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 15 章

    倒是出乎柳鱼的意料,这大集人竟然挺多的,在村外的官道上直摆到村里的中央大路上,且卖菜的、卖粮食的、卖布的、卖吃食的,卖家禽的等等,都是分开的,井然有序。
 
 

    “那可不,这条官道是出城必经之路,听说还有城里人专门来这里赶集玩呢!”
 
 

    杨庄是大村子,这个大集收的摊租都归他们村,因此村里人自发就把这个集市管的很好。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你前头扔个垃圾后头就有人捡起来收着,久而久之,这个大集也算远近闻名了。
 
 

    他们这点东西占地少,两家合成一个摊位,才交了两文钱。
 
 

    刘桂英看着摊位,丛春花和关老太太去家禽市看看有没有卖小鸡仔的,李乐容拉着柳鱼闲逛,一路直奔吃食小街。
 
 

    李乐容驻足猛嗅,“好香啊!”
 
 

    一副馋猫样,柳鱼忍不住笑了。
 
 

    卖撒子、卖烧饼、卖煎包、卖糖饼、卖油炸桧的等等都有,但多是些要价便宜的东西,虽不甚精致,但便宜量大,带孩子来赶大集的谁不舍得掏这个钱。
 
 

    李乐容买了一个糖饼两人分着吃,柳鱼只尝了一点,就是面饼里面包了流心的红糖,实在是没什么巧。
 
 

    柳鱼吃着吃着渐渐萌生了想法,不过得等手里再存些银钱才行。
 
 

    他们两人回去的时候,刘桂英已经开张了,有几个妇人围在那里讲价,“你这栗子个头太小,三文钱一斤卖不卖?”
 
 

    集市上或者干货店里栗子少说得十文一斤,就算山上捡的个头小也不至于卖这个价。
 
 

    刘桂英不卖。
 
 

    那几个妇人接着讲,剥栗子的手却没停。
 
 

    李乐容气得跑过去一把夺下来了,“不买别吃了,尝一个就够了!”
 
 

    哥哥们辛辛苦苦从山上背下来的,因为能卖钱,他都没舍得吃几个。
 
 

    那几个妇人不悦,其中一个嘟囔道:“哪儿来的小哥儿,这么厉害。”
 
 

    这下刘桂英不悦了,“怎么了?你看看你脚底下的壳,我都没好意思说你!”
 
 

    那妇人又要还嘴,被维持这条街秩序的一个杨庄的小伙子制止了,“干什么呢?咱杨庄集可不兴吵架。”
 
 

    众人都往这看,那个妇人被同行的人拉走了。
 
 

    那小伙子一咧嘴,跟刘桂英道:“婶子,在咱杨庄集卖栗子怕是卖不上好价,存着等秋社那天卖啊!”
 
 

    他常在这条街上,大约都知晓些行情。
 
 

    还不是图省劲,背到县城太远了。不过这么一闹,刘桂英也不想在这卖了,就是可惜了两文钱的摊租。
 
 

    李乐容气鼓鼓地跺脚。
 
 

    那小伙子看了他一眼,红着脸走开了。
 
 

    柳鱼道:“伯娘,他说的有些理。”
 
 

    “罢了。”刘桂英掂了掂手里的铜板给柳鱼和李乐容看,一笑道:“两文钱的摊租还是赚回来了的。”
 
 

    刚刚七文钱一斤,卖出去了三斤栗子呢。
 
 

    这时关老太太和丛春花回来了,一人挎着一个篮子,里面各有五只小鸡,叽叽喳喳,毛茸茸的,瞧着就有生命力。
 
 

    柳鱼抿嘴一笑,李乐容不解地问:“柳鱼哥哥,你笑什么?”
 
 

    柳鱼点了点他衣裳。
 
 

    李乐容反应过来了,跳得老高,抱着关老太太告状,“柳鱼哥哥,坏!”
 
 

    众人都笑。
 
 

    不卖栗子和核桃了,回家的就早。
 
 

    小鸡仔正是脆弱的时候,丛春花回家找了一个深一点大一点的篮子,在里面垫了厚厚的谷草,让它们在廊下既能晒着太阳又吹不着风。
 
 

    关老太太喂完鸡仔又去打猪草喂猪崽。
 
 

    丛春花和柳鱼一块把后院李青山留出来的几垄菜地种上了葱、蒜、香荽和韭菜,都是到时候盖上谷草能越冬的。
 
 

    可算得了闲,柳鱼能动手做针线活了。
 
 

    离秋社大集还有十日,他扯的两尺绢布能做四条帕子,给他做棉衣裁下来的布料,还能做荷包香囊,边角料可以剪成布线打络子,一时能做不少呢。
 
 

    秋社大集游玩的人多,到时候摆在街上卖,定是能卖出去的。
 
 

    柳鱼绣着花,悠闲的李乐容又蹦蹦跳跳的来找他玩。
 
 

    柳鱼这次绣的是一株红梅,枝干昨个儿已经绣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