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孤注一掷(2)
不管是尤亚坤还是田广跃都很清楚,身为央企干部,而且还是大华公司这种资产管理公司的总经理,杨默最强的地方,并不是在行政资源,甚至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人脉。
默默百炸那五百多个白手套加盟商背后可以顺藤摸瓜地摸出多少个二代甚至三代来,没有人能真的说的清楚;但是自打这货正式掌管大华公司以来,每天守在那座小院外面,想发设法地想要跟杨默见上一面、搭上点交情的各方人马,却是多如过江之卿。
只不过杨默这货素来喜欢玩单机游戏,又是出了名的行事任性;瞧对了眼,哪怕你是个什么都没有的泥腿子,他也能送上一场富贵给你;但如果瞧你不上,哪怕你是帝都来的贵公子,那也没这个机会跟他说上一句话。
所以,从去年年底以来,想发设法想要私下里见上杨默一面的各色人等虽然多的可以组成一个加强营,但这货却愣是没有给人家任何一点机会,要不是大华公司和城产基金公司手里掌握的资源太诱人,指不定外面守着的那些人早就化为鸟散了。
因此,如果杨默真的想开了,打算不局限于德州和兰陵两地,在“更宽、更广”的领域里面向社会开放融资渠道,尤亚坤完全可以想象,届时会是个什么样的疯狂场面。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在华夏这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国度,财政上困难,不代表“民间”没有钱;没看到在这个城镇职工月工资刚刚破百的年代,海南那边的房价已经突破了四位数,地价更是飙升到几十万/亩了么?(这只是个开始,到了93年,房价已经升到七千多/平,地价也疯到了几百万/亩)。
在座的三人都很清楚,这些民间资本追逐的是增值空间,而非单纯的“热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价、物价远要比沿海地区便宜上一大截的德州,其实是再理想不过的标的……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杨默愿不愿意伸出自己的金手指给人家指指路,然后腾出半个身位放人家一道,不然的话,以德州如今的真实情况,那些人抱着钱过来,也是白搭。
“杨总,你是打算用未来重建完成后,那些城市应许的部分固定资产和公共设施的使用权当饵?”
开口的却是叶涛。
作为在场中与杨默合作时间最久的人,他非常了解这个年轻人的行事风格。
虽然从普通人的视角看,灾后重建这种事情按道理不该提什么条件;但事实是,国家也不太可能真的就眼睁睁地看着你在危难时刻主动跳出来承担了重建的大部分费用,但却是一点补偿都不给你了……这不但违反了原则,也并不利于后续的整体管理。
所以,以他对杨默的了解,采用城投债模式,在重建完成后保留5%左右优质资产的所有权和公共设施的使用权,应该是基本条件之一。
只不过很明显,以此次华东的灾情和所需的灾后重建力度,如果以传统的城投债模式分配到的那5%资产处置权,甚至连那100亿资金的中期收益成本都很难覆盖,就更别提其它的了……别忘了,杨默前面说过,这次可以争取到的二三十个城市里,大部分都是中小型城市,灾后重建的这些固定资产价值就算再优质,其增值空间在短期内也不会很大。
所以,他才用了“饵”这个字。
杨默的商业影响力和资本号召力,与他自身的职务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而是源于他的造富能力,如果手里面只有那5%资产的分配权当底牌的话,哪怕你是天王老子,也别想让那些“民间资本”乖乖把钱送过来。
而且你别忘了,杨默刚才可是刻意强调过了,这一块的资金只打算吸纳15亿,多一分钱都不打算要,这里面的意味就更加深长了。
杨默听到这位老朋友发问,给了他一个大大的赞赏笑容:“没错,赵老、高常和我一直认为,灾后的重建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简单地把城市里的道路重新修好、把房子重新盖起来就完事,它还涉及到一个城市经济的维持、重启乃至再构工作!”
