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大佬粗 作品

第二百零二章 第一责任人

 某人一天的行程:

 四点起床,四点十五到五点健身,五点到五点半早饭,五点四十五到六点半前往机场,七点到......

 一整天的行程都是满的,非常非常忙碌,让人们以为,大人物的一天都是在这样的争分夺秒中度过,一刻也不停歇。

 但是他的儿子说了句实话,事实压根就不是这样。

 大人物也是人,李隆基也是人,尤其上了年纪之后,他每日除去睡觉的时间,其实都是比较宽松和休闲的。

 再往上,人家已经没有追求了,自然不会跟自己过不去,古代太过劳累也会猝死的,也就是古文常用的“暴卒”。

 很多人会认为,做为皇帝,你应该励精图治、日理万机,这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景,你们做不了李隆基的主。

 享受,是人的本性,你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享受,而不是什么伟大崇高的理想。

 如果你在历史上是一位明君的话,那只能说明一点,你还没到享受的时候,就已经挂了。

 这就是为什么明君之后,大概率会出现一位非常懂得享受的皇帝,因为你给人家打下了享受的基础。

 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是如此,你爹多奋斗,你就能多享受,你爹多享受,你就得多奋斗。

 李隆基奋斗了这么多年,自然不愿意奋斗成果全都被儿子接收了过去,朕打下的天下,朕要亲自享受。

 所以他当下特别在意自己的身体。

 今天的他,在修仙。

 人家既然是正统道门嫡传弟子,百日筑基小时候就已经练过了,如今处在长养圣胎的阶段。

 圣人修行的时候,是绝对不能被打扰的,因为人坐禅时,心不可动,心动则气动,气动则气散,真气元气也就散了。

 谁也不敢打搅圣人坐禅,得等到人家呼吸吐纳七十二周天之后,元神归来,才行。

 李璘已经见怪不怪了,老老实实的与一众大理寺官员在偏殿内等候,一直等到了子时。

 高力士来了,见到李璘后笑道:

 “时间不早了,圣人要入寝了,十六郎将卷宗都留下,赶紧回去休息吧,明日圣人若有疑问,自会传召。”

 “那就有劳阿翁了,”李璘一脸疲惫的起身,与高力士寒暄几句之后,便离开了。

 殿内的李隆基,眼下正在宫女的服侍下换掉道袍,由太医署的按摩博士为他揉捏筋骨。

 一把年纪的人,一口气坐了两个时辰,腿脚肯定不舒服,屁股也微微犯麻。

 事实上,你这么坐你也麻,但李隆基却归咎于今日修行不顺,元神不定以至于气脉不畅。

 转过身来,李隆基望着面前一堆的卷宗,皱眉道:

 “一件案子有这么复杂?竟有这么多的案档,朕哪有时间御览?”

 李璘没日没夜辛辛苦苦,到了李隆基这里,嫌麻烦。

 “老奴念给圣人听?”高力士道。

 李隆基摆了摆手:“你为朕护法也疲累了,回去歇着吧,让黎敬仁来。”

 高力士点了点头,悄悄的退了出去。

 他近来总是帮李琩说话,李隆基能不知道?认了韦孺人做义女,你们还真就成父女了啊?

