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第二财政(终)
时隔半个月,叶涛再度坐到了主席台上,如同一个普通常务一样,当着班子重要成员的面主持汇报重要工作、探讨想法。
没人知道这么一个机会来的有多么难得,但叶涛的语气还是一如既往的平和而有力,既不慷慨激昂,也不怯声怯气。
“大家应该清楚,目前dz市的部分基础数据距离地级市的最低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其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常住人口数量和城镇化率这两条指标……大家都指导组织上很重视这两条基础标准,但有些非相关业务口的同事,可能未必清楚组织上为什么会重视这两条数据。”
轻轻调整了一下话筒的位置,叶涛诚恳地看了一眼田广跃和尤亚坤:“在这里,容我先岔个嘴……我知道刚才杨总的态度和言辞可能引起大家感情上的不适,但我想说……大家可能误会杨总了。”
“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上任的班子小组就此相关问题进行过研究和讨论,也设想过通过基建拉动和行政划区的方式来补上常驻人口数量和城镇化率这两条指标;”
“但是最后,却发现如果按照这两种思路推行下去的话,将会面临无尽的坎坷……甚至很有可能走不通!”
将双手叉在主席台上,叶涛的声音沉重了几分:“原因很简单……”
“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行政划区的方式来补足常驻人口数量,人口数量的指标是补起来了,但是人均gdp这另一个重要指标,却会严重下滑,甚至远低于及格线;”
“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新增基建和城市改造的方式去提升市容市貌,可能的确会在短期内转化一定比例的流量红利,刺激外部投资落户德州,但市里的财政预算却会一下子被花的干干净净,其它方面的基建配套将无法跟上,没有各部门公共服务的充足保障,在短暂的刺激后,市区、乃至整个地区的经济活跃率,很有可能出现不升反降的局面,甚至败坏dz市好不容易打造出来的营商环境口碑。”
轻轻叹了口气,叶涛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沉痛:“同志们,经济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稍有不慎便会顾此失彼,为了补足两项重要基础指标,而造成另外两项更重要的基础指标下滑,实在是有些不可取啊!”
“作为当初被邀请参与讨论的专家组一员,杨总是参与了各种思路和方案的推演的,深知一条腿走路可能会遭遇的种种困难,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今天在会上才会甘愿冒着大不韪,也要顶撞和否决田/书/记和尤市的提议!”
说及此处,叶涛的语气里多了一种浓浓的感慨:“看得出来,杨总这是把德州有着极深的感情,是把德州当成了自己的家啊!”
一旁的田广跃恶寒之下,嘴角都忍不住抽了抽。
唱双簧唱到你这么投入感情的,我也是第一次见。
扫了一眼下面那些看不透实际想法,但齐齐露出恍然大悟般赞叹的同僚,田广跃微笑着小声提醒道:“叶常务,时间有限,同志们都还有许多紧急工作需要等着处理……要不,咱们尽快进入正题?”
叶涛赧然一笑,轻轻点了点头,表情一整:“《资本论》说过,经济的本质是价值的交换;而价值交换的唯一自然承载体便是人;而人的生物本能,决定了其天然具有趋利性。”
“所以,从经济角度来说,不管是补足dz市的常驻人口数量,还是快速推动dz市的城镇化率,其本质就是用硬性指标来证明德州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用硬性指标来证明德州地区对于群众的吸引力……事实上,不仅仅是德州,所有的县级市、地级市、计划单列市、乃至于直辖市,除非是国家出于战略考量,否则每一级城市的基础标准,全部都是对应着该地区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和经济活跃度。”
轻轻顿了顿,叶涛宛如一个坐在讲桌前的老师,声音沉稳而引人深思:“所以同志们,大家发现了么,人口——利益吸引——物质/精神享受——经济活跃度——更多的人口——更多的利益吸引,这才是一个城市健康发展的正常逻辑……这是一个螺旋性的上升过程,每一个环节至关重要,且顺序不可逆。”
“当然,我们dz市的情况有些特殊,在今年短短一年内,我们dz市因为某些原因,极大地加速了这个螺旋上升过程,用一个不太恰当的形容就是……我们在短短一年内,就迅速走完了一个县级市本来该走上五年的路,由于这个速度太快,导致了各个螺旋环节之间的衔接有些脱节,导致了每个螺旋环节之间存在着大量空隙。”
“当然,这中间的确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从根本来说,问题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事实上,组织上之所以在dz市许多基础数据方面还没达到标准之时,就破例把我们提为地级市,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局部的经济活跃度已经够了。”
“不但已经够到地级市的标准了,而且还明显超出一个地级市该有的水平……只要经济活跃度够,那么不管是常驻人口数量,还是城镇化率,提升上来都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说到这里,叶涛环视了一下众人:“这并不是我自大,也不是我乱下判断……1989年12月,德州区,也就是原来的dz市主城区常驻人口只有18.56万人,但到了今年,也就是1990年的12月,主城区的常住人口就上升到了21.17万人,此外另有1.7万人因为种种原因,只有暂住证,而未被统计进常驻人口序列。”
“即便不去看具体的户籍统计,大家也应该想得到,这新增的2.6万常驻人口都是来自全国各地……而德州从一个年人口流失率5%的流出城市变为一个年人口流入率14%的城市,则是从5月份开始转负为正,从9月开始进入人口流入高峰期。”
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叶涛轻轻叩了叩桌子:“虽然2.6万人的新增常驻人口并不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但凡事都要看对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9月份开始至今,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就新增2.1万常住人口和1.3万暂住人口,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青壮劳动力、技术人才、熟练工人……德州的明天,未来可期啊!”
