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琉璃 作品

130. 尾声六 大婚

 永平二年,绝对是大玄史书上可堪详写的一年,诸多新策逐一颁布。

        譬如开春的“清田改税,还田于民”之策,譬如春闱科举之革新,使大批寒门进士得以受朝廷重用,又譬如八月京师第一座女学馆正式启学……

        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摄政长公主与肃王殿下终于传来了要大婚的消息。

        旗鼓相当的两个人,珠联璧合,乃大玄第一喜事,朝臣自然顺水推舟,集体请奏早日定下大婚日期。

        如此几番流程下来,婚期定在了来年暮春四月,留有半年的时间筹备。

        之前赵嫣为图方便,亦是为了开源节流,大多时候直接住在东宫或含明殿,并未筹建摄政长公主府。如今既要成婚,这府邸便不能不建了。

        好在闻人蔺可靠得很,早已在永昌坊选定了一处宅邸,再买下隔壁的两处院落打通,花了数月的时间,按照赵嫣的心意修缮完成。

        “摄政长公主和肃王殿下势均力敌,各有基业,你们说这两人完婚后,到底是长公主入住肃王府,还是肃王入赘长公主府呢?”

        几个行人望着长公主府邸恢弘的正门,远远驻足-交谈。

        “嗐,如今朝堂提倡众生平等、男女皆同,哪还有什么下嫁、入赘的说法?夫妻一体,哪里方便就住哪里啰!”

        “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想当年肃王是何等可怖的存在,就算跺一跺脚,京师都要抖上三抖,如今竟甘心折服于摄政长公主的裙下。啧,你们是没看到,肃王殿下隔三差五就要来摄政长公主的府邸监工,每一处细节都要亲自调整过问,那个细致耐烦劲儿,哪个男子见了不汗颜?”

        “兄台此言差矣!摄政长公主其人,可不是用肤浅的‘美人’二字就能概括的。她摄政的两年里,大玄上下日新月异,肃王这等毁誉参半的人有她管束着,必保兵权无忧,将是天下的福祉啊!”

        “这叫什么?这就叫珠璧联辉,皆大欢喜。”

        众人笑语了一番,四下散去。

        永平三年春,四月十八,大吉。

        天还未亮,赵嫣便在流萤、时兰及梳妆宫女的帮助下沐浴更衣,妆点打扮。
宫中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捧着各色头面和酒食的宫娥内侍往来不绝,喜气盈盈。

        寝殿中烛火通明,照亮紫檀木衣架上悬挂的嫣红嫁衣,以及案几上一排排璀璨的头面首饰。

        赵嫣抬指抚按着眼尾刺下的泪痣,望向铜镜中的自己:回宫的四年时间褪去了她的青涩稚嫩,精致漂亮的眉目彻底长开,多了几分上位者的坚柔清媚,如明珠宛转流光。

        脱离了少女的稚气,她好像不那么像赵衍了。

        铜镜中熟悉的脸渐渐模糊,似有个少年披衣而坐,朝她微微一笑。

        正想着,时兰的声音打破她的思绪:“殿下,您用点粥食吧!离肃王殿下来接亲还有四个时辰,可不能饿坏了身子。”

        赵嫣回神,接过碧瓷碗盛着的粳米粥,眨眨眼问:“有肉吗?”

        按理说,新妇出嫁前只能用些粥水,不能吃荤腥油腻。

        时兰对自家主子的习惯了如指掌,抿唇一笑道:“就知道您不爱吃这些清汤寡水。瞧,奴婢偷偷带了什么来?”

        她打开食盒最下层,却是一碗馅大皮薄还冒着热气的虾汤抄手。

        赵嫣深嗅了一口香气,登时粥碗也顾不上了,端起抄手就小口吃了起来。鲜香夹杂着肉香,别提多过瘾!

        吃到一半,殿外忽而传来宫婢们的请安声:“太后娘娘千岁!”

        “母后?”

        赵嫣忙将未吃完的抄手藏回食盒中,匆匆一盖,站起身来。

        那两片娇嫩饱满的菱唇上,分明还沾着些许油光,又被她心虚地抿去。

        “都快要出嫁的人了,还这般贪嘴。”
魏太后依旧是几年前的模样,冷艳端庄,只是清冷的凤眸中多了几分柔暖之意,“想吃就吃吧,这里没有外人。”

        “儿臣吃饱了。”

        赵嫣有些不好意思,抿了抿唇道,“母后怎么这时候来了?”

