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来世 作品

第610章 倒果为因(1)(第2页)

 沉吟一下,杨默忽然开口问道:“那跟你们合作,你们能开出什么条件?” 

 王一诺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与韦家那些人相比,我们能在行政资源这一块给予你的帮助实在有些拿不出手,唯一能帮到你的,就只有商业和产业领域方面的东西。” 

 “其余的零零碎碎的就不多说了,除了可以承诺尽可能地再帮你协调一部分资金和商业贷款过来之外,唯一可能让你感兴趣的,就是我们可以尝试帮你协调一批香江制造企业前往你们德州落户……当然,前提条件是他们的注册地必须要在上海,在你们德州那边开设的工厂,只能以分厂或者子公司的名义。” 

 香江的制造企业? 

 杨默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上海虽然是国内最大的对外交流城市,与欧美、日韩、南洋、香江、甚至是非洲之间各种业务往来都非常密集,因此有着比较充沛的香江企业客户资源并不奇怪; 

 而德州如今正在积极谋求产业升级,并且已经基本上最好了承接外地产业转移的准备,因此如果能拉来一批既不缺市场订单,又不缺技术,同时还能带来当下比较先进管理经验的香江企业,对于杨默来说是很具有吸引力的——而且与韦红军那边的吸引力不一样,这是内生性的吸引力,孰优孰劣,还不好说的很,毕竟杨默一直信奉打铁还需自身硬。 

 但问题是,上海本身就有非常发达的工业集群,那些香江企业,尤其是优质的香江企业,就算要到内地办厂,也会优先考虑产业基础更好,政策优惠更多的上海,他们凭什么会跑到德州这边来? 

 要知道,后世大力发展大湾经济区的时候,很多香江的企业之所以过了惠州就不投,甚至连肇庆那边都不怎么愿意去,就是因为它们那时候与大陆的主要经济衔接点是深圳和广州,按照他们的理论,一旦一条完整产业链的集散范围超过了五十公里,那就不具备太明显的投资价值……虽然这种理论在大陆看来有些扯淡,但基于香江那边短平快的商业生态,以及一直以来的前店后厂的模式习惯,你也不能说人家错了。 

 而现在由于整个东亚地区正在迎来制造业转移的红利,邻近大陆这个商品价值洼地,香江那边的企业虽然没必要考虑五十公里的产业集散范围限制,但一个在南端的港口,一个在北边的内陆,两者之间也未免太远了。 

 王一诺见状,微笑着解释道:“杨默,你应该是知道我的,既然我们说了出来,就说明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把握做到的。” 

 “事实上,香江是以制造业起家的,七八十年代的香江的制造业其实很强,哪怕到现在也依然很强,只不过随着七年前设计师跟伊丽莎白就回归问题达成了共识后,在以英国为首的欧美资本刻意操作下,以界限街以南地区的土地开发使用权为撬点,界限街以北的香江的企业这两年深受超级地租的困扰(界限街北部是当时香江制造业的主要集中地,有5万家以上的规模),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动了搬迁的念头……一部分搬到了欧美,一部分搬到了南洋,而另一部分,则是打算搬往大陆。” 

 “虽然按理说,离他们最近的深圳才是最理想的搬迁地,或者蛇口也行,但是如今的深圳和蛇口的情况你也知道,地租的确便宜,政策也很好,但奈何治安问题始终还是令人心生犹豫……我们都知道,企业除了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以外,还有非经营类的成本和风险,如果环境过于不可控,综合成本过高,那也是得不偿失,况且深圳毕竟是内陆,不是他们熟悉的香江。” 

 “所以相比之下,各方面更有保障,且本身也有巨大商机的上海,就成了许多香江企业,尤其是高附加值商品制造企业在内陆的首选地……恰好上海正在谋求全力开发浦东,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 

 “为了加速浦东的开发建设,上海那边在招商引资方面给出来的条件不可谓不优渥,甚至为了保证香江能顺利回归,组织上是默许给予港商远比那些日韩欧美企业更多的照拂和优惠,不但地租极低,免税和返税政策也是给到了顶格;” 

 “而由于香江那边的环境远要比日韩来的现实,这就导致了这些打算搬迁到上海的企业存在着和其余外资企业一样的顾虑(前文说过),甚至还犹有过之……如果你跟这些历经过七八十年代、甚至是五六十年代的香江企业打过交道,就会知道,如果你不提条件,他们甚至都不敢放心来。” 

 “所以,把注册地放在上海浦东,享受到不违反政策的优惠之余,把分厂开到德州来,我个人认为是许多企业可以接受的条件……毕竟德州的治安在北方已经是数一数二了,而且德州还邻近京津冀经济圈,帝都和津门的市场同样很有吸引力嘛!” 