台下人纷纷点头,即便是不看数据,dz市(德州区)如今的人口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
事实上,田广跃之所以想要推动那四条老城街的棚改工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城区的人口数量增长太迅速,需要腾出地来修建住宅区。
嗯,
这么一举证……
似乎叶涛刚才说的那套逻辑很有道理,其实主城区常驻人口数量的问题,犯不着那么担心?
想到这,大家伙的心情顿时轻松了一大截。
不需要集中精力和财力去解决主城区的常住人口数量问题,意味着新东区的拓展计划就没有必要,财政上也可以省出一大笔预算来分配给各部门。
要知道,现在大家伙都是数着米粒过日子呢,那么大一笔预算,但凡是能分润下来一点点,都是莫大的好事。
一旁的田广跃若有所思,但尤亚坤却是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只是让你汇报一下上任班子关于补足指标的计划而已,你却长篇大论地讲了一大堆的逻辑和理论。
在这种会议上采用这种汇报节奏……
这个仅仅只是副厅级的常务,到底是在上任班子时的习惯一时没改过来呢?
还是……
打算以今天的汇报为切入口,趁着新班子初搭的磨合期,打算建立自己在工作上的权威和主动权?
还没等尤亚坤出声打乱节奏,叶涛却是话锋一转:“当然,同志们,这并不是说我们德州的常驻人口数量的指标不需要重视了,明年什么都不做,就能靠着自然流入率把我们在这块的指标补齐了……这是一个天真的想法,也是一个很危险的想法,要是我们真的这么做,明年组织上的通报批评名单上,一定会有我们德州的名字!!”
此言一出,众人刚刚浮现的笑容顿时愣在脸上。
叶涛的叹了口气:“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我之前说过,人是有趋利性的,今年dz市是因为那极高的经济活跃度和无数项目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这才在短期内迅速吸引了那么多人过来的,那么一旦明年的经济活跃度没那么高了,dz市立马就会被打回原形!”
脸上露出一丝忧虑,叶涛语气有些沉重:“同志们,请不要忘了,人一多,盘子就大,人均利益就会被分摊……给20万人提供充分就业岗位与给30万人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完全不是一回事;而人均200元的月收入跟人均160元的月收入,所产生的人才吸引力也不是一个级别!”
所有人立马明白了叶涛的意思。
必须得承认,叶涛的这个担忧太客观真实不过了,哪怕是他们行政系统的基层人员,也会因为每个月多个几十元的福利和补贴整天盼望着调任进大型国企和央企里面去,更何况是那些出来讨生活的群众?
见到前奏的铺垫差不多了,叶涛这才展颜一笑:“不过同志们不用担心,既然我们明白了最重要的关键所在,哪怕问题再棘手,群策群力之下,终究还是可以想办法克服嘛……教员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将话筒稍稍移近了一些,叶涛的声音开始变得自信和笃定起来:“既然明白了保持经济活跃度才是现阶段一切的关键,那么很多事情的思路就清晰了起来。”
“以dz市如今的薄弱基础条件,面对着日益增多的涌入人口,要想保持经济活力,要想保持充分就业的保障能力,要想保持具有吸引力的劳动平均收入水平,要靠什么?”
“要靠源源不断的各类的在建工程和项目!”
“可dz市的财政预算有限,大华公司和其余单位就算浑身是铁,也根本无法靠着自己的力量投入那么多工程和项目怎么办?”
“那就要靠源源不断的外来投资!”
“可dz市的产业基础薄弱,相当大比例的商品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就算有大华公司和商业示范中心不断创造惊喜,但所吸引来的投资额依然无法满足明年的发展需要怎么办?”
“那就得靠我们万众一心,集合市里面所有单位的力量,一起创造无穷无尽的商机!”
“怎么创造足够的商机?”
叶涛的声音开始激昂起来:“发挥我们的体质优势,以德州城产基金的资金为推手,以大华公司的商誉为刀尖,以市行政机构的协调职能为刀身,集中力量办大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七成以上的胜算!”
微微喘了口气,叶涛声音开始放缓:“具体到实操计划……我们当初的想法是这样的。”
“由于市里面的财力有限,而且各部门的预算关系到德州各种重要基础配套设施的跟进和公共服务维持,能不动就尽量不要动……因此主要的启动资金终究还是要落在德州城产基金公司的身上。”
“德州成产基金公司的资金/预期资金主要由七部分构成……”
“城建专项账户本金;”
“城建债券发行所募资金;”
“城建项目分配资产处置所得收益;”
“产业升级大基金本金;”
“产业相关商业项目债券发行所募资金;”
“商业项目分成;”
“商业项目后期债转股结余资金。”
将德州城产基金的资金构成如数家珍地报出来后,叶涛吸了一口气:“这七部分资金/预期资金虽然在原则上是分属于城建和产业大基金这两个大账户的,而且监管方并不相同,但实际上如果思路得当,是可以串在一起互动使用的。”
“所以,经过我们跟杨总的反复协商后,初步达成了以下几个共识:”“1、杨总同意亲自出面募资,由市里面组织和牵头,发动市里面的各家生产单位,由大华公司和夏留通销社进行评估、筛选、定价后,以产业大基金商业项目的名义,面向毛熊国开展10亿/年的轻重工业品交换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