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花玉露 作品

第118章 智囊(1w)

第118章 智囊(1w)

 

杨泰永这个人跟三国里的贾诩有点像,善使毒计,但又没那么毒,能力上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此人深得老常信任,走的就是幕僚路线,担任行营秘书长期间,给老常贡献了不少计策,深得老常信任。

 

这次来魔都与朱传仁接洽,能把姓杨的派出来,足以说明老常对这件事的重视。

 

因为是代表老常来探亲,所以姓杨的也没整太大排场,轻车简行,他一个秘书,还带了个秘书,再加上一个司机,暗地里还有一只小队保护,对他这个级别的人来说,确实不算什么大动静。

 

杨泰永这个人,老常曾经说过,自己用人第一看重道德,第二才是能力。

 

可为了才华横溢的杨泰永,他破例改变了自己的原则。

 

作为老常的首席军师,他被挑剔的老常盛赞为“当代卧龙”。

 

要说杨泰永也许在才能上勉强可与诸葛亮较量一番,但此人最大的问题在于道德感和信念感的缺失,从这方面来看,他给连诸葛亮提鞋都不配。

 

这也是为什么朱传仁觉得他更像贾诩,但又不如贾诩的原因。

 

杨泰永早年曾在粤省追随老孙投身皿煮隔命。

 

当时粤省有两股势力,一股是以老孙为首的隔命人,另一股是以滇桂军阀老唐、老陆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

 

起初杨泰永充分发挥自己“走钢丝”的实力,在两派人马中间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

 

当时,老孙很欣赏他的才华,邀请他出任财政厅长,结果杨泰永认为老孙就是个空架子,便找借口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脱,还勾结军阀做了很多排挤老孙的幕后活动。

 

1921年,老孙上位了,杨泰永当初的丑行被揭露,在粤省无法立足,于是上京城寻找新的机会。

 

可惜杨泰永的投机结果非常不理想,他投靠北洋,了7万多元打算竞选参议院议长,最后官没捞着,名声被搞臭,还欠下巨额债务,只能在魔都租个房子闭门不出。

 

几年后,通过老朋友的引荐,杨泰永结识了蒋介石。

 

杨泰永此人,自幼接受过严格的旧式教育,长大后留学霓虹,又学习了系统的西式教育,可谓能文能武,法律行政事务也都很精通,是个真正的全才。

 

在他闭门不出的这几年也没闲着,光观察天下大事了,所以初次见面,杨泰永就给老常献了一份大礼——削藩。

 

之前也说过,当时各地军阀割据,比较大的主要有四股势力。

 

以老李和老白为首的桂系,以老冯为首的西北军,盘踞在晋省的阎老西,还有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的东北军。

 

杨泰永的建议字数不少,但简单概括起来就是12个字:“军事化整为零,财政化零为整。”

 

所谓“军事化整为零”,就是把这群军阀跟切蛋糕似的,一块块分开,然后各个击破;

 

“财政化零为整”,就是控制各地经济命脉,所有税收一律收归中央,让军阀无钱养兵,并借机裁军。

 

杨泰永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光说不练,净整些没用的空洞理论。

 

人家是有真本事的,针对不同的军阀,他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

 

他的做法是,用经济方法瓦解老冯、以郑治方法解决阎老西、以军事方法解决桂系老李和老白集团、以外交方法对付张老六。

 

老常听完这个建议直拍大腿,后悔没有早几年认识这位奇才,他全盘采纳了杨泰永的建议,磨刀霍霍向着那群令他头大的军阀们出手了。

 

第一个打的就是桂系,战争爆发,针对实力强劲的桂系从两广经两湖到山海关的“一字长蛇阵”,杨泰永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先击首腹后斩尾,先解决江城、平津桂军,再直捣桂系老巢广西,武力进攻和郑治分化双管齐下。

 

杨泰永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就发现了桂系的软肋——根基不稳。

 

像粤省的小李一直不得粤军小陈、小张的认可;

 

华北老白的麾下大都是老唐残部;老李的绝手下的悍将,并不是其亲信,而是听命于自己的亲表兄,而自己的亲表兄又跟老李很不对付。

 

于是老常依计而行,首先拆散两广联盟,软禁李济深;

 

然后委派姓唐的携巨款到冀东收买旧部,瓦解北方的桂系部队;

 

杨泰永又亲自出马说服老李的表兄出面活动桂系大将小李倒戈。

 

一顿操作猛如虎,历时三个月的“桂系战争”,以老李和老白出逃香江宣告结束。

 

接着老冯又因为经济基础薄弱也被狠揍。

 

老冯的西北军在军阀中战斗力数一数二,不甘心失败的他逃到山西阎老西的地盘上,将比狐狸还精明、比乌龟还能忍的阎老西拖下水。

 

又联合已经外逃的老李和老白等人攻打老常,于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中原大战爆发。

 

联军气势汹汹来袭,老常有些慌了手脚,杨泰永却不慌不忙:“别担心,都在我意料之中。”

 

杨泰永还是之前那套连打带拉拢的政策。

 

先是同时出动陆军和空军,那些飞机虽然打仗不好使,总归能震慑这群乌合之众。

 

