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 澈儿五岁,到了上幼学的年纪。
说是上学堂,但他只五岁, 其实还是稚童, 在学堂里无非就是跟着夫子摇头晃脑地念念什么《三字经》《千字文》,再学学数数,夫子甚至连释义都还不同他们讲解, 他这学堂上的倒还颇为轻松。
早上辰时正刻(八点)上学, 李青山从朱庄租的宅子那头杀完猪送到肉铺后还有时间折返回家送澈儿去学堂。
临出发前,柳鱼给澈儿整理了一番学堂发的学子服,又将书袋给他挎上,不忘叮嘱他:“夫子讲学时,不准再乱说话了,知道吗?”
澈儿本就是个极活泼的性格,初到陌生环境时可能还会拘谨两天, 但这已上了半年了,同夫子和他那些小同窗们早打成一片了。
一到学堂就笑啊闹啊的没个完,偏他人缘又极好,小同窗们都是围着他转。是以, 前不久,夫子特意约谈了李青山和柳鱼,表面上是大赞了一番澈儿聪慧和心性豁达。
但李青山和柳鱼听出来了,夫子话里话外的是在含蓄的暗示澈儿在学堂太跳脱了呢。
李青山和柳鱼至今都想不起来, 那日是怎么恍恍惚惚地走出学堂大门的。
可澈儿才五岁, 还是个小汉子,那性子是怎么拘都活泼的厉害的。
且他只是活泼又不爱惹事,李青山和柳鱼也实在舍不得动手教训他, 便只能苦口婆心地教导他。
澈儿抬着下巴,拍着小胸脯表示今天在学堂一定会好好听夫子的话!
可当爹爹和阿爹的哪有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听他这样说,柳鱼是又气又想笑,使了点劲儿捏了下他的小鼻子,斥道:“我看你到八岁入蒙学的时候怎么办?”
时人若真是打算读书科举的,都是八岁入蒙学,才算正式入学的。
不过天下太平百姓富足的年代,科举竞争不免激烈,好些家中尚宽裕的人家,在孩子过了五岁后就会送孩子去幼学。
说是孩子太小没多大用呢,但上过幼学的再上蒙学时,初时稍稍适应的就是比直接上要求极其严苛的蒙学的孩子更快些。
李青山和柳鱼送澈儿来上幼学,倒是并不要求澈儿定要在读书科举上有进意什么的,但倘若澈儿以后有在这方面的进取之心,却因他们做爹爹和阿爹的拖了后腿而致落后了别人,他们这两个当爹爹和阿爹的就太失职了。
所以在问了澈儿的意思后,他们送澈儿上了离家最近的幼学,初时两天还不太适应,到后头澈儿整日在学堂里待的可开心了。
当然,现在李青山和柳鱼明白他为什么上学堂上的那么开心了。
澈儿嘻嘻笑了两声,摸了下被阿爹捏的不痛不痒的鼻子,“郑重”保证:“阿爹,我今天真的会好好听夫子话的。”
柳鱼勉强相信了他,又给他做了一番整理,抱了抱他,亲了亲他小脸才放他走。
“绵绵,哥哥要去上学喽,回来给你带大大风车!”澈儿比划完大风车,抱了下他乖乖巧巧的绵绵弟弟。
“哥哥。”绵绵小哥儿声音软软糯糯的,他还不懂上学是怎么回事,但他知道哥哥只要一去上学,就会有大半天的时间门不在家,绵绵声音带着几分对哥哥的不舍。
但他听话,自己忍着从不哭,李青山见状一把抄起他家小哥儿,哄道:“跟爹爹一起去送哥哥上学好不好?”
绵绵和柳鱼还未说什么呢,澈儿便一蹦老高,欢呼着直说好!
哥哥高兴,绵绵也笑了,搂着爹爹脖子,软软地说:“好~”
李青山亲亲他家小绵哥儿,那一颗老父亲的心都快要化了。
父子三人这般商量定了,柳鱼还能说什么,待这父子三人走了,便跟关老太太略收拾了一下绵绵日常出门要用的东西,关老太太去米粉馆子那头转转,柳鱼先去城南肉铺那边给丛春花帮忙,也为一会肉铺开张做下准备。
到了肉铺,方哥儿一瞧见了他,便急着问:“怎么不见我们绵绵啊?”
两家铺子紧挨着,又都是极实诚的人家,关系自是愈发好。
方哥儿现在已经不用自诩了,他就是柳鱼的好朋友。
他本身是个急脾气、麻利泼辣的小哥儿,一生还连生了三个壮得跟王大响似的小汉子,就是没见个可心的小哥儿。是以,他可喜欢乖乖巧巧、软软糯糯的小绵绵了。
每回看见绵绵,都要抱抱亲亲,直恨不得给拐回家去。
闻言,柳鱼笑了,说:“跟他爹爹一起送他哥哥去学堂了。”
方哥儿一听直羡慕,夸小绵哥儿可心。
不过他那熊儿子就跟不服似的,在他话音刚落,铺子内“嗙啷”一声。
方哥儿回头一看原是油罐子倒了,顿时气得跳脚,也顾不上跟柳鱼说话了,忙得冲进铺子里。
柳鱼只听到了他的怒吼:“王大响!你是怎么看孩子的?”
柳鱼抿了抿嘴,轻轻笑。
这么好些年了,方哥儿的日子也还是这般“鸡飞狗跳”的,但柳鱼看的出他乐在其中很是幸福,也打心底里为他高兴。
却说那边李青山抱着绵绵送澈儿上学堂,还未到学堂门口呢,澈儿便被这个小同窗喊喊,被那个小同窗叫叫,最后这些小同窗索性都不要爹娘牵了,全都围上来簇拥着澈儿。
“澈儿,夫子昨天让背的弟子规前八行,你会背了吗?”
“澈儿,澈儿,你今天又背新书袋了吗,真好看!”
邀之 作品
105. 番外一 甜水巷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