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谈妥后,耶律大石只觉浑身上下充满干劲,问道:“此去中原路途遥远,一来一去怕是得大半年,消息如何传递?”
马扩自信道:“辽王宽心,本官自有手段将情报传回去,接下来这段时日,便待在可敦城,也好与辽王及时商议。”
密谍司麾下大部门探子,都安插在金国之内。
外加斥候营的斥候,人数不下千人。
上京、中京、西京、东京皆有分布。
此来可敦城,韩桢早就考虑到路途艰险,来回不容易,担心延误战机,于是将金国境内密谍司的人员信息,都交给了他。
通过密探,最多十日,就能将情报传回东京城。
“如此也好。”
耶律大石点点头。
宴会结束后,耶律大石派人将马扩送回馆驿,同时吩咐麾下官员,不得对齐国使节不敬,并尽量满足对方一切要求。
接着,耶律大石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伐金之事,同时派人联系李乾顺。
……
随着韩桢一道令下,火药工坊以及工科院下辖的军工作坊,全力运转。
一门门野战炮,从各地作坊被运往军中。
新下水的五支神舟战舰群,正在紧锣密鼓的试航,争取在二月之前,投入作战。
整个朝堂,都笼罩在一片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之中。
但齐国治下的百姓们,却在青州日报的宣传下,没有丝毫察觉。
只是偶尔会有百姓抱怨,粮食比之前几个月,稍稍涨了几十文。
这段时间,韩桢一直与韩世忠、岳飞、刘锜等将领频繁往来书信,推演战局。
这是他的习惯。
每战之前,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推演数遍,并想出应对之法。
虽然真实的战场上波诡云谲,变幻莫测,但有准备和没准备是两回事。
时间匆匆而过,一晃来到正月十五。
“马扩好样的!”
垂拱殿内,当看到小虫送来的密报,韩桢面色大喜。
闻言,小虫忙问道:“韩二哥,耶律大石答应了?”
韩桢轻笑道:“耶律大石但凡不是傻子,都会答应,这是他此生唯一的机会。”
所以,马扩只要成功抵达可敦城,双方结盟是必成的。
耶律大石那边敲定后,接下来的计划就能顺利推进了。
韩桢笔走游龙,迅速写下一份手谕,递过去道:“派密探尽快送到马扩手中!”
“俺这就是去!”
小虫点点头,匆匆离去。
待小虫离去后,韩桢吩咐道:“宣麻允迪入宫觐见。”
不多时,麻允迪迈步走进垂拱殿,躬身见礼道:“臣见过陛下。”
韩桢开口道:“朕欲往泰山封禅,麻卿让进奏院配合宣传。”
“啊?”
麻允迪一愣。
这个消息实在太过震撼,让他脑子一时反应不过来。
泰山封禅可不是小事,并非皇帝一拍脑门,就能决定的。
可问题是,最近几次朝会,陛下压根就没提过这一茬。
而且,眼下去泰山封禅,多多少少有些厚颜无耻了。
宋真宗虽也离谱,可好歹那会儿赵宋的疆域比之齐国大了一倍不止。
念及此处,麻允迪隐晦地提醒道:“陛下,泰山封禅乃是大事,还请三思啊。”
“怎地?”
韩桢皱眉道:“赵恒去得-->>
,朕就去不得?”
“这……”
麻允迪面色一滞,硬着头皮道:“微臣敢问陛下,可有内阁批文?”
要知道,当初宋真宗去了一趟泰山,一直被嘲笑到了今天,估摸着后世人还会继续嘲笑。
他深受君恩,绝不能让陛下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韩桢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说道:“这是泰山封禅的折子,你帮忙送去内阁罢。”
“微臣这就去。”
麻允迪接过折子,转身离去。
这会儿的内阁,也就是中书门下,还不是明清时的应声虫,权利极大,面对皇帝无理的要求,会直接驳回。
宋朝文人软骨头多,但硬骨头也不少。
当年宋真宗怯战,寇准可是直接硬拽着宋真宗来到河北前线。
出了宣德门,麻允迪来到御街右侧的内阁公廨。
“谢相,陛下想去泰山封禅,您快且劝一劝罢。”
将折子放在堂案上,麻允迪面色焦急的说道。
闻言,谢鼎面色如常的接过折子,提起朱笔迅速准批,口中说道:“此事内阁批了。”
“批……批了?”
麻允迪以为自己听错了。
谢鼎略有深意道:“麻院长,陛下去泰山封禅乃民心所向,进奏院多多配合宣传。”
麻允迪一个激灵,他虽资质平庸,可到底当了两三年的官儿了,开了窍儿。
立刻从中品出一丝不寻常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