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客 作品

第137章



 李玄度攻东都, 城池将要陷落之际,守军丧心病狂,竟以民众为质, 负隅顽抗。


 面对被逼上城头凄惨求饶的城中男女老幼, 李玄度命撤兵, 暂时围而不攻。


 局面便如此僵持了半个月,就在韩荣昌等将领气得骂娘之时, 数日前, 李玄度忽然下了一道新的命令, 命将士从东都南城门一带撤兵,撤得干干净净, 不留一人一马, 只剩东、西、北三面的围军。


 这道命令, 起初令众人很是不解。


 李玄度解释说,城内守军到了以民众为质的地步, 可见已是黔驴技穷, 信心全无,离崩溃只差最后一步。围城开一面,士兵起初必疑, 认为是陷阱,轻易不敢动,但假以时日,便会生出侥幸之念, 认为或有机会出逃。只要有一人带头,身边人必跟风, 到时不必攻城,也无需伤及民众, 叛军内部便会分崩离析,城不攻而破。


 他的这个判断,很快便得到了证实。


 不过三日之后,东都南城门的附近便出了一个乱子。


 七八名士兵不想再被困下去,和守南城门的人暗中勾连,相约半夜出逃,开城门时被上司觉察,最后逃出来一人,其余被拿,当场斩首,以儆效尤。


 这个逃出来的士兵投奔李玄度,跪在辕门外乞收留,李玄度赦他无罪,韩荣昌选派一队嗓门大的,带着,每日早晚绕东都城门游走喊话。城内士兵本就无心再战,见逃过去的被秦王赦免无罪,那南城门外又毫无阻挡,军心自然愈发动摇,便是杀头也压不下出逃之风。


 短短数日之内,竟又连着发生了数起私逃之事,虽规模不大,最多的一次,也不过上百人,都被迅速扑灭,人也杀了,但势头却丝毫不减。刘国舅胆战心惊,命亲信带着兵马日夜把守南城门,以禁绝祸患。


 城内暗波涌动,城外朝廷军的大营里,官兵气氛轻松。韩荣昌等将领对李玄度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照这个趋势,用不了多久,东都必不攻自破。


 形势在照着自己的设想走,入关作战也有半年了,按说此刻,李玄度应当与部下一样,可以放松些了。


 但他却不敢松懈,尤其最近这些日,南城门一带,风波越是不断,他便越是感到心神不宁,总觉得哪里不对,但一时却又想不出来。直到这一夜,他收到了端王自京都给他发来的一封八百里加急信报。


 信报说,李承煜当日做了俘虏后,并未被杀,并且,一队忠诚于他的手下趁着沈旸败退混乱之机,将他救出,护送到了皇陵。他以火烧奉安殿为挟,要王妃前去见他。端王不得已派人传信到河西去告知王妃,同时也将消息送到了他这里。


 李玄度眉头紧皱,目光阴沉,伫立了片刻,此前那片始终在他脑海中萦绕但却拨不开的云雾忽然消失了。


 他明白了,到底哪里不对!


 东都城内,局面恶劣至此地步,守军随时可能自乱,作为东都朝廷的实际掌权者,沈旸这些日竟毫无动静。


 每日,除了城头那堆叠着的人质和布满了的守卫,他无任何别的消息。


 如此平静,平静得近乎认命,这不像是他会做的事。


 还有李承煜,他虽无能,但以他的身份,既作了囚徒,哪怕沈旸是在败退途中,以他的心思,又怎可能让人救走?


 何况,李承煜现身要她过去见面的地方,又是皇陵。


 太祖当年修筑皇陵的那片深山古原,若遇特殊之事,亦可化为军事要塞,进退有路。


 换个说法,那里可以利用地势坚守,亦可利用地势逃遁。


 李玄度双目死死地盯着手中之信,几乎电光火石之间,便将这两件事联在一起。


 他明白了。


 是沈旸的操纵。


 是他将她骗去那里的。李承煜不过是沈旸手中操纵的人偶而已。


 极有可能……


 不,不,李玄度已经可以确定,此刻,沈旸其人,根本就不在东都城内了。


 他必身在皇陵,此刻就躲在某个人所不知道的角落里,如同设下陷阱的猎人,等着他想要的猎物自投罗网。


 李玄度牙关紧咬,目睚眦欲裂,压下心中涌出的焦躁和紧张之感,命人将韩荣昌唤来,将这边的事迅速交待给他,自己当即动身,轻骑直往京都而去。


 ……


 夜幕再一次地降临,奉安殿恢复了往日的肃穆和宁静。


 殿内燃着的长明灯伴着菩珠,在此已过了两夜。


 这是她守灵的第三夜,亦是最后一夜。


 她怀着无比的敬思之心,跪在莲位之前,静静地陪伴着灯影后的逝者,一直到了半夜,骆保入内,低声劝她去休息。


 她向着姜氏莲位再次郑重叩首,终于扶了骆保的手,从地上站了起来,慢慢朝外而去。


 来此的这几日,她住在万寿观里,便是从前秦王李玄度在此守陵之时居了三年的那间旧所。入观后,并没有立刻去后头休息,又停在了前殿,再次跪在三清圣像面前,低头祝祷。


 夜越来越深,万寿观外,古原幽阒,万籁无声,忽然却起了一阵骚动。


 时值深夜,这声音听起来便格外清晰。


 或是长明灯被风吹倒了,燃着物件,附近的卫士看见太宗陵前的明堂里竟隐隐冒出一片红色的光,竟是起了火。


 古原间,山风穿林,呼啸有声。很快,火势借了风力变大,正当众人纷纷奔去救火,附近混乱之时,一道黑色身影犹如鬼魅一般地从黑暗里走了出来,无声无息地避过万寿观外那些被火势吸引了注意力的守卫,踏入前殿。


