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焉在 作品

第六十二章:攻下大都

 1368年八月的阳光热烈地洒在大地上,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的气息。徐达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向着元朝大都步步逼近。那连绵不绝的队伍在广袤的大地上延伸,仿佛一条巨龙在缓缓前行。旗帜在风中飘扬,发出烈烈声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他们的决心与力量。

 徐达骑在高大的战马上,身姿挺拔如松,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他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峻的光芒,每一片金属都散发着威严与庄重。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如同两把利剑,透露出必胜的决心。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直抵胜利的彼岸。他微微扬起下巴,透露出一种自信与豪迈,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身后的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他们身着整齐的铠甲,手中紧握着锋利的兵器,每一个人都散发着战斗的气息。他们的步伐整齐有力,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而沉稳,仿佛能踏平一切阻碍。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战斗的火焰,那是对胜利的渴望,对荣誉的追求。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勇气与决心,他们知道,这场战斗关乎着国家的命运,关乎着百姓的安宁。

 大军缓缓前行,每一步都带着沉重的压力,仿佛要将大地都压得颤抖起来。风在他们身边呼啸而过,仿佛在为他们加油助威。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在为他们披上一层金色的光辉。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高大,格外威武。

 终于,大军来到了齐化门。这座曾经象征着元朝威严的城门,如今却显得有些落寞。曾经高大雄伟的城墙,如今在岁月的侵蚀下,也显得有些斑驳。城墙上的元军士兵们面露惊恐之色,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安与恐惧。他们知道,这可能是他们最后的抵抗,但他们也明白,面对如此强大的明军,他们的胜算微乎其微。

 徐达凝视着这座城门,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这座城门背后,是元朝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攻破这座城门,元朝的统治将彻底结束。他举起手中的宝剑,那剑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在向敌人宣告着它的威严。他大声喊道:“将士们,今日就是我们建功立业之时!冲!”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在空气中回荡,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震得颤抖起来。

 将士们纷纷响应,他们的呐喊声如同雷鸣般在空气中炸响。他们填满壕沟,那是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但他们毫不畏惧,用手中的工具和身体,迅速地将壕沟填平。他们奋勇地登上城墙,那是他们通往胜利的道路。他们的身影在城墙上攀爬,如同一只只勇敢的蚂蚁,不畏艰难,不畏危险。

 城墙上的战斗激烈而残酷,刀光剑影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绚丽而又致命的舞蹈。喊杀声震天动地,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淹没在这股声浪之中。双方的士兵们在城墙上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每一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战。利箭在空中穿梭,发出尖锐的呼啸声;刀剑相击,发出清脆的声响。鲜血在城墙上流淌,染红了大地,仿佛一幅悲壮的画卷。

 徐达亲自指挥着战斗,他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如同一位无畏的战神。他的眼神始终坚定,没有一丝一毫的退缩。他大声呼喊着,指挥着士兵们的行动,他的声音充满了力量,让士兵们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的剑法凌厉,每一次挥舞都能带起一片血雨腥风。他的身上沾满了敌人的鲜血,但他的眼神中却没有丝毫的疲惫和退缩。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明军终于攻入城内。

 徐达率军登上齐化门城楼,他的目光扫视着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心中感慨万千。

 此时,元朝监国皇室成员淮王帖木儿不花和太尉中书左丞相庆童、平章迭儿必失朴、赛不花、右丞相张康伯、皇宫御史中丞满川等人被明军俘获。他们的脸上充满了绝望和恐惧。

 徐达看着他们,眼神中没有一丝怜悯。“你们这些元朝的顽固分子,如今大势已去,还不投降?”他的声音威严而冷酷。

 淮王帖木儿不花颤抖着说道:“我等身为元朝臣子,宁死不降。”

 徐达冷笑一声:“既然你们如此顽固,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他下令将他们斩首。

 随着一声声惨叫,这些元朝的重臣们纷纷倒下,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明军还俘获了宣府、镇南、威顺诸王的王子六人,玉印两颗,成宗的玉玺一枚。

 徐达命令士兵查封了府库图籍宝物,并关闭了元朝皇宫的大门,派兵把守。他深知这些都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必须妥善保管。

 对于宫中的众妃嫔,徐达下令让她们住进宦寺,并派军队保护。他不想让这些无辜的女子受到伤害。

 “号令士兵们,不得侵扰百姓,如有违反,军法处置!”徐达大声说道。他知道,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才能稳定局势。