在小黑板上划了一条不明所以的斜线之后,杨默的表情有些诡异:“诸位都知道,由于战略定位问题,江浙皖地区一二产业的包袱没有我们齐鲁这么重,政策上轻装上阵的他们,不管是民营经济的活跃度,还是民众实际的消费水平,都要比我齐鲁,乃至于中原三省,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虽然说因为这次的灾情,江浙皖地区民众的财产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但这只是暂时的;一旦灾情彻底过去,再加上国家乃至社会各界的帮援,很快就能恢复到原本的水平……甚至可以借着这次的契机,在最短的时间里涅槃重生,更上一个台阶。”
“所以,作为协商方案之一,赵老那边会帮我们争取一些权益,届时将会在包括民生物资和快消品在内的部分领域内,构筑一个【北供给,南消费】的基本流通框架,并采用南北合作的方式去围绕这个框架,成立一系列项目公司和衍生商业项目,甚至是商业地产项目……而这些,才是真正的重点。”
三人顿时恍然大悟。
虽然只是提及了个大概,但他们却从里面听出了市-县-乡-村四级价值流通模式的影子,虽然说在当下,县一级小城市的固定资产价值不高,升值潜力也很有限,但如果这些固定资产是通向其它中大城市的商品物资供应流通链里不可或缺的一环,那么自然就另当别论了……与此相对的,这些环节里所衍生出来的商业项目乃至关联企业,那也绝对是一个个不显于形的宝贝疙瘩。
而且与海南那些看上去鲜花着锦的地产项目不同,这种乍眼看上去并不如何引人注目,同时又具备着明显社会价值的实业资产,其实才是那些“民间资本”最追捧的对象——尤其是这些项目的背后,还直接或间接地牵扯着德州、衡水、沧州、商丘、濮阳等城市的工业协作计划时。
看来,这第二部分的15亿,稳了!
不但稳了,一旦杨默这个规模庞大到吓人的计划真的有钱推动起来的话,那个鲁冀豫工业经济协作框架固然是有了足够的综合性产能需求去向,作为这个框架的绝对枢纽,德州的地位和战略价值,也会以一个匪夷所思的速度凸显出来。
只不过,15亿+15亿,也才30亿而已,剩下的那70亿资金缺口呢?
见到众人以一种又是兴奋,又是忐忑的期盼眼神看着自己,杨默微微一笑:“这剩下来的70亿资金缺口,虽然看上去依旧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数字,但我也大致有了基本想法。”
“所以,这第三部分的资金来源,也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并不在国内,而是在国外。”
杨默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大大地画了一个圈:“大家都知道,由于区位优势以及其余种种原因,大华公司与岛国一众企业有着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甚至于我们的品牌出海计划,之所以能这么顺利,也是离不开这些企业的帮衬。”
“我们这边有他们迫切需要的资源和战略市场,而他们那边有着我们迫切需要的资金和技术;这种双向需求,随着岛国经济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变得越发迫切了起来……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比我们更加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投资去向,将手里的资金兑付成真正有用的资源和战略空间。”
说到这里,杨默深深吸了一口气:“所以,我的设想里,我会通过资源置换和战略空间置换的方式,以预先兑付的名义,向他们筹集50亿软妹币……相信我,1260亿日元虽然对于他们而言同样是个庞大无比的数字,但是只要资源方案配置的好,他们甚至恨不得这个数字能够乘以10!(此时日元和软妹币之间的汇率为100:3.96).”
嘶~!
又是几声冷气声,田广跃率先表示反对:“杨总,我知道这个计划一旦得以推行,对于德州的好处将会难以复加,但问题是……用置换的方式向岛国筹集50亿资金,根本不具备操作空间!”
说到这里,田广跃扫了扫旁边的尤亚坤和叶涛,语气里全是沉重:“我相信以大华公司和那些岛国企业的合作关系,再加上岛国如今的经济环境,只要渠道合适,对方绝对是愿意拿出这1260亿日元来的……甚至可以说,以那些岛国企业的规模和资金量,他们置换的越多,越占便宜。”
“可问题是……”
“我们德州这边,根本拿不出,也不可能拿出那么多的资源来置换啊!”
对着杨默露出一个无奈的神情,田广跃的眼睛却是微微瞟向尤亚坤:“杨总,你也应该知道,虽然德州是分税制改革试点城市,但我们行政系统的权限并不是无限的,一些重大和敏感的举措,必须要向组织上做出说明,并且获得了同意后才有可能执行……而总价值高达50亿的资源置换规模,明显已经超出我们的权限范围。”
顿了顿后,田广跃微微叹了口气:“虽然我对经济建设工作谈不上什么精通,但上任以后,关于德州这边的外贸商品结构和数据,却也仔细了解和研究过。”
“是,相对于其它城市而言,德州这边的外贸商品结构是要健康的多,不但三来一补业务的占比仅有20%不到,以中药材、原料药、中间药、农副食品、服装、工艺品、乐器、文化影像制品、电器元配件为代表的各种高利润值的商品出口占比甚至已经逼近了将近四成!”
“这种外贸产品结构,无论是放在哪个城市,都足以自傲了。”
先是正面肯定了德州地区在外贸领域的经济成果,田广跃语气一转:“可问题是,大家不要忘了,德州的出口商品里,还有四成是木材、煤、矿产、金属等纯资源型商品!”
“这些资源的出口要严格接受组织上的监管不说,生产这些资源的企业,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央企单位……别的不说,杨总,德州出口的金属和矿产里,有至少一半以上是五矿下属的几家三级单位贡献的,你觉得我们有这个权限去通过这几家单位采用资源置换的方式,给德州筹措来那么大一笔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