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级潜艇最大的特点就是火力布置,为了实现在首轮攻击中发射尽可能多的鱼雷,潜艇艇首采用鼓包状的结构,硬是塞下了3对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然而这还不够,设计师还在艇首上方和指挥塔两侧增加了4具鱼雷发射管,不过这4具发射管无法从内部装填,属于一次性使用。
如此一来t级潜艇就能在首轮射击中发射多达10枚鱼雷,在正常交战距离上,大型舰队如果遭到偷袭将很难躲过这样密集的攻击,有效地提高了命中率。
早期人们对于艇尾是否布置鱼雷一直争论不休,很多人认为在艇尾设置鱼雷发射管会挤占宝贵的空间,而且作战效果也并不好,不过后来潜艇军官们频频反馈缺少艇尾鱼雷发射管不利于作战,这才增加了两具。
与当时其他潜艇一样,t级潜艇也布置了一门带有炮盾的4英寸甲板炮,最初备弹100发,后来有所增加。
早期标准防空武器为3挺刘易斯机枪,1941年时改为维克斯机枪,还有一些被改成双联装20毫米机炮。
因为武备占据了太多的空间,为了保持远洋航行的燃料需求,因此留给潜艇动力舱的空间就小了很多,大部分的t级潜艇安装的是1250马力6缸4冲程喷射柴油发动机,虽然它的单位功率相对要低一些,不过胜在可靠性高。
另外还有一些战前建造的潜艇使用了德国的柴油发电机,它们也存在单位功率低的问题,要知道这些发动机在德军中只用于推动几百吨级的u艇。
整体来说t级潜艇还是很不错的,标准t级潜艇水面排水量1325吨,水下排水量1570吨,水面最大航速约15节,水下最大航速约9节,艇员61人。
第一艘t级潜艇在1938年年底才服役,一年过后大战就爆发了,因此英军实际上没有来得及按照设想在东南亚部署一支t级潜艇部队。
二站爆发时t级潜艇首先参与了北欧地区的战斗,不幸的是第一个战果却是自己人,在9月10日,特里顿号在巡逻途中发现一艘潜艇(奥克斯利号),过于紧张的他直接用外部鱼雷管发射了两条鱼雷,一条命中目标,直接将友军奥克斯利号击沉。
不过随后的战斗还算有点作用,在挪威战役期间击沉击伤了一些德军舰船。
法兰西战役后,t级潜艇转战比斯开湾,用于建立海底巡逻圈,封锁u艇进出大西洋的通道,在这里它们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主要的发现或击杀都是由飞机和水面舰艇完成的。
1941年年底,英军派遣t级潜艇进驻地中海,它们在那里的主要任务是破坏敌人的海上运输线,执行类似u艇的截杀任务。
在地中海战区,意海军拥有比较完善的反潜手段,而且地中海水面平静,能见度高,非常不利于潜艇作战;
尽管这样,t级潜艇仍然在地中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4艘潜艇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有效地削弱了地中海的运输能力。
不过t级潜艇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总共13艘被击沉。
至于地球另一端的战事,二站爆发时没有一艘t级在那服役,在霓虹偷袭珍珠港前才派出2艘t级潜艇,它们抵达时新加坡已经陷落,只好与荷兰潜艇组队并肩作战,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到二站后期,t级潜艇已经显得过时,只是在盟军整体优势面前没有出现大问题。
二站后皇家海军仍然保留了不少t级潜艇,一部分在几年后接受改装,取消了隆起艇首等结构,外形更加流畅,它们被用于北欧地区的巡逻等任务。
英国皇家海军的t级,又称“特里同”级,用来取代o、p和r级。
在荷兰皇家海军服役的四艘t级潜艇被称为“剑鱼”级。
在战争结束后的十年里,幸存下来的老旧潜艇被报废拆解,剩下的则被改装成反潜船,以对抗日益增长的毛熊潜艇的威胁。
不过事实证明,这些类似级别的潜艇并不令人满意,它们在机械上不可靠,体积大,速度慢,而且过于复杂。
此外,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要求这些潜艇须在服役的13年后退役。
因此,o级潜艇将不得不在1940年8月退役,结果后来1939年战争爆发,o级潜艇须继续服役。
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将英国潜艇舰队的总吨位限制在52,700吨,所有潜艇的最大标准水面排水量为2,000吨,最大火炮装备为5.1英寸。
丑国人曾在1935年的伦敦裁军会议上提出1200吨的限制,但被海军部拒绝了,因为这不包括“逆戟鲸”级布雷潜艇。
