,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经过一番严刑拷打,刘瑾下令将杨源打了三十火棍,贬官到肃州去戍边。杨源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在度氏的陪伴下,踏上了

漫长的流放之路。

 一路上,他们历经艰辛。杨源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他的意志却从未动摇。他们走到怀庆时,杨源终于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

 度氏惊慌失措地抱住杨源,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她哭喊着:“夫君,你不能死啊!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啊!”

 杨源虚弱地睁开眼睛,看着度氏,露出一丝微笑。他艰难地说道:“娘子,不要难过。我这一生,无愧于国家,无愧于百姓。我虽死无憾。”

 说完,杨源缓缓地闭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度氏悲痛欲绝,她用芦苇盖在杨源的尸体上,将他葬于驿站的后边。

 杨源的死讯传开后,朝野内外一片悲痛。人们纷纷为他的忠直和勇敢而感动,对刘瑾的恶行更加痛恨。许多官员虽然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不满,但心中却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而刘瑾却丝毫没有收敛自己的恶行。他的侄女婿曹谧,原为小吏纳粟监,刘瑾提升他为千户。曹谧身材肥胖,面容猥琐,他依靠着刘瑾的权势,在京城中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刘瑾的妹夫孙聪已经退职还乡,他原为礼部司务。刘瑾又起用他到大同赞画军务。

 两个月后,京城的秋风带着丝丝凉意,吹拂着古老的宫殿和街巷。南京户部尚书杨廷和站在京城的城门前,心中感慨万千。他身着庄重的官服,头戴乌纱帽,面容沉稳而睿智。杨廷和身材修长,气质儒雅,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

 杨廷和望着眼前繁华的京城,回想起自己在南京的日子。他一直兢兢业业地为朝廷效力,如今被调入京城,担任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深知朝廷局势复杂,刘瑾专权,自己必须小心应对。

 走进皇宫,杨廷和感受到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宫殿金碧辉煌,红墙黄瓦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太监们穿梭其中,忙碌地执行着各种任务。杨廷和在太监的引领下,来到皇帝面前,恭敬地行礼。

 皇帝朱厚照坐在龙椅上,面容稚嫩,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不羁。他看着杨廷和,微微点头,说道:“杨爱卿,朕听闻你在南京政绩斐然,如今调入京城,望你能为朕分忧解难。”

 杨廷和再次行礼,说道:“陛下,臣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和国家效力。”

 南京尚书直接进入内阁者,从杨廷和开始。这个消息在朝廷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许多官员对杨廷和既羡慕又嫉妒,同时也对他寄予了厚望。他们希望杨廷和能够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为朝廷带来一些稳定和清明。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角落,张采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张采长相俊美,体态丰满,他身着华丽的服饰,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张采原本任官文选郎,与焦芳非常要好。后来由于给事中刘菲弹劾,他不得不辞官回归乡里。

 如今,焦芳又把张采推荐给刘瑾。张采与刘瑾本是同乡,他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张采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个机会,重新崛起。

 张采入朝谒见皇帝以后,并没有急于去拜见刘瑾。在这个敏感的时期,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他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展现出自己的稳重和得体。

 几天后,张采终于决定去拜见刘瑾。刘瑾的府邸豪华壮观,门口站着一群威风凛凛的侍卫。张采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服饰,深吸一口气,缓缓走进府邸。

 刘瑾早已在客厅等候多时。他看到张采进来,喜笑相迎,笑着说:“真是一个好漂亮的老乡啊。在外廷作官的多不懂得朝中事理,他们入朝见驾以后,马上就到我这里来见。我的老乡却迟来好几天,最为得体了。”

 张采恭敬地行礼,说道:“刘公公,下官久闻公公威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下官之所以迟来拜见,是因为不想让人觉得下官趋炎附势。”

 刘瑾满意地点点头,说道:“你说得有道理。我就喜欢你这样有头脑的人。以后在朝廷中,你可要好好为我办事。”

 张采连忙说道:“公公放心,下官一定尽心尽力,为公公效犬马之劳。”

 此时,吏部尚书许进提议要调验封郎中石确于文选司。他的奏章已经交上,而刘瑾却正想要再起用张采,就迫使许进追回他已上交的奏章,以张采代替了石确。

 不久,张采又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这个消息让张采兴奋不已,他知道自己的仕途又迎来了新的机遇。而含水人韩鼎也是由刘瑾荐拔升为户部侍郎的。

 在朝堂上,张采和韩鼎一起叩谢皇帝的推恩。韩鼎身材矮小,面容苍老,他身着官服,显得有些局促不安。韩鼎先以其年老推辞不肯就任,随后又拜谢皇帝起用了他。他口吃很厉害,致谢词时迟迟说不出来话来。

 谷大用、张永等人在屏风后面看着这一幕,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刘瑾为此非常羞愧,他说:“你们看这个人,真是没用!”

 韩鼎好歹致谢已毕,许多大臣都叹息说:“这真是一个好男子,不负刘瑾所举荐啊!”

 张采散朝回家时,顺路

来到刘瑾的家里。刘瑾早就备好酒席等着他。刘瑾说:“若非都宪(尊称,指张采)在场,我就真为老韩(指韩鼎)羞愧死了!”

 张采微微一笑,说道:“公公不必生气。韩大人虽然口吃,但他为人正直,是个难得的人才。”

 刘瑾点点头,说道:“你说得对。以后在朝廷中,你要多帮我留意一些人才。”

 两人非常投机,在一起相处特别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