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焉在 作品

第一百四十六章:朱瞻基宽贷体恤和登万岁山(第2页)

 朱瞻基听到杨士奇的建议,陷入了沉思。他微微闭上眼睛,思考了一会儿。然后,他睁开眼睛,看着杨士奇,说道:“卿的建议很好,朕均予采纳。杨爱卿,你提出再指派一人同你议论这件事情,你觉得谁比较合适?”

 杨士奇听到皇帝的话,微微低下头,思考了一会儿。然后,他回答道:“陛下,胡为人谨慎宽厚,臣觉得他可与臣秘密商议一下。”

 朱瞻基听到杨士奇的话,微微点头。他看着杨士奇,说道:“好,就依卿所言。”

 于是,杨士奇和胡秘密商议了十多件需要宽贷体恤的事情,并将这些事情上奏给朱瞻基。朱瞻基看到杨士奇等人的奏折,非常高兴。他看着杨士奇,说道:“杨爱卿,你和胡商议的这些事情都很好,朕很满意。你们辛苦了。”

 杨士奇听到皇帝的话,心中感动不已。他连忙拱手道:“陛下,这是臣等应该做的。陛下心系百姓,实乃国家之福。”

 朱瞻基微微一笑,说道:“朕深知百姓之苦,当以宽贷体恤为本。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五个月后。阳光如金色的纱幔般轻柔地洒落在大地上,微风似灵动的精灵,温柔地拂过每一个角落。朱瞻基身着华贵的龙袍,那明黄色的锦缎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仿佛承载着整个帝国的荣耀与威严。他迈着沉稳的步伐,登上了万岁山(今北京景山)。每一步都带着坚定与自信,仿佛在丈量着这片广袤的江山。

 朱瞻基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和睿智,那是历经岁月磨砺与世事沧桑后的深邃目光。他的眼眸犹如深邃的湖水,平静中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在他的身后,一群侍从和大臣们恭敬地跟随其后,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神色庄重。这些侍从们身着华丽的服饰,举止得体,尽显皇家的威严。大臣们则身着官服,面容严肃,眼神中充满了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国家的忧虑。

 朱瞻基站在山顶,俯瞰着下方的京城。这座繁华的城市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壮观,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上。京城的房屋鳞次栉比,街道纵横交错,人流如织,车水马龙。远处的宫殿巍峨耸立,金碧辉煌,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朱瞻基静静地凝视着这座城市,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想起了先辈们的辉煌成就,那些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的英雄们。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盛世。朱瞻基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先辈遗

志、守护江山社稷的重任。

 “这是元朝的旧都。元世祖知人任,所以能够成就帝王之业。”朱瞻基缓缓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山间回荡。他的目光投向远方,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雄才大略。“元世祖忽必烈,雄才大略,知人善任。他广纳贤才,重用有识之士,使得元朝在他的统治下日益强盛。他的智慧和勇气,为后世树立了榜样。”朱瞻基微微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自从泰定年间以后,国运就不长久了。顺帝荒淫无道,祖宗给他留下的纲常法纪,在他手中荡然无存。假使他能够恪守祖宗之法,这皇天后土哪里能为我朝所有!”朱瞻基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元朝兴衰的思考,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惋惜和忧虑。

 侍臣们听了皇帝的话,纷纷叩头说道:“夏、商纣的那些劣迹,实在为商代、周代提供不少可资借鉴的教训。”他们的声音整齐划一,充满了敬畏之情。一位年长的侍臣抬起头,看着朱瞻基,说道:“陛下,夏桀和商纣的荒淫无道,导致了国家的灭亡。他们的教训深刻而惨痛,我们应当引以为戒。陛下以史为鉴,时刻警惕自己,不可重蹈覆辙,实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其他侍臣们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朱瞻基微微点头,说道:“的确是这样。我们要以史为鉴,时刻警惕自己,不可重蹈覆辙。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的兴衰荣辱,也可以让我们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朱瞻基的目光坚定而深邃,他的话语充满了力量。

 朱瞻基转身走进了广寒殿。这座宫殿曾经是元朝皇帝的避暑之地,如今却成为了明朝皇帝的思考之所。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一股古老而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朱瞻基走进宫殿,环顾四周。宫殿内的装饰华丽而典雅,墙壁上绘着精美的壁画,讲述着元朝的辉煌历史。朱瞻基坐在龙椅上,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自己继位以来的种种经历,那些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日子。他努力治理国家,推行改革,希望能够让明朝更加繁荣昌盛。然而,他也深知,治理国家并非易事,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朕要以元世祖为榜样,知人善任,广纳贤才。”朱瞻基自言自语道,他的声音在宫殿内回荡。“元世祖忽必烈能够成就帝王之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知人善任。他重用了刘秉忠、姚枢等一批有识之士,为元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朕也要效仿他,广纳贤才,让有才能的人都能为国家效力。”朱瞻基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他深知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同时,也要以顺帝为戒,不可荒淫无道,忘记祖宗之法。顺帝妥欢帖木儿荒淫无道,导致了元朝的灭亡。朕要时刻牢记祖宗的教诲,遵守纲常法纪,不可放纵自己的欲望。”朱瞻基的表情严肃,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的决心。

 此时,一位大臣走上前来,说道:“陛下,您的话让臣等深受启发。我们应当以史为鉴,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陛下以元世祖为榜样,知人善任,广纳贤才,实乃国家之幸。陛下以顺帝为戒,时刻警惕自己,不可荒淫无道,忘记祖宗之法,更是百姓之福。臣等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大臣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充满了忠诚和决心。

 朱瞻基看着大臣,微微点头,说道:“爱卿所言极是。我们要时刻牢记历史的教训,不可骄傲自满,更不可荒淫无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住祖宗留下的江山,让明朝更加繁荣昌盛。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辉煌与挫折,要以史为鉴,不断开拓创新,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朱瞻基的话语充满了激情和动力,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朱瞻基站起身来,走出广寒殿。阳光依然明媚,微风依然轻拂。他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他知道治理国家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但他坚信,只要自己以身作则,以史为鉴,广纳贤才,就一定能够让明朝更加繁荣昌盛,为百姓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瞻基更加努力地治理国家。他广开言路,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和建议。他重用有才能的人,让他们在各个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他推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减轻百姓的负担。他还注重文化教育,大力发展科技,使得明朝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直到1435年正月,朱瞻基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