 前殿窗牖半开,夜风阵阵涌入,沈旸停在了一道随风卷拂的青幔之后,借了夜色掩映,望向前方。


 大殿虚空。三清圣像前的龛中供了两盏清灯,那灯吐着青金色的昏焰,在夜风中冥昧不定,朦朦胧胧,勾勒出了跪在蒲团上的那抹身影。


 她尚未卸下之前的装扮,依旧是一身素服,披了孝帽,垂首,双手合十,朝着圣像低头,背影一动不动,似还在虔诚祝祷。


 沈旸默默立了片刻,迈步,从青幔后走出。


 他盯着那道背影,一步一步,向她走去,越走越近,而她仿佛沉醉在了自己的世界里,浑然没有半点觉察,身后正有危险在悄然靠近,依旧垂首祝祷,一动不动。


 沈旸终于走到了她的身后,和她相距不过三尺之距。只要伸手,便就可以够到她了。


 他低着头,视线落在面前的这道背影之上,心中忽掠过了一种陌生的感觉。


 说不出是何缘由,但他从不怀疑自己那如野兽一般从未曾嗅错过猎物气息的直觉。


 这道披着孝帽的身影,不是她!


 他的眸光陡然变得幽暗。


 就在这时,方才一直静静垂首跪在神龛前的人回过了头。


 哪里是她那张美人脸。


 竟是她身边的那名侍人。他转过脸来,呲牙一笑。


 沈旸猛地后退一步,五指一把握住剑柄,待要拔剑,骆保已从地上一跃而起,身影敏捷无比,迈步奔到了神龛之后,口中喝道:“来了!”


 大殿之中,灯火陡然明亮。前殿正门和后方的神龛门后,迅速地涌出了几十名手执火杖的精壮武士。


 不过眨眼的功夫,刀光斧影,弓箭手列阵,众武士便将这夜半闯入的不速之客牢牢围在中间。


 骆保松了口气,一把扯掉戴在头上的孝帽,转向龛后。


 “王妃,果然是他!”


 沈旸抬起眼眸,看见她从神龛后的一扇门里走了出来,乌发素服,容颜似雪。又或是前些日连着赶路,这几日又服孝守夜,人一直没有缓过来的缘故,面带几分憔悴,唇间血色,亦是半点也无,但一双眼眸,却异常明亮,如两点墨夜寒星,笔直地射向了他。


 沈旸立着,身影起初僵硬无比,和她对望了片刻,终于,咬着牙,喑哑着声道:“原来你早有防备。你怎知是我?”


 “李承煜不该出现在此的,而他此前落入你手。对你多留个心眼,总是不会错的。”


 “故你顺水推舟,诱我上当……”


 他环顾了一圈将自己里三层外三层包围起来的武士,唇角微扭,露出一抹自嘲似的表情,也缓缓地松开了握着剑柄的手。


 “原来我在王妃眼中,值当如此多的猛士。”他点了点头,说道。


 菩珠神色凝重:“对你,我不得不防。前次河西变乱,我为了避开你派来追索我的人,落入险地,倘若不是郎君来得及时,救了我,我那时便已丧命。”


 她望着他,语气更加冰冷。


 “沈旸,人贵自重。先自重,而后人重之,你却完全不知这个道理。三番两次与我为难,到了这等地步,还要算计于我。我不能总躲着你,次次寄希望于郎君及时救我。这一回,你莫忘记,又是你先犯我!”


 沈旸沉默了,片刻后,道:“我向来无意真正伤害你,你应当知道。前次河西之事,我亦听我的人说了。险些害了你,固然是我之罪,但非我本意……”


 “是。”她打断了他。


 “你无意真正害我,你只是想要拿我对付我的郎君,是不是?你的东都朝廷,很快就要倾覆。你的权力之梦,也要化为黄粱之梦!你就要走投无路了,便又设计将我逼来这里,挟持我,好威胁我的郎君,是不是?你很聪明,知我绝不会坐视奉安殿有危险。但你也太过自信,以为一切皆在你的掌握之中。”


 她不欲再和他多说。


 “束手就擒吧。”


 她说完,转身要入后观,却听身后一道声音传来。


 “我若是不呢?你便杀了我?”


 沈旸一字一字地说道。


 菩珠停步,转头,见他面容僵青,目光闪烁。


 她道:“你以为我不会?”


 他盯着她,脸颊一侧面肌忽抽搐了下,肩膀动了一动,迈步,朝她走来。


 “沈旸!你敢!王妃已是手下留情!你再上前一步,格杀勿论!”


 骆保有点紧张,看了眼他身上的那把剑,立刻冲到菩珠身前,将她挡在了自己的身后。


 菩珠看着对面的男子,眼前忽然浮现出了前世。


 那时,她还是李承煜的皇后,宫宴之上,眼前这个男人,他隔着筵席,朝自己投来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