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周公(第2页)

  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制定和完善宗法制、分封制等各种制度,使西周奴隶制获得进一步的巩固。他主张“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成康之治,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都说姜子牙给了周朝八百年国运,但若是没有姬旦“成康之治”的话,周朝都不一定有一百年的国运。

  而且,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

  他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圣之一,《论语》中记载孔子言论云:“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足见尊崇之甚。

  荀子以周公为大儒,在《荀子·儒效》中赞颂了周公的德才。

  汉朝的刘歆、王莽将《周官》改名《周礼》,认为是周公所作,是其致西周于太平盛世之业绩,将周公的地位驾于孔子之上。

  直到唐开元时期,有着强烈权力欲的唐玄宗作为皇帝不能容忍周公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时期主政,于是下令取消周公文庙供奉的资格,改以孔子为主。

  唐朝的韩愈为辟佛老之说,大力宣扬儒家“道统”,提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统序。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甚至从孔子开始,就已经把智、仁、勇结合作为一个人的人格理想。

  这三者,在周公身上,也是很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

  如周公在辅佐武王灭商及在周政权建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的政治措施,均可以看出他“智”的一面。

  而他对于文王、武王及成王的态度,为了继承父志,欲代兄武王受病痛之苦,悉心辅助成王,和他对于民众、乃至于殷商遗民的态度,足以看出他心灵中“仁”的一面。

  当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管、蔡等制造流言联合武庚起来反叛时,他当仁不让,临危不乱,举师出征,又显示出他“勇”的一面。这种智、仁、勇的完美结合,也是中国古代许多人的人生理想。

  “叮,平衡第八人,郭世广,统帅52,武力85,智力53,政治51。

  携带15人:分别为谭高、郑彪、张威、刘赟、邢政、严勇、钱振鹏、金节、韩明、杜敬臣、潘文得、吴成、叶贵、白钦、夏侯成。

  植入身份:蚩尤麾下校尉。”

  又都是一些一流或者是二流的人物,在战场上和炮灰没什么区别!

  水浒之中的这些人物,如果说刘备将整个梁山的那些人搜罗了个差不多的话,那么,蚩尤便将方腊那边的手下给收集了个差不多。

  因此,这也就造成了刘备和蚩尤那边的将领看起来数量很多,但实质上却良莠不齐,虽然有了数量,但却在质量上不去。

  也正是因为蚩尤手底下的将领在质量上上不去,这才造成了在虎牢关大战的时候,几位诸侯之中就数他手底下的将领损失的数量最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