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来世 作品

第604章 师徒(3)

 以贵州和江西为代表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困境,向来是国内研究界比较敏感的话题,甚至除了帝都光华学院等少数几所院校外,鲜少会有教授和学者在公开场合深挖和探讨其中的原因。 

 当然,如果不去探讨更加微妙的生态问题,单单从经济角度出发,想要在一定程度上让改变这种困境,却也不是没有可能性,而且国内也不是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最起码福建人潮汕人就走出过这种类似的困局,新加坡的方式也可以。 

 研究界为什么一直将“人均”这两个字看的那么重,甚至就连杨默这两年做的所有动作在本质上都是为了提升德州地区的人均gdp而努力? 

 那是因为…… 

 穷,是因为人均资源少,只要人均资源多了,自然就富裕起来了。 

 反过来说,如果在生产力和地区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只要人少了,人均资源同样也会多起来,也同样也会富裕起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还有源源不断的资源、资金和机会不断反哺回来,那么这个富裕的速度就会更快了。 

 福建人,潮汕人就是不停的往外走,迁移,满世界打工、闯荡、做生意等等,几百年来一直往外走。 

 当然,这个过程中这些人还想了很多很多的办法,也有着很多很多的不足为外人道矣的操作,这些东西没法写,否则就要进去……但“跳出来、走出去、送回来”这九字真言的方向,却大抵是没错的。 

 所以,在当下国内的经济水平下,以铜仁当下的实际情况,与其耗费大量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用来开发梵净山,搞水果种植业,不如全部用来办学校。 

 搞衡水中学模式+职业培训学校模式,然后把人送出去工作挣钱……现在华夏已经正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增量市场阶段,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城市建设不说,各行各业也缺人缺的厉害,只要你真的有那么一点点技能在身,又别只把眼光锁定在国企范围内,绝对不缺一口饭吃。 

 以铜仁这边的宗族观念和社会价值观,挣了钱自然会带回来;带回来了自然要大肆显摆一番; 

 一显摆,就会请客吃饭,就会翻老房子,就会修路建桥,就会拿着各种时髦物品随礼,需求就会上来,就能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内循环; 

 不回来了也没关系,人少了,本地的人均资源就多了。 

 铜仁地区400多万人口,不要多,只要能有20万人培训好了送出去打工或者做生意,那么这个循环就可以启动起来; 

 而在传统宗族模式下,只要被送出的那些人能形成个人收入上的较大差异,虹吸效应下,不出三年,主动投奔和集结在第一批外出闯荡者身边的人,就绝对能超过60万,如果这其中做生意的人的比例多一些,那么这个效果甚至能远远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只要对外输送人员的总数超过80万,铜仁的人均资源量自然就能上来,至少温饱没有任何问题;如果对外输送人员的总数超过150万,那么即便不考虑反哺作用,铜仁这边的人均资源量也足够那些留守者开始期盼小康了。 

 别以为这是在yy,从90年代到千禧年中叶这段时间里,铜仁的青壮年往外跑的比例达到了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只不过他们都是自发的成群结队往外闯荡,而不是在当地主管单位的组织协调下有序培训和输送,但由于缺乏技能,又总是期望着能够一夜暴富,因此从事的也往往是些不怎么能摆的上台面的活计。 

 只不过凡事都得讲究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铜仁地区的客观情况在此,提出对外劳务输出的大思路不难;组织筹建几所技术培训学校,搞一场声势浩大的培训下乡活动也不是特别难; 

 但问题是,那么多人培训出来后,能不能给人家找到活计门路,能不能达到他们那本来就有些虚高的收入预期,这才是最大的问题……这也是杨默之前始终没有跟自家小徒弟和白勇提过此事的直接原因。 

 而新加坡模式又是什么? 

 比如说考证,别的地方考驾驶证,基本要几个月的时间,新加坡特设一个地方出来,6天出证。最后一天搭飞机回去。 

 厨师证,你在别的学校半年,来这里,两个星期。 

 除了厨师证之外,电工证,叉车证,等等等等一系列的证件,新加坡都有这个加速黑洞,走关系就能搞。 

 在别的城市都是台面以下的,暗地里搞,个个都发财了,大家应该接触过不少,而新加坡则是直接是摆在台面上,有钱什么都能搞定——用比较官方的话来说,这叫特许经营。 

 什么? 

 你说这不可能,新加坡是新加坡,华夏是华夏,不可能把这种事摆在台面上? 

 呵,那只能说你太缺乏想象力了。 

 澳门特许经营的博彩产业世界闻名,但你以为华夏除了澳门就没有类似的特许经营了? 

 当年黄日华演过一部电视剧,在海南搞赛马,黄日华雄心勃勃去搞,结果失败了……情节记不太清了,但重点是“90年代”、“海南”、“赛马”,大伙总归不能天真的以为赛马就是一个纯体育经济活动吧? 

 除此之外,哪怕就在齐鲁边上的津门港,也有平行进口汽车的特许经营业务……这业务有多赚钱,大家都心知肚明吧? 

 如果你觉得铜仁跟津门和海南没有可比性,那还有霍尔果斯,娱乐圈扎堆在这地方注册公司,原因是这里是自贸区,有税收返还政策,这同样是特许经营……光这一点,就给霍尔果斯吸引了多少资本和产业! 

 总之一句话,华夏或明或暗的特许经营业务多了去了,只不过大家伙平日里没心思去关注和了解而已。 

 而上一章说过,铜仁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虽然其特殊程度跟海南、津门、霍尔果斯等地不太可能画等号,但只要有充分理由,争取一些不怎么敏感的特许经营权,却也不是没有机会……无非就是拉磨的时间稍微长点罢了。 

 实话实说,虽然就宏观层面的角度而言,铜仁那边的浮躁风气并不可取,但你也不能说他们错了……但凡是自古以来都是贫苦的贫困地区,就必然要放弃种地致富这样的荒唐想法。 

 要是能种地致富,这地方早八百年就致富了。清朝末期,贵州全境种阿芙蓉,种阿芙蓉都不能致富的地方,现在种啥都致富不了……就连金三角地区的外国农民,也没见通过种这玩意致富了啊! 

 所以,没有竞争优势,就要学会创造竞争优势,脱离贫困的本质是人要学会资源交换,不是让他们在人均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学会种地就完事了,况且人才是这个社会最大的资源,单纯将视野聚焦在土地和自然资源上,视野也未免太过狭窄了些。 

 无长势者无长富嘛! 

 ……………… 

 虽然杨默说的很笼统,但白蒙蒙还是立马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当即一拍腿:“对啊,铜仁那边少数民族众多,又遍地是自治县,现在各地的计划生育抓那么紧,这中间便有了操作空间。” 

 “等我回去了,立马找个县做试点,在各地组织一些中介机构去外地拉业务,外地女的,怀孕了,就让她们先假离婚,通过中介来我们这里,花几百块钱块找个假丈夫结婚,迁户口,生孩子,报户口,转少数民族。等事情办完后,再离婚,带着孩子回去,再找原来的老公结婚。” 

 “如此一来,就能很快形成一条陪产产业链,中介、交通、住宿、医疗、滋补,这些环节都可以带动巨大的就业和经济……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