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奇捷的消息,虽然没有被正式公布,有心人却都知道了。
他们惊叹于这次大捷,更惊讶于朱燮元被调任兵部尚书、督师长城边务。
一个外出的督师,按理说在朝堂上引起不了多少注意。就像孙承宗这个大学士出任辽东督师后,在朝堂上面就基本没有多少影响力。
但是朱燮元这个督师却不同,他是被皇帝允许每月回京的。
而且长城督师的驻地密云距离京城并不远,完全能很快往返。
这让很多官员认识到,朱燮元的兵部尚书身份,会对袁可立这个兵部尚书,带来很大冲击。
很多人都期待袁可立的反应,认为面对韩爌的步步紧逼,这个曾经拥有首辅权力的人,不会轻易忍耐。
如果大明的皇帝都遵守祖训,朝堂制度就不会是现在这样子。
“如今左右都督是正一品,都督同知是从一品,都督佥事是正二品。”
“若是如此,当可让权臣绝迹。”
“其官职来源,是国初枢密院的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佥枢密院事、同佥枢密院事。”
不过他也没有做得太过,因为黄立极这个首辅,正处于躺平阶段——
而且还没有被归入政务院,以后仍旧能插手枢密院、都察院。像是戡乱委员会若保留,内阁就能插手枢密院。
如果有人能让五分之四的议员通过,不是立下大功,就是已完全掌握朝廷权力。
后代皇帝违背他定下的制度任命枢密使,确实是可虑的事情。
这两个职位,都是所谓的宰相,是太祖明令不许设立的。
没让群臣失望,刚刚进入十月,袁可立就上了一份奏疏,请求设立枢密院。
“但是后人无知,可能会轻易任命枢密使。”
作为东林领袖,又在内阁中担任次辅,韩爌就任之后,已经渐渐掌握了次辅的权力。甚至因为独立票拟权,在侵蚀原本属于首辅的权力。
这桩在京城流传已久的传闻,如今终于落地。
所以内阁那边,纷纷反对把枢密使定为正一品。
想必是皇帝和袁可立商议已久,如今正式提出来。
朱由检微微点头,觉得确实可能会发生这种事。
但是这份奏疏,又明显有皇帝的手笔。
“兵部尚书加枢密同知或枢密佥事衔,参与枢密院事。”
也因此换来了东林党默认,没有下死力弹劾他这个阉党留下来的首辅。
纵然这次的廷议、下次的廷议……都可能是走过场。群臣也要维护这个制度,等待下一位皇帝。
反而是争权夺利的话,有可能引来皇帝和群臣厌恶,失去名列紫阁的机会。
“否则枢密院一家独大,朝堂有失衡之危。”
廷议这个制度,他们可不想让皇帝参与。
袁可立为枢密院设置的各个部门,非常有皇帝的风格。凭袁可立的脑子,根本想不出这些。
这些专门委员会中,都有大学士秉笔票拟。内阁能通过委员会,插手政务院事务。
袁可立想成为真正的枢辅,就不会任由韩爌压低枢密院级别。
面对这份奏疏,韩爌真有些为难。因为他已经把下一任首辅视为囊中之物,当然不愿意枢密院这样分出去。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于没话说了。
现在,他的做法引来黄立极小小的反击,袁可立的《请设枢密院疏》,就被黄立极安排他写票拟。
朱由检对这些一一采纳,让人加进枢密院设置条例里。然后又向群臣道:
朱由检登极一年多,已经在朝堂上树立了权威。不断被削权的内阁,根本没有底气反对。
其他大学士的意见,大体也是如此。他们都不想内阁在军事上的权力被剥夺,但是又不敢明确表示反对。
甚至弱一点的首辅,都可能不如枢密使。
但是这个想法,遭到群臣的一致抵制。
“其下枢密同知、枢密佥事、枢密同佥等官,同样降低品级。”
但是设立政事堂的提议,仍旧让其他大学士不满。
这个提法,让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直接答应。
“先生认为这个办法如何?”
袁可立也是这个想法,甚至有“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念头,做好了降低枢密院级别的准备。
所以他思索之后,想出一个办法,向负责重制礼乐的刘宗周道:
对他来说,不争不抢的话,紫阁贤臣席位已经基本确定。
因为这样是能和枢密院并立了,但是内阁和六部,也彻底失去了插手枢密院的权力。
“各个跨部门委员会,皆可以政务院名义施政。”
廷推被改在朝会上由皇帝盯着举行后,已经几乎完全被皇帝操纵。
这是他想出的办法,把枢密院级别降低,让内阁仍旧有插手的权力。
面对这种情况,朱由检决定折中,向群臣道:
“既然如此,朕决定左右枢密使空置,枢密院由枢密同知管辖。”
可以说,这个设置若通过,内阁就仍旧能高高在上。政务院、枢密院、都察院这三院,则是在下面相制衡——
如果枢密院和都察院级别相当,那就对内阁构不成威胁。
而且九卿也需要一个领头人,帮他们抗衡内阁。如果在六部之外的枢密院任职,那就更让人接受了——
如果枢密使真被设为正一品,除了首辅之外,就没有官员能压过他。
但是廷议若改为皇帝盯着,那就和朝会几乎没区别。
“陛下设立枢密院,自然能够把握什么时候任命枢密使。”
一是政事堂的名字是中书门下,相当于重建中书省门下省,和太祖留下的祖训违背。
二是政事堂设立后,就得设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执掌,那才是实际的宰相,内阁会分被分职权。
廷议之前,他还召集大学士、九卿、小九卿、四辅大臣、资政大臣等官员,让他们在武英殿中,畅所欲言讨论。
“故而袁某提议设立的枢密使,为正一品。枢密同知从一品、枢密佥事正二品、枢密同佥从二品。”
“枢密院和政事堂在前宋被称为东西二府,如今政事堂不宜设,臣以为可设政务院。”
再加上黄立极为人颇为识趣,除了皇帝规定的必须由首辅承担的责任外,他是能推就推,丝毫不在乎首辅权力流失,图谋独揽大权——
他是打着“以威福还主上”的旗号上台,如果对皇帝的想法置之不理,明显会失去圣心。
“臣观前宋之制,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并称东西二府者,为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