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年十月,金陵城被一层薄薄的寒霜覆盖,凛冽的寒风呼啸着穿过大街小巷,让人不禁裹紧了衣衫。皇宫内,朱元璋身着龙袍,负手而立,眉头紧锁,似在沉思着国家大事。此时的他,心中正为丞相之位的人选而忧虑。
朱元璋想到了杨宪,此人在朝中颇有才名,办事也颇为得力。他决定询问一下刘基的意见,毕竟刘基足智多谋,看人一向很准。于是,朱元璋派人将刘基召入宫中。
刘基接到旨意,不敢怠慢,急忙整理衣冠,前往皇宫。一路上,他心中也在猜测朱元璋此次召见的目的。当他踏入皇宫大殿时,看到朱元璋那威严的身影,连忙跪地行礼。
朱元璋微微抬手,示意刘基起身,然后开门见山地问道:“朕欲任命杨宪为丞相,先生以为如何?”
刘基心中一震,他与杨宪素来感情深厚,杨宪的才学他是知晓的。然而,在这一瞬间,他的脑海中迅速闪过杨宪平日里的种种表现。他深知,丞相之位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不能仅凭私人感情来判断。
刘基沉默片刻,缓缓说道:“陛下,杨宪确有作为丞相的学识,然其却没有作为丞相的度量。作为丞相之人,应心如水般平静,以礼义道德为衡量事物对错之尺度,而不为自己感情所左右。可杨宪并非如此。”
朱元璋微微皱眉,责怪道:“你与杨宪交情匪浅,为何却不举荐他?”
刘基心中惶恐,再次跪地,说道:“陛下,臣与杨宪虽有情谊,但在国家大事面前,臣不敢有丝毫偏袒。杨宪为人聪慧,才学出众,但他性格急躁,好争功,且有时过于自负。这样的人担任丞相之位,恐难服众,也难以做到公正无私。”
朱元璋听了刘基的话,陷入了沉思。他在大殿中来回踱步,思考着刘基的话是否有道理。过了一会儿,他又问道:“那汪广洋如何?”
刘基抬起头,看着朱元璋,说道:“陛下,汪广洋此人过于偏激浅浮。他虽有一定的才能,但性格急躁,缺乏沉稳。在处理事情时,往往容易冲动,不能全面考虑问题。这样的人也不适合担任丞相之位。”
朱元璋微微点头,继续问道:“胡惟庸呢?”
刘基的脸色变得更加凝重,他说道:“陛下,胡惟庸如同是个小牛犊而已,必将毁坏车辕弄断耕犁,坏国家大事。胡惟庸野心勃勃,善于权谋,且为人阴险狡诈。若让他担任丞相之位,恐怕会结党营私,扰乱朝纲。”
朱元璋听了刘基的话,脸色变得十分阴沉。他没有想到,自己心中的几个候选人都被刘基否定了。他有些恼怒地说道:“朕所要的丞相,才智谋略没有能超过先生你的。”
刘基连忙再次跪地,惶恐地说道:“陛下,下臣未必不了解自己的才识。臣过于疾恶如仇,又不能忍受繁多的制度。若是任职的话,必定辜负了您对我的知遇之恩。天下不愁没有才识的人,希望明主洞察一切去发现他。就目前在朝为官的诸位看,下臣认为实在是没有可以胜任的。”
六年后的四月,金陵城的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预示着一场悲剧的降临。诚意伯刘基,这位曾经为大明江山立下赫赫战功的智者,在这个月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刘基的府邸中,气氛凝重而哀伤。刘基躺在病榻之上,面色苍白,形容憔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忧虑和疲惫,心中回想着自己的一生,以及那令人担忧的未来。
当初,朱元璋任命胡惟庸为左丞相时,刘基就深感不安。他深知胡惟庸为人阴险狡诈,野心勃勃,绝非善类。刘基忧虑地对身边的亲信说道:“如果我所说的话没有应验,那是天下百姓的福分;若我所说的应验了,那么天下的百姓不知如何谋生啊。”从那一刻起,刘基的心中便充满了忧虑,这种忧虑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刘基的身体每况愈下,他的病情日益加重,这与他的忧虑不无关系。他时常想起自己曾经为国家所做的一切,为百姓所付出的努力。他曾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制定国策,为大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然而,如今看到胡惟庸掌权,他担心国家会陷入混乱,百姓会遭受苦难。