其次就是大手笔钱,派人带巨款去东北拉拢张老六,去实力最强的老冯西北军用银弹(银元)加“肉弹”(有点姿色的女人)拉拢其手下大将。

 

很快,杨泰永的战术显现出巨大威力。

 

7月初,姓何的把实力大减的老李和老白打散了架。

 

8月初,阎老西的晋绥军也被揍得满地找牙。

 

9月中旬,老冯的西北军精锐全军覆没,持续了5个月的军阀混战,老常大获全胜。

 

仅仅在认识了杨泰永几年时间,就令老常头疼的军阀就被削得心服口服。

 

杨泰永也凭借此战功,即将担任行营秘书长。

 

别以为杨泰永就是神仙,他也有弱点,除了帮老常出谋划策外,不改他贪婪的本色,想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上人。

 

杨泰永深知,要想扩大自己的利益,必须死死抱住老常这条大腿。

 

为此,他想尽各种办法投机取巧。

 

每逢汇报之时,他身上中山装左右两只口袋内都备有正反两面的条陈。

 

在谈话中,杨泰永会探查老常的倾向,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条子递上去。

 

起初老常很惊喜,以为只有杨泰永最了解自己,后来听手下人戏谑杨泰永的口袋为“乾坤袋”后,便规定杨泰永的公文必须先送去侍从室一处或二处核阅后再交给自己,以防被他迷惑。

 

纵观杨泰永的一生,名义上各种为公,实则打着老常的旗号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作为老常最宠信的幕僚,杨泰永有着很大的权力,常常以“二把手”自居。

 

所有派系里重要军政文电,都须经他先行过目才能呈递老常,许多军政要人来见老常,也得经他安排才行。

 

派系内部山头林立,形成了各种小团体。

 

有以黄埔军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黄埔系,以二陈为首的系,能和他们抗衡的就是以杨泰永为首的政学系。

 

不同于黄埔系和系的严密组织,政学系就是个松散的联盟,但千万别小瞧它,里面能人辈出,个个都是足智多谋且为老常所器重。

 

为了争权,杨泰永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从1928年起,派系内的大权便集中在系手中,形成了“常家天下陈家派”的格局。

 

杨泰永敏锐地察觉到主子对二陈的不满,便投其所好,提出了成立集中管理部门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建议。

 

老常对杨泰永的建议言听计从,立刻照办。

 

实际上,他这个举措并没有得到当时名义上的老大汪狗的同意,也没有经过立法院和行政院的批准,算是违法产物。

 

但老常说办,没人敢反对。

 

顺带着杨泰永又撺掇老常把十多个省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用人权和行政权都划到了自己名下。

 

就这样,他捞取了很大的好处,同时也得罪了强大的系、行政院和立法院。

 

简单来说,派系内所有的头头都对他不满意。

 

杨泰永仗着老常的宠爱,对这些人的白眼丝毫不予理会,逮着机会就得治治他的眼中钉系。

 

有一次,,二陈有急事要当面向老常汇报,杨泰永从中作梗,借故说老常正忙,没有工夫会客,有急件可先交给他,再由他转给蒋,使二陈白白等候了两个多小时。

 

后来,机场发生大火,从意大利购买的霞飞式轰炸机被烧毁了10多架。

 

老常大发雷霆,责令行营调查科科长邓一文负责调查。

 

邓一文调查后,宣布大火为意外事故。

 

杨泰永嗅到其中与众不同的气味,当即请示老常,与金雨浓联手进行秘密侦破,这一查果然发现了问题。

 

原来,这是一起人为纵火案,主犯是航空署长徐佩艮。

 

他套用公款购买黄金,结果赔了个底掉,亏空也没法补上,就干出了火烧库房销毁账目的事情。

 

谁知天气炎热,火势失控,连带着把飞机也给烧了。

 

徐佩艮是系的重要人物,为了保他,二陈特意给负责调查的邓一文送了10万美金的支票。

 

原本以为这事可以掩盖过去,结果杨泰永从中作梗,徐佩艮被下令枪毙(后改为监禁),系势力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眼见杨泰永不给人活路,二陈决定倾全力搞垮他。

 

机会很快来到,当时行政院院长汪狗遇刺,野心勃勃的杨泰永打算趁机争取这一高职。

 

谁知他得罪人太多,愿望很快落空。

 

没面子的杨泰永也是为了挟制老常,提出辞去秘书长出国考察,老常好话说了一箩筐,才算把这个人才留住。

 

但派系内对杨泰永的反对声日趋严重,为了平衡各方势力,老常决定暂时将杨泰永调离身边,派他去鄂省当老大。

 

这一招看似是杨泰永失宠了,其实老常有着深刻考量。

 

杨泰永得罪人太狠,要他去当封疆大吏暂时避开,等风头过后再调回来,完美!

