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词 作品

第225章 前夜,可敢杀人?

第225章 前夜,可敢杀人

 

唐姬穿上了一身直裾黑裙,就像其他人每天习以为常的那样。

 

但对她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身为丧夫不久的女子,照理她该是一身素服的。

 

虽然没有人要求她必须给刘辩守寡,甚至直白一点,大家都默契地当做刘辩这个人没有存在过一样,但唐姬在家的那段期间里,为了向父亲唐瑁表达不愿再嫁的志向,她可是一直保持着寡妇打扮的。

 

另一边,徐嘉树发现模拟对象的立绘(bhi)一下子从【清纯未亡人】换装成了【名门大小姐】,下意识地便多看了两眼。

 

素服这玩意儿好看归好看,却总归不是什么吉利的东西,看久了多少会有点膈应,而且洹水一战,唐柔的性格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此女行事无所顾忌——或者说,是个癫婆,相比起楚楚可怜的俏寡妇,还是张扬一点