在病榻上,刘基回忆起自己上奏瓯、闽事件的情景。瓯、闽两地区之间,有一条狭长的地域叫淡洋。该地区的南端与闽相接壤的地区叫三魁,是盐贩、盗贼聚集的地方,方国珍便是从这起兵反叛的。刘基深知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他上奏说应在该地区设立巡检司用以控制管辖该地,使其那里的刁民无机可乘,不能互相勾结胁迫边士兵一道出逃反叛。然而,当时大的土豪又暗中各自占领着自己的地域,这让刘基感到十分棘手。
刘基派他的儿子刘琏上书奏明此事,却没有首先向中书省陈述。这一决定,成为了他与胡惟庸矛盾的导火索。胡惟庸对刘基怀恨在心,他认为刘基故意绕过中书省,是对他的不敬。于是,胡惟庸唆使刑部尚书吴云弹劾刘基,说淡洋踞山临海有君王之气,刘基想要谋取作为自己的墓地,当地百姓不答应,便想要在那里设置巡检司为难当地民众,才导致该地区形势迅速恶化。
奏
本呈上后,胡惟庸得意洋洋地看着朱元璋,等待着他对刘基的惩罚。朱元璋却全然不过问此事,只是命令下传此文让刘基知晓。刘基得知此事后,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委屈。他知道自己是被冤枉的,但他又不敢为自己辩解。他担心一旦为自己辩护,会引起朱元璋的不满,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灾难。
刘基只能迅速亲自上朝拜见朱元璋,还不敢为自己辨白,只能将错误归罪在自己身上罢了。他跪在朱元璋面前,低着头,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臣有罪。臣不该擅自上奏淡洋之事,更不该绕过中书省。臣愿领罪,请陛下责罚。”朱元璋看着刘基,心中也有些不忍。他知道刘基是忠臣,但他也不想因为此事而得罪胡惟庸。于是,朱元璋淡淡地说道:“刘基,你起来吧。此事朕已知晓,你回去好好养病,不要再想了。”刘基听了朱元璋的话,心中更加绝望。他知道朱元璋已经不再信任他,他也不敢再说什么,只能默默地退下。
刘基回到府邸后,心中充满了痛苦和绝望。他知道自己已经被胡惟庸陷害,而朱元璋又不相信他。他感到自己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没有了任何希望。就在这时,胡惟庸看见朱元璋认为刘基怠,于是表面上与刘和好,说正月外面天气很凉,便携带补药前来探望病情。
刘基看着胡惟庸,心中充满了警惕。他知道胡惟庸不会这么好心,他一定有什么阴谋。但刘基又不敢拒绝胡惟庸的好意,他担心会引起胡惟庸的报复。于是,刘基无奈地说道:“多谢胡丞相关心。刘某身体不适,让胡丞相费心了。”胡惟庸笑着说道:“刘大人客气了。你我同朝为官,理应互相照顾。这是一些补药,对刘大人的病情有好处。刘大人一定要按时服用。”刘基接过补药,心中充满了疑虑。他不知道胡惟庸的补药是否安全,但他又没有别的选择。
刘基吃了胡惟庸拿来的药,顿时感到有如拳头大小的石头般的硬物堵塞在胸口。他心中大惊,知道自己中了胡惟庸的毒。他想要呼救,但却发不出声音。他只能痛苦地躺在病榻上,等待着死亡的降临。刘基又利用空闲时间奏明了朱元璋,朱元璋依旧不过问。刘基心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朱元璋已经放弃了他。
又过了三个月的时间,刘基的病情更加恶化。他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无法起床。朱元璋派人前去问候刘基,得知他已不能起床了便让他乘坐传送公文的船返回青田家乡。刘基躺在船上,看着窗外的风景,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不久,刘基便去世了。
到了1380年正月,金陵城依旧被寒冷的气息笼罩着。天空中飘着淡淡的雪花,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左丞相胡惟庸,此刻正坐在中书省的大堂之上,他身着华丽的官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和野心。自杨宪、汪广洋失势后,他便独揽中书省大权,生杀予夺,肆意妄为。