 

二陈绝不错过任何一个搞垮杨泰永的机会。

 

杨泰永还没到任,他们就撺掇学生们闹事,说杨泰永和他的政学系是亲日派。

 

群情激昂的学生们顿时义愤填膺,高呼“反对杨泰永接任老大”等口号,闹得杨泰永进退两难。

 

关键时刻老常出手了,电令鄂省绥靖公署主任何成浚,要他查明是不是有人暗中捣鬼,如果是的话,把负责人按军法处置。

 

可见为了支持杨泰永,老常不惜对二陈开刀。

 

鄂省的系立刻慌了手脚,派人去金陵当面向老常陈述:这都是学生自己搞出来的事,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虽然老常给了杨泰永精神上巨大的支持,但杨泰永很清楚,一旦自己离开老常的庇护,危险随时可能降临。

 

因此,他表面上对鄂省的官员非常客气,内心却怀着恐惧,成天戒备森严,就连每周一次的联合会议,都要随身带着好几个卫兵。

 

可惜,千防万防也终究抵挡不住敌人想杀他的心。

 

杨泰永应邀赴霓虹驻汉口领事馆宴会,他在江汉关等候专用轮渡码头准备回武昌时,被刺客击倒,身中两弹而亡。

 

奄奄一息的杨泰永还对卫兵说,自己早知道会有今天,为国而死,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唯一遗憾的就是不能继续为了国家出力了。

 

这位56岁的“当代诸葛亮”去世,老常得知后立刻震怒,责令侦查厅严查刺客下落。

 

案子虽然告破,但后来很多人都猜测,真实凶手应该就是二陈,毕竟双方早已水火不容,都恨不得除对方而后快。

 

自古以来,元戎用兵,身边必有股肱羽翼以为辅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腹心”。

 

关于腹心,《六韬》对其职责的定义为:“主赞谋应卒,揆天消变,总揽计谋,保全民命。”,也即“主管参赞谋划,应付突然事变,观测天象,消除祸患,总揽军政大计,保全民众生命。”

 

也就是说,这个人必须深谋远虑,能够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

 

能够根据现实,做出各种各样的策划;能够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能够将各种祸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能够根据形势制定恰当的军政战略,并负责将其施行下去……

 

在老常心中,杨泰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前几年的老常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可谓是“夙夜思之”、“求贤若渴”。

 

1924年之后短短几年,老常从一介匹夫一跃而成为老大乃至有独裁全国趋势的领袖,其崛起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随着北伐的胜利,在派系内形成了针对老常的统一战线,其势力十分强大。

 

老常想要顺利完成过度,开府东南,势必需要有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智囊团队,尤其是需要一个能够统筹全局的助手。

 

但老常仔细一观察就发现,自己在派系内的势力和影响力太过单一和弱小,实际上也只局限在军界,其它系统中自己的力量十分薄弱。

 

尤其是行政系统,把持政权的都是一些素有威望的老人。

 

他们要资历有资历,要实力有实力,许多人还都是元老,要把这帮人打倒并夺取权力实在是不容易。

 

反观自己的嫡系干部,大多都是些刚走上隔命道路不久的年轻人,根本没法与对手相抗衡。

 

因此,老常便开始在党外人才中打起了主意:上至北洋下到魔都报界,只要有才学、有名望,有一定的隔命历史且不反常的人,都在网罗之列。

 

北伐军刚占领洪城,老常就四处派出使者延揽人才,面对四方人才,老常折节下问,谦逊异常。

 

而从杨泰永和政学会等北洋旧人的角度来看,自从旧国会关闭后,一大批原北洋系统的文人、政客失去了自己的平台,这些人即便再有才能也无法施展,很多人困居愁城。

 

对这些曾经翻云覆雨的策士来说,这样的日子无疑地狱。现在南北再次有事,可以说是天赐良机。

 

而对这些人来说,如果要投奔“隔命”阵营,似乎也只能是老常。

 

元老派视他们为仇敌;新桂系十分排外,对北洋系的人员基本上持不信任态度;

 

总之,派系内把他们视为反动派,视为洪水猛兽,必欲扫除而后快。

 

一个求贤若渴,一个苦于没有平台,两者走到一起确是自然。

 
第二,是老常的知识结构与杨泰永的知识结构的知音式碰撞。

 

老常从小受过传统教育,长大后到霓虹受过一些基本的军事教育,后来在魔都跟随陈闹隔命,陈死后又跟随孙。

 

总体上看,他的知识结构以传统教育,尤其是传统儒学为主体,同时又夹杂一些西方的军事知识和华夏的江湖文化,再后来又加入了一些基督教的理念。

 

杨泰永中过秀才上过新式学堂,既熟悉传统的经典又对西方的政治、外交有深入研究,曾翻译过西方的《外交政策》、《现代民主政治》等。

 

更重要的是,他对华夏的现实有着入门三分的观察和系统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背景下,两个人一碰撞,互相便会生起知音之感。

 

老常感觉对方“深不可测”,许多困惑自己很久的问题,杨不但也认为很重要,而且早就想好了解决方案;

 

杨泰永感觉对方颇有见识且“礼贤下士”,自己总算知遇了明主。

 

老常这个人吧,有大略而无雄才,这往往造成一种尴尬的局面——他能够看准战略方向,看准事情的要害,但在实际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总是“一筹莫展”或“干着干着就把事情干丢了”甚至“干着干着就把好事干成了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