        魏太后向前,取出袖中的绸帕,轻轻拭去女儿嘴角的一点油光。

        赵嫣眼睫讶然地颤了颤,站着没动。

        “坐下。”

        魏皇后示意,随即从流萤手中接过玉梳,从背后托起赵嫣乌黑秀泽的长发,“你自幼好强,如今的一切都是你自己挣来的,哀家身为母亲,未曾真正为你做过什么。听闻民间嫁娶,母亲会亲自为出嫁的女儿梳头祈福,以求她一生顺遂、婚姻圆满……今日,哀家就为你梳一梳头吧。”

        玉梳顺着缎子般的黑发一梳到底,赵嫣感受着轻轻抚压在她头顶的那只手,忽而一笑。

        这么多年了,她才发现母后的手这般柔软,这般温暖。

        梳发绾髻,戴上光彩烨然的流苏凤冠,赵嫣穿着葳蕤曳地的嫁衣,额点珍珠,仿若万千星光曦华披就一身,矜贵美丽得近乎陌生。

        魏太后看着红妆初成的女儿,渐渐的,竟湿红了眼眶。

        她赶紧侧首,不着痕迹地抹了把眼角。

        赵嫣从镜中窥视,心中亦是触动。

        她起身,珍珠步摇轻轻晃动,唤道:“母后。”

        魏太后转过脸,恢复了往日的镇定,应道:“还有什么需要哀家做的?”

        赵嫣只是笑着摇了摇头:“儿臣这些年,也未曾真正为母后做过什么。虽然母后说过,一家人不必谢来谢去的,但我还是想说……”赵嫣在魏太后微微诧异的目光中向前一步,如寻常女儿那般,抬手轻轻拥住了这个嘴硬心软、并不完美的母亲,“多谢母后给予了我六年自在的华阳生活。今后我也会好好的,每日依旧会进宫来,您不必挂怀。”

        魏太后喉间一阵酸热,在呼吸哽咽之前匆忙闭目,深深呼吸,然后徐徐绽开笑颜,回拥着抚了抚女儿的肩背,道:“好。”

        赵嫣没想到自己真的跨出了这一步,六年多隔阂,仿若在拥抱中被骤然填平。

        大概觉得不太习惯,她很快松开了,盈盈后退一步,再行出阁大礼。

        赵嫣戴上那串白玉佛珠,先去了北宫蓬莱殿,拜别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已经古稀高龄,两鬓雪白,精神时好时坏,不太能下榻走动了,便拄杖坐在榻上受了赵嫣的大礼。

        她颤巍巍抬起布满皱纹和老年斑的手,招了招道:“长风丫头,过来。”

        赵嫣小心地提着嫣红洒金的裙裾,向前再拜,握住太皇太后伸出的、干枯而温暖的手掌,含笑应道:“孙儿在。”

        “当年,你虽是为大局而回来,但老身却不希望,你再为大局而委屈自己。”

        老人家紧紧回握住她的手,又轻轻拍了拍,以缓慢而沙哑的声音嘱托,“夫妻俩好好过日子,别累坏了身子,闻人蔺若胆敢负你,只管休了他。”

        赵嫣听到最后一句,不由笑了起来,应道:“好,孙儿绝不委屈自己。但是皇祖母,闻人蔺是您亲自认可的人,孙儿信您的眼光,也信自己,他不会负我的。”

        太皇太后呵呵一笑,连连颔首道:“好,好。”

        辞别蓬莱殿,永麟殿已备好午宴,百官皆着官袍静候两列。

        只待摄政长主公露面,文武众臣便齐齐撩袍跪拜,山呼道:“恭贺摄政长公主九千岁,新婚吉乐,百年好合!”

        赵嫣含笑抬手,郑重道:“受礼,众卿平身。”

        午膳赵嫣只陪着百官饮了一轮酒,便重新回含明殿补妆。“吉时至——”

        随着礼赞官的高声通传,鼓乐声起,是闻人蔺领人于东门外接亲来了。

        赵嫣没有执却扇遮面,只抬手抚下凤冠两侧的珍珠流苏,在赵媗和霍蓁蓁两位女傧相和数十名宫娥的引导下,大大方方踏着红毯和一地芳菲花瓣,朝东门外那道颀长矫健的身影走去。

        袖袍翻飞,自信而轻盈。

        闻人蔺一身殷红袍服挺立,玉带革靴,于暮春纷纷扬扬的芳菲中抬眸,俊美的面容宛若神祇,一如当年暖阁池边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