 杨默顿时恍然。 

 香江的房价和房租贵,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飞涨到一个远超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甚至到了一个令人崩溃的程度,却绝不是简单一句市场供需关系就能解释的。 

 要知道,当居住性支出超过居民收入的10%,就已经可以称之为地租经济了;如果这一支出比例超过30%,则可以称之为超级地租经济;而到了后世,其部分地区的居住性支出比例甚至达到76.9%,说是超超级地租经济都毫不为过。 

 这么夸张的支出比例,制造业逃离香江也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事实上,根据杨默后世的记忆,香江原本的五万余家制造企业里,大约有1\/4左右搬迁到了大陆,也就是一万多家出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电子产品、药品、家电、钟表等高附加值产业以及各种各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如果上海那边如果能选择性地协调一部分企业落户德州,那么对于德州的帮助将会是巨大的……当然,与港商打交道,麻烦事也不少,大量港企落户本地,对于社会人文生态的负面作用也很明显。 

 (这一块的历史和内容,以及超级地租的概念和影响,就不扩充了,免得各位读者老爷总是说我水,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搜卢麟元的视频,或者直接买他的那本《谁是***》来看也行……虽然个人对他的一些观点不是很认同,但就这一块而言,我觉得还是说到了深处的。) 

 想到这里,杨默犹豫了起来。 

 如果有大量港企搬迁过来,固然是一件非常有帮助的好事,但如王一诺自身所说,对方开出来的条件相较于韦红军那边,的确差上了许多。 

 很简单,杨默手里其实并不缺外商资源,只不过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一直在刻意压着这方面的招商引资速度罢了,眼瞅着还有三个月就是南巡讲话了,到时候再大量引入日韩企业便没有了任何心理负担……王一诺开出的这个条件,唯一的好处无非就是这些企业的政策性因果全完是由上海那边承担着而已,这在当下是一个非常具有力的条件,但放在三个月之后,却又未必了。 

 可实话实说,对方最有份量的砝码不是嘴里开出来的那些条件,而是王一诺这个人。 

 根基不稳的杨默很缺人才,尤其是王一诺这种经验丰富,能力出众,已经完全可以独挡一面的高端人才——像他这样同时具有丰富的央企一把手经验,又有行政视角和经验的人,无论放在哪个年代,都是拔尖的人才。 

 事实上,赵永德猜的没错,最近这一年多以来,王一诺的确是帮着杨默出了不少主意,受益匪浅的杨默也对这个藏在身后的狗头军师异常看重,要不是王一诺有着自己的心气和想法,杨默早就使出浑身手段,哪怕是让渡一个超级项目,也要走路子将这货调回自己身边搭班子了。 

 所以,实际上对于杨默而言,对方的重磅条件其实是有两个:一个是承诺协调的那批港企,一个则是王一诺这个人。 

 他很怀疑,如果自己选择了韦红军那边,这货以后还会不会如同以往那样毫无保留地帮衬自己;而对应的,但如果自己选择了与这边合作嘛……不但双方照旧,甚至可能让杨默心心念的事情梦想成真。 

 一边是外生性的巨大诱惑; 

 另一边是内生性的补充; 

 如何选择,好生令人烦恼啊! 

 这一刻,杨默被两年前射出去的那枚子弹正中眉心。 

 早知道当初就不该帮着张文顺那个死胖子把王一诺挤走! 

 铃铃铃~! 

 正自犹豫间,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办公室里短暂的沉默。 

 杨默皱了皱眉,抬头一看,却是办公桌上那部红色的电话在响。 

 抬了抬手,示意打算回避的王一诺无需避嫌,这才起身走到办公桌前,接起了电话。 

 “喂……高常?您今天怎么想着给我打电话了?” 

 听到电话里传来的那个熟悉的声音,杨默诧异之余,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