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热胖子 作品
第572章 告一段落(上)(第2页)
“您是说,这女的布置了陷阱?刚刚是被触发引起的爆炸?”
“对……”林默点了点头,开口道:“这是最合理的解释,接下来得小心了。
在三楼,我算过夹层能放的炸药量,若除去必要枪弹全是tnt炸药,那地下室炸的还不足一半,她手上的可不少。
若她在我们上到四楼前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布置,那还不知道布置了多少这样的陷阱,我们接下来必须万分小心。”
说完,林默观察了下还有些朦朦胧胧的走廊,又等了会儿,待尘埃散得差不多,才带队展开行动。
史宝存从砖碴下,翻出被炸烂的房门,门顶有颗钉子,上面缠着编织的细线,闻了烧焦处,有烧头发的味,应该是蚕丝制成。
“呯呯……”林默带队入屋,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屋内一片狼藉,楼板被炸出了几个小坑,建得还挺扎实,不然楼板都得崩烂。
这间屋,布局同三楼的套房一般,客厅里发现了血迹与血脚印,出血量不小,一直延伸进了客房。
照旧,林默让人拿喷子,给门开了个口子,开得比较大,林默持枪往内瞄了一眼,看到一人披头散发靠在床脚,地上流了一大摊血。
再瞄一眼,对方手垂落在了身边,枪掉在一旁,为保险起见,林默补了两枪在其额头,将对方打倒在地,才放了心。
房门,林默是不敢直接开,刚再来了几枪,把洞开大些,准备探头进去看看,史宝存就进来汇报。
“林队,我刚查了各房门,发现有几处,门缝里有烧断的蚕丝线,我怀疑对方用了不知什么手段,从外面将诡雷布置上了,一开门很可能会被引爆。不过我觉得,应该是留有部分余地的,开个门缝问题不大。”
林默闻言,道:“还是别冒险,直接用霰弹枪,给门开个口子,探头进去查看拆除吧,记得小心些,可别着了道。”
“是……”史宝存应了声,叫来队员出了门。
林默探头进门内,确实有几管炸药被固定在墙上,雷管的拉火绳用细线连着,连接在门后一根钉子上。
用刀将诡雷拆除,开了门,小心上前查看了尸体,人就是目标陈韵瑶,大腿被弹片划破动脉,失血过多致死。
“呯呯呯……”霰弹枪响了好一阵子,四楼各房门,全被打出了口子,诡雷也一处处被顺利拆除。
顺利解决了麻烦,孙绍华、杨海城、吴伍林等人,都上楼来看看情况,四楼的情况,看得一伙人眼睛都直了。
“哥,战斗有那么激烈吗?打成了这样?这门都全打烂完了!”
林默听了,笑道:“这些是进行收尾工作时打烂的,对方四处布置诡雷,正确拆除方法,怕着了对方的道,干脆全以力破之。
林林总总,我们排除了十多处诡雷,有不下二十管tnt炸药,好在我们与对方刚交手,其退入屋中后,便选择了打烂门,往里边灌手雷,没让诡雷伤到。
也是运气好,对方直接被我们的手雷炸成重伤,大腿动脉破裂,最终失血过多而亡,不然四楼这么多陷阱被其利用上,这一关就没那么容易过了。”
孙绍华冲林默拱了拱手,一切尽在不言中,收敛好队员和死者尸首,孙绍华同林默一道进行善后工作。
至于杨海城和吴伍林,一个监听室不可离开太久,一个想要继续审问,都提前离开了。
“老林,老孙,伍林来电,说那半大小子,是暗杀组的半个成员,交代了,问要不要去听下,我准备下去,你俩要不要一块?”
这种事,林默肯定是要去听听的,点头同意,将剩下一点工作交由史宝存处理后,便同刘震山孙绍华一同前去。
孙绍华本来想回去了,可听闻此事,临时决定留下听听,想知道让他栽了个跟头的对手,到底是些什么样的存在。
来到地下室,一名在吴伍林手下做事的队员迎了上来,把几人带到审讯室边上的旁听室,杨海城骆一乔都在,还有几名队员在里面鼓捣一些设备。
旁听室内,有个小喇叭,可同步播放审讯室声音,也可选择拿连着设备的耳机听,设备是用于转接刻录留存的。
林默记得,之前没见这里有这些设备,问过杨海城才知道,是骆一乔用日本人留下的备用监听设备和零件帮着搭建的。
“海城,里边这人,之前有交过些什么情况?怎么现在全说废话。”
“哥,别急嘛!现在才刚刚开始呢!”
杨海城应了声,继续道:“刚才交代了他自己的情况,这小子叫又吉太郎,是暗杀组内部,代号地潜的人收的徒,也是对方接班人。”
简单介绍了两句,杨海城就停下了,审问开始进入了正题,几人都耐心听了起来。
“听你的口气,暗杀组的事,应该了解很多吧?我听说已经活动很久了,说说来历吧!”
吴伍林问完,又吉太郎不敢迟疑,交代道:“暗杀组历史确实不短了,我老师给讲过,到现在已经存在了近四十年,最早出现是中日海战,也就是甲午时期,我老师就是最早那批成员。
最开始成立,目标是为暗杀清廷主战派中层军官和政府官员,以及暗杀北洋水师官兵,可惜成立得匆匆忙忙,领头的也是个会说不会做的货色,基本没什么成绩,反倒自己损失严重。
最开始,选定几个目标,就派出了暗杀队,半路让人识破,被抓的被抓,被杀的被杀,只有我师傅一人逃了回去。
之后又策划了几次行动,差不多都以失败而告终,耽搁着耽搁着中日之战就结束了,整个暗杀队不再有任务,还被海军的人抛弃,在分崩离析的边缘。
好在之后,陆军见中国境内反日情绪高涨,便派人来收拾残局,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的暗杀组,秘密暗反日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