 不一会,已经睡下的殿中监老大黎敬仁来了。

 “将这些案卷,都念给朕听,”李隆基淡淡道。

 黎敬仁点了点头,先是将其它内侍遣至殿外内廊,随即往灯盏内添了些灯油,开始整理起那堆案卷,心里大概理清楚次序之后,这才一卷一卷的读给李隆基听。

 而基哥则是半躺在柔然舒服的帝座上,闭目享受着按摩博士为他舒筋活血,聆听着黎敬仁咬字清晰的叙述。

 听到有疑问的地方,他会打断一下,渐渐的,他便没了声音,呼吸均匀的睡了过去。

 黎敬仁没有停下来,而是直到念完,才悄无声息的退了出去。

 等他走后,李隆基又缓缓起身,唤来宫女服侍更衣,登榻就寝。

 眼下的黎敬仁,正在一步步交接殿中监的事务,因为他有了新的职位,右监门卫大将军,加上他的其它职事勋爵:知内侍省、上柱国、上党县开国伯,已经稳坐大唐宦官老二的宝座。

 当高力士做事情不能再保持公正,而有些许偏袒的时候,李隆基会推上另外一人,来弥补高力士留下的缺陷。

 这不代表他不信任高力士,而是担心高力士频频在他耳边啰嗦,会改变他对一些人和事物的看法。

 高力士一向比较偏袒少阳院和李琩,而黎敬仁目前不偏不倚,等到他也有所倾向的时候,李隆基就会一脚将他踢了。

 翌日朝会过后,李隆基再次将黎敬仁召来,询问对方对此案的看法。

 事实上,昨晚基哥根本没有睡着,他全都听的清清楚楚,这是皇帝一贯的套路,你以为朕不知道,其实朕都知道,就看你会不会夹带私货。

 黎敬仁有两百多个义子,有三个真儿子,其中一个就在庆王府任职,李隆基想看看,黎敬仁会不会偏袒哪一方。

 “朕懒得再看了,既然你昨晚都读过,说一说你的看法吧,”李隆基淡淡道。

 今年已经六十二岁的黎敬仁,身体状态却是非常不错,这就是为什么李隆基要提他上来,因为他喜欢身体健康的老人。

 “回禀圣人,”黎敬仁徐徐道:

 “永王呈上来的案卷非常详细,其中有一百七十八人之供述,隋王私养边军,是肯定的,冒名顶替金吾卫徼巡京师,事实俱在,五十名河西兵,眼下都暂时扣押在右金吾,等候发落。”

 李隆基点头道:“他肯定是做了,否则朕那个女婿也不会去告他的状,朕想知道,他为什么养这些悍卒,目的何在?他与盖嘉运之间的关系,又到了怎样的地步?”

 黎敬仁以他老年人的口吻,不疾不徐的说道:

 “我大唐开国至今,尚武之风盛行,就在长安,随处可见仗剑之游侠,《司马法》有述: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从案卷这些人的供述中不难看出,隋王有轻视禁军,而重藩兵之意,盖擎问卷笔录言:飞龙禁军在凉州颇受轻慢,圣人之威没有被彰显,隋王借兵,欲一改金吾疲弊之风,壮其军气,奴婢深以为然。”

 你不愧是我爸爸调教出来的,书读的很多嘛,李隆基笑道:

 “禁军在藩镇受轻视,是禁军的错?难道不是那些骄兵悍将缺乏管教,不知尊上?”

 禁军在外,代表着皇帝的脸面,去了地方被人瞧不起,李隆基脸上也挂不住,他很想追究,但又没法追究。

 一来,西北在打仗,再者,瞧不起飞龙军都是普通卒伍,不便问罪,毕竟将官们是不敢将轻视挂在脸上的,只有那些直来直去的普通军士,才会真情真性,不懂遮掩。

 黎敬仁道:

 “关中府兵,军纪废弛,已非朝夕,圣人多年以来力求改善,成效极大,但优秀的将领,最后还是要去边关的,否则便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如前右监门卫将军安思顺、前左卫亲事府中郎将李光弼等,将才都去了边关,关中无战又忘战,府兵颓败几乎不可阻挡。”

 话是难听了点,但李隆基不会生气,因为他知道事实如此。

 大唐讲究文武不分家,文官能做将军,武官也能进中枢,人才大多都留在关中,早年间府兵制没有崩坏的时候,叫做“举四方之力不敌关中”。

 那个时候,边关优秀的将领和军士,都会选拔至十六卫,以增强关中卫戍之实力,但随着边患越来越多,府兵制崩坏,渐渐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精锐全在边关。

 十六卫的编制都出问题了,折冲府常年供应不了兵额,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军纪。

 兵都没有,你谈纪律?

 李隆基早年间也出台过很多政策,想要改善这一局面,但结果只会加重财政负担,所以渐渐的,他也就不管了,将心神集中在对各大藩镇的掌控上面。

 这就是为什么他倾向于重用番将,因为番将比那些家大业大的汉人将领更为靠得住,历史上,这口锅是扣在了李林甫头上,说他是担心汉人节度使返回长安抢夺他的权利。

 “接着说,”李隆基道。

 黎敬仁点了点头:“这件案子里面,有一个河西老卒的供述,提到金吾卫徐重,被人暗授机宜,探查隋王与卢奂的交构事宜,徐重没有认,大理寺用过刑了,此人双腿已经断了,永王已经派人为其疗伤。”

 说着,黎敬仁找出那份供述,呈给李隆基看。

 这里面记载着徐重是窦锷的下属,而且往来频繁,是窦锷安排在金吾卫的一个重要情报来源,在长安涉及的各方情报人员多达四十人,来自各个衙门机构。

 矛头直指窦锷。

 接着,黎敬仁又将李璘在达奚盈盈那里听到的事情写成的那份奏疏,呈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看过之后,故作动怒,只觉窦锷是越来越下三滥了,连妓女都牵扯进来了?你们不嫌丢人?

 再放任他们斗下去,事情就不好收场了,只会更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