胡惟庸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这些奏折中的大部分,都要先经过他的手,才能呈递给皇帝朱元璋。那些对他不利的奏本,早已被他悄悄藏起,不让朱元璋看到。他凭借着手中的权力,施威作福,那些为名利奔走的人纷纷投靠在他的门下,一时间,他的势力如日中天。
在京城的另一处,魏国公徐达的府邸中,徐达正满脸怒色地来回踱步。他对胡惟庸的奸诈狡猾深恶痛绝,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厉声斥责胡惟庸。徐达心想:“这胡惟庸仗着权势,为非作歹,若不加以制止,必将危害国家。”而此时的胡惟庸,也对徐达怀恨在心。他知道徐达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极高,却屡屡与他作对,这让他心中十分不安。
胡惟庸的势力不断扩张,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从当宁国令起家,那时太师李善长总管行政事务。胡惟庸为了攀附李善长,不惜馈赠给他二百两黄金。从此,他得以被召入任太常卿,经过多次升迁后任中书省参政。他与李善长相交甚厚,将兄长的女儿许配给李善长堂弟的儿子李祐作妻子。有了李善长的支持,胡惟庸更加肆无忌惮地贪污受贿,玩弄权术。
一天,胡惟庸在定远所居住过的旧宅院的井中,忽然生出一支竹笋,高出水面数尺。那些阿谀奉承的人纷纷前来,争抢着说这是要升任丞相的征兆。又有人说他祖父三代的坟茔上,入夜后常见火光烛天。胡惟庸听了这些话,心中更加自负,他开始产生了谋取政权的邪念。
此时的胡惟庸,已经完全被权力冲昏了头脑。他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忘记了朱元璋的威严。他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却不知道,危险正在悄悄逼近。
在京城的街道上,一辆马车疾驰而过。车上坐着胡惟庸的家人,他们仗着胡惟庸的权势,横行霸道。路过关卡时,他们张帖榜文污辱关吏。关吏们气愤不已,立即向朱元璋奏明此事。朱元璋大怒,下令斩杀了胡惟庸的这个家人。胡惟庸得知此事后,心中一惊,但他却推说自己不知此事。
朱元璋对胡惟庸的行为越来越不满,他开始追查诚意伯刘基惨死的案
件。胡惟庸惧怕事情败露,心中充满了恐惧。他对亲信说:“皇上对待朝中有功勋的旧臣都若草芥一般,心中那里还有我胡惟庸!等着也不过是个死罢了,我宁可先发制人,也不要被人束手就擒。”
恰在这时,吉安侯陆仲享、平凉侯费聚两人经常触犯国家的刑律,朱元璋曾狠狠责备过他们。两人都非常惧怕,胡惟庸便暗中用权势威逼诱骗他们跟随反叛。这两个人向来蛮勇,又见胡惟庸的权势日盛,于是便与他相互往来,时间一长更加密切起来。
胡惟庸与御史大夫陈宁坐镇中书省,可以看到天下全部军马的登记册籍。他心中暗喜,觉得这是自己谋反的重要资本。他命令都督毛骧选取贴身的卫士刘遇宝以及亡命之徒魏文进等人为心腹卫士,对这些人说:“我将来一定重用你们。”
太仆寺丞李存义,是李善长的弟弟,同时也是胡惟庸女婿的父亲。因为是亲戚的原因,经常与胡惟庸有来往。胡惟庸便让李存义暗中说服李善长参加谋反。李善长一开始犹豫不决,但在胡惟庸的不断劝说下,心中也开始动摇。
胡惟庸还派遣指挥林贤随船下海与倭军联络,约定时间前来会师。又派遣元朝旧臣封绩带降书给元朝君主,向元朝称臣投降,请求元发兵作为外应。然而,两方均未如期出兵。
胡惟庸的儿子骑马奔入用来拉车的车辕上的横木,马被闯死。胡惟庸盛怒之下,斩杀了赶车的人。朱元璋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下令一定要杀人偿命不可。胡惟庸感到自己已经被逼到了绝境,他更加急于反叛。
这时,日本国的上贡使者偷偷来拜见胡惟庸。胡惟庸心中一动,他与日本国君王约定,让他用船载上千名精锐士兵,假称是来上贡的人员。到了约定的时间,连同自己府中的武士直逼皇宫生擒朱元璋,估计可以很容易生擒他;如果没有成功,也可以抢掠了皇宫仓库的珍宝,然后从海路奔赴日本,双方达成了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