 士兵们纷纷遵守命令,百姓们也因此安居乐业。

 徐达又下令:“凡是元朝的大小诸臣,一律令其到官府报明身份,隶署在百姓的户籍中,违反的人要受到惩罚。”他要彻底清除元朝的残余势力,建立新的秩序。

 此时,元朝

翰林待制黄殷仕得知大都被破,心中充满了绝望。他想要投井自尽,以保全自己的名节。他的仆人连忙拦住他。

 “大人,不可啊!”仆人焦急地说道。

 黄殷仕悲愤地说道:“我非常惭愧,从哪里能够买到酒呢?喝醉后出去见敌将还可以。”

 仆人以为他改变了主意,非常高兴,便去集市上打酒。然而,黄殷仕趁仆人不在,毅然投井自尽了。

 左丞丁敬可、总管郭允中也全都自尽。他们都是元朝的忠臣,不愿向明军投降。

 元朝大学士危素住在寺庙中,也想要投井自尽。一位僧人阻止了他。

 “公死,亡国死。”僧人说道。

 危素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去拜见徐达。

 第二天,顺德的守将吉右丞、胡参政、郑参政都从山西前来归顺。他们知道元朝大势已去,为了百姓的安宁,选择了投降。

 武德卫的将士擒获了元朝乐安逃将俞胜以及南参政、张郎中等人。徐达派遣将领奔赴京都告捷,又命令薛显、傅友德、曹良臣、顾时等人,率领部伍在古北诸隘口侦察巡逻,

 几天后,东昌城内外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徐达站在一处高地上,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他身姿挺拔,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芒。他的面容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和睿智的光芒。徐达心中思考着当前的局势,北伐之战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

 “来人!”徐达大声喊道。

 一名士兵迅速跑过来,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将军有何吩咐?”

 徐达微微眯起眼睛,说道:“速速派人至东昌,命令韩政分兵把守广平。此事至关重要,不得有误。”

 士兵领命而去,快马加鞭地向东昌奔去。

 徐达的脑海中浮现出韩政的身影。韩政,身材魁梧,面容坚毅,是一位忠诚可靠的将领。他相信韩政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

 此时的东昌,韩政正在城中巡视。他身着铠甲,步伐沉稳,眼神中透露出警惕之色。韩政深知自己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必须确保东昌和广平的安全。

 当徐达的使者到达东昌时,韩政立刻召集部下。

 “将军有令,分兵把守广平。”使者传达着徐达的命令。

 韩政微微点头,说道:“我等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韩政开始迅速部署兵力,他冷静地分析着局势,合理地安排着每一支队伍的任务。士兵们忙碌地准备着,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坚定的神色。

 而在元朝故都,华云龙正带领着士兵们忙碌着。华云龙身材高大,面容英俊,眼神中透露出果敢和智慧。他望着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心中充满了感慨。

 “兄弟们,我们要重新建筑这座城墙,让它再次成为坚固的堡垒。”华云龙大声说道。

 士兵们齐声回应:“遵命!”

 他们纷纷拿起工具,开始辛勤地劳作。有的搬运石块,有的搅拌泥浆,有的则在城墙上忙碌地砌砖。华云龙也亲自参与其中,他以身作则,激励着士兵们的士气。

 在烈日下,士兵们的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们没有丝毫怨言。他们知道,自己正在为新的王朝建设贡献着力量。

 张兴祖此时也率领着部队在水平路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张兴祖身材魁梧,面容冷峻,眼神中燃烧着战斗的火焰。他骑在战马上,挥舞着手中的长枪,指挥着士兵们奋勇向前。

 水平路的敌军顽强抵抗,但在张兴祖和他的士兵们的猛烈攻击下,逐渐陷入了困境。

 “冲啊!”张兴祖大声喊道。

 士兵们如潮水般冲向敌军,喊杀声震天动地。经过一番激战,张兴祖终于攻克了水平路。

 到了来年二月,初春的气息刚刚开始在大地上弥漫,但空气中仍带着丝丝寒意。通州城,这座历经战火洗礼的城市,此刻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通州城中,气氛紧张而凝重。守城将领曹良臣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沉着。他身材高大,面容坚毅,身着铠甲,威风凛凛。曹良臣的身后,是一群神情紧张但充满斗志的士兵,他们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随时准备迎接战斗。

 此时,元朝丞相也速率军进犯通州。也速,身材魁梧,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凶狠与傲慢。他率领着上万骑兵,在白河扎营,气势汹汹。也速心中充满了自信,他认为通州城兵力薄弱,不堪一击,自己可以轻松夺取这座城市。

 曹良臣看着城外黑压压的敌军,心中暗暗盘算着对策。他知道,自己所率领的通州守军仅有千人,与敌军相比,兵力悬殊巨大。如果正面交战,无疑是以卵击石。但他并没有丝毫的畏惧,因为他相信,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定能够守住通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