海军部自己也提议保留2000吨的限制,希望竞争对手的海军会建造更少但更大的潜艇,以维持其民族自豪感,这比追猎大量小型潜艇容易多了。
斯坦利鲍德温领导的保守派也曾提议完全禁止潜艇建造和使用,或对每艘潜艇限制在的排水量限制在250吨,但海军部准确地预测到,其他国家不会接受如此严格的限制,并继续设计当时被称为“重复p”或“替换p”级潜艇。
o级、p级和r级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对抗日益强大的霓虹帝国海军。
在没有可用于作战的舰队的情况下,潜艇将成为对抗霓虹人的主要进攻武器。
因此,替换的“重复p”级必须具备相似的续航力,但更容易维护保养,并且预期未来条约的限制将会更宽松。
在制定英国潜艇舰队未来的需求时,估计需要20艘这种新型潜艇,总吨位为20,000吨。
海军少将,海军少将诺尔劳伦斯,第一次世界大站中最杰出的英国潜艇兵之一,其推动了鱼雷武器的发展。
他确信,面对强大的霓虹水面部队,英国潜艇很难以穿透驱逐舰的屏障,只有大量鱼雷齐射才能确保在更远的距离上达到所需的命中量,如果有必要的话,只使用asdic水听器为鱼雷射击提供参数。
在1934年2月27日,海军建造总监,亚瑟琼斯爵士(sir arthur johns)被要求设计一型排水量为1000吨的巡逻潜艇。
两种dnc起草的设计,初步构成了1934年11月人员需求的基础。
这些设计要求装备六具内部21英寸鱼雷发射管,两具外部发射管和一门3英寸(76.2毫米)舰炮(或4英寸换算后约101毫米,如果稳定性允许的话),和以11节航速续航4,000海里的巡逻能力加上足够28天巡逻的燃料。
水下续航时间为以2节航速行驶15小时或以5节航速行驶8小时。
最大水下航速为9节,水面速度为15节,下潜深度为300英尺(91.44米)。
劳伦斯海军少将提出的另一项建议是使用双层艇体来提高在深水炸弹攻击下的生存能力。
然而,他的建议被海军建造总监否决,海军建造总监更赞同采用更传统的单艇体鞍型舱。
后来,在1935年,修改了“重复p”的设计,将排水量减少到符合条约限制的1000吨。
为了做到这一点,“c”设计案不得不牺牲一些轮机舱空间,将水面速度降至14.5节,水面续航能力降至8600海里。
设计再次修改为“d”设计案,取消了外部燃料箱的设计(这在o、p和r级上被证明是有问题的,而且容易造成燃料泄漏),改为在耐压舱内储存燃料。
但事实证明不可能在不降低续航能力的情况下将排水量减少到1,000吨,排水量被允许增加到1,075吨。
在对设计的长度和淡水存储、下潜能力进行轻微的削减之后,最终的设计在1935年5月通过。
1935年6月24日,海军部正式取消了“重复p”的名称,并决定所有潜艇的名称都以字母t开头。
最后,在1935年9月3日,特里同级被选为该级的首舰。
最终,海军部于1936年2月13日批准了该设计。
t级潜艇的设计,要求要有强大的鱼雷前射能力和在太平洋对日作战的长时间巡逻长续航,以及还要遵守各种条约限制。
这些极具挑战性的需求导致了设计中的许多妥协。
战争前和战争期间所积累的战斗经验导致了对该级设计的许多修改,并且每艘潜艇之间的差别很明显。
为了给外部舰艏的鱼雷发射管提供足够的空间,大多数t级潜艇具有独特的球状船艏。
第一批次的t级潜艇最初的船艏形状对水面航行速度有不利影响,其中,“凯旋”号和“霹雳”号在改装过程中取消了外部鱼雷发射管,从而导致这两艘船具有更细的舰艏。
第二批次潜艇的外部舰艏鱼雷发射管后移,使得舰艏变得纤细,减少了速度损失。
他们还将两个外部鱼雷发射管(这两个外部鱼雷发射管是连在一起的)与一个额外的鱼雷发射管安装到舰艉,这导致艇体外部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隆起。
最后,第三批次潜艇的艇艏进一步优化,指挥塔周围的外壳和尾部鱼雷发射管外壳被设计得更加平整,使艇体轮廓变得更加平滑。
战前的t级潜艇采用铆接结构。
铆接的船体被证明非常坚固,许多t级潜艇在战斗中超过了300英尺的额定潜深。
1940年4月23日,“郡主”号下潜至400英尺后幸存下来。
海军部在犹豫许久之后,于1942年7月正式批准了对船体结构采用焊接方式,最初只是用于第三批次潜艇的耐压艇体,后来扩展到整个船体。
焊接的船体相当坚固,能够下潜至350英尺的深度,并在外部压载舱中携带燃料,以增加续航能力。
部分采用焊接的第三批次的潜艇有铆接的外部压载舱;它们在被送往远东之前,其外部压载舱被焊接起来,以防止泄漏的燃料暴露潜艇的位置。该批次的潜艇预计极限潜深为626英尺。
t级潜艇的首舰“特里同”号有一座非常高的敞开式舰桥,舰桥通风良好。
接下来该级潜艇的第一批次潜艇的舰桥外形虽略有不同,但其也容易暴露在恶劣天气之中。
部分第一批次潜艇装有封闭式舰桥,以解决这个问题,在第二批次潜艇上成为标配。
战时经验最终表明,在战斗中,开放式舰桥上能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比封闭式舰桥获得的舒适性更重要,最后的第三批次潜艇又改回为开放式舰桥。
t级潜艇有11个主舱,2个辅助舱用于调整纵倾,5个补偿舱用于调整水密度的变化和潜艇在储水用完时的排水量,艇艏q舱用于快速下潜或快速改变深度。
第三批次潜艇的两个主压载舱被改装成燃料箱,以增加在远东作战的续航力。
根据英国潜艇的标准,在50%浮力条件下的下潜时间为30秒。
第二批次和第三批次潜艇的燃料储量增加至230吨,水面航程为11,000海里(约20,000公里;13000米),以10节航速。
t级潜艇根据建造地点的不同使用不同型号的柴油发动机。
维克斯造船厂建造的船只自然是使用维克斯发动机,而皇家造船厂的船只则使用海军柴油发动机;坎莫尔莱德造船厂使用苏尔泽发动机,而战前的s级潜艇使用的是德国an增压柴油发动机。
这些发动机驱动两个轴,每个轴的制动马力为1250马力,最高水面航速约为15节;17英里/小时)。
t级潜艇首舰“特里同”号在它的首次试航中达到了16.29节的航速;这个速度从来没有被任何其他的t级潜艇超越,它们通常能达到14-15节的航速。
大多数t级潜艇配备的维克斯6缸4冲程1250马力柴油发动机被证明是非常可靠的发动机,即使它们没有德国潜艇使用的柴油机先进。
该发动机设计为将汽缸与曲轴断隔开,即使一个汽缸失灵,发动机也能继续运转。
在皇家造船厂完成的12艘配备了海军部柴油发动机的潜艇被证明同样可靠,即使发动机比维克斯的更复杂。
相比之下,an柴油机被证明是相当麻烦的。
特别是,an柴油是在许可下建造的,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站爆发,德国an公司立即停止对其的技术支持。
到1943年,只剩下两艘配备an发动机的t级潜艇——“金枪鱼”号和“保民官”号,它们被降级为训练舰使用。
1944年3月,当皇家海军在远东地区面临严重的潜艇短缺时,“金枪鱼”号因为其不可靠的外国发动机而被拒绝派往那里。
坎莫尔莱德苏尔泽二冲程发动机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一些像“长尾鲨”号和“特里同”号这样的潜艇非常令人满意,而另一些则出现了问题。
它们的设计有缺陷,在舰船全速运转时,容易造成气缸环和缸体破裂。
潜艇在水下的动力由336节电池驱动两台1450马力的劳伦斯斯科特电动机提供。
这些潜艇能够以2.5节的速度续航48小时,或以9节的最大水下速度续航1小时。
该电池被证明容易受到深水炸弹攻击造成的冲击而损伤,这导致了1942年“暴风雨”号(tepest)的沉没。
意大利鱼雷艇“喀耳刻”号投下的深水炸弹造成了该潜艇的电池舱损坏,潜艇内部充满了氯气,潜艇被迫浮出水面投降。
这个问题通过加强电池舱防护和安装橡胶减震器而得到解决。
与“暴风雨”号相比,经过改装的“淡水龟”号在霓虹护卫舰长时间的深水炸弹攻击中幸存下来,其艇体严重损毁,但电池舱却没有受到任何损害。
在对潜艇水听器的研发工作中,英国人预计其他国家也会开发出类似的潜艇探测设备。
面对预期的敌人的反潜措施,潜艇可能不得不在没有潜望镜的帮助下,只使用水听器进行远距离攻击。
为了抵消由此产生的不准确性,至少需要8枚鱼雷的大规模齐射。
英国当时的作战计划也假定国际条约将阻止无限制潜艇战,潜艇的主要目的将是攻击敌方军舰。
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官可能只有一次进攻机会,所以大规模的齐射是必不可少的。
战前t级潜艇十枚鱼雷齐射的齐射数量比任何作战潜艇的齐射数量都多。
所有t级潜艇在舰艏有六具内部21英寸鱼雷发射管。
在早期的第一批次潜艇上装有船艏百叶窗,以减少水下阻力;事实证明,其效果不佳,百叶窗容易受到漂浮物的干扰,这个想法被放弃了,转而重塑鱼雷发射管口的形状,以减少阻力。
“忒提斯”号由于在鱼雷发射管前盖打开的情况下,鱼雷管装填口舱门被意外打开而沉没,之后引入了一种称为“忒提斯夹”的特殊安全夹,以防止鱼雷发射管装填口舱门在鱼雷发射管前盖不到位的情况下被打开。
每艘t级潜艇在鱼雷装载舱内为内部鱼雷发射管携带了六枚用于重新装填的鱼雷。
鱼雷重新装填过程是手动的,尽管动力装填系统于1939年在“凯旋”号上进行了试验,该系统是基于“格林普斯”研发的。
但这个系统被证明动力不足,战时的生产压力又导致其发展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