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才不白 作品

第183章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张大将军

第183章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张大将军

 

天幕之上,简单的做了一段背景介绍!

 

北方的突厥一直蠢蠢欲动,图谋恢复祖先的霸业和荣光。

 

突厥被打下去后,又冒出回纥来补刀。

 

东北方有契丹在谋求地域霸权。

 

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也正值鼎盛时期,他们走下雪山,积极探索四川、新疆的新世界。

 

为了守护疆土,大唐必须维持庞大的常备军。

 

崩溃的府兵早已不能为国争光,甚至连保卫长安都做不到,

 

于是,延续200年的府兵制被彻底抛弃,大唐实行募兵制。

 

这其中有一个问题。

 

府兵制下,装备需要士兵自己准备,国家是不管的。

 

但是募兵制就不同了,国家需要准备好刀枪、马匹、粮食来武装士兵。

 

唐朝可怜的财政收入,根本不足以维持庞大的常备军。

 

不过不要紧,不给钱可以给政策嘛。

 

在开元、天宝年间,李隆基先后设立十个节度使。

 

每一个节度使都相当于军区司令,其实也没什么稀罕的。

 

可是朝廷没有多余军费,只能允许节度使在辖区内收税。

 

为了保障军队管理权和财政权,朝廷又把地方监察权赋予节度使。

 

军权、财权、监察权集于一身,节度使已经是土皇帝。

 

旧秩序已经崩溃,李隆基又没有能力建立新秩序,只能对破损的旧秩序修修补补,节度使就是一块大补丁。

 

大唐内部的补丁也很多。

 

要想让长安摆脱饥饿,就必须重新疏通水利,才能让江南的粮食运到关中,这个无底洞需要无数钱。

 

皇帝亲军、中原驻军虽然打仗不行,但也是一群吞金兽。

 

李隆基和杨玉环长年累月的撒狗粮,不要钱

 

再加上奢靡的宫廷、腐败的朝堂、迷醉的社会,繁似锦的盛世中总是飘荡着一股霉味。

 

而维持这一切的,只有日渐缩小的税基。

 

为什么李林甫能专权19年、杨国忠可以爬到宰相高位,绝不仅仅是搞斗争和裙带关系换来的,只有一个原因:

 

他们能在老百姓身上压榨到钱。

 

和其他将军不同,安禄山的情商也很高。

 

他不仅作战勇猛,还特别会来事。

 

搜刮的军费、战利品经常被送入朝中,上至皇帝宰相,下至中层官员,基本都收过安禄山的好处。

 

有能力、高情商、又有政策红利,安禄山成为风口上的猪。

 

直到755年,安禄山已经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全方位负责大唐东北方的战争。

 

而大唐也只有十个节度使。

 

也就是说,安禄山麾下有大唐三分之一的兵马。

 

历史到这里已经很明朗了:

 

国有土地制度崩溃,导致国家财政体系永远不健康,和兵役制度的涣散。

 

为了应付复杂的边境战争,李隆基不得不把军事、财政、监察权力赋予节度使,培养了一堆土皇帝。

 

朝廷为了挽救财政危机,不得不让李林甫、杨国忠独掌相权,才能集中力量捞钱。

 

李隆基的本意是玩跷跷板,让宰相和节度使相互制衡,自己高高在上充当裁判。

 

可这样的模式,玩崩盘是迟早的事。

 

人一旦尝到权力的甜味,就很难放下。

 

李林甫死的早,算是得了善终,杨国忠就不一样了。

 

他仅仅做了三年宰相,迫切需要建立功劳来证明自己,安禄山就是最大的肥肉。

 

安禄山坐拥东北,早已培养了嫡系小弟。

 

李林甫手腕高超、资历深厚,足以让他感动恐惧,可杨国忠算什么东西想拿我当垫脚石,看我不先干死你。

 

该来的,终于来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乱,把大唐腰斩为两段。

 

那个让人只敢谈复兴、而不敢说超越的大唐盛世,永远留在历史的刻痕中,越来越梦幻。

 

唐玄宗李隆基之前的大唐才配称之为大唐,李隆基之后的大唐,空有国名而无国基。

 

靠着太宗李世民的名声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最后被扫进了历史的尘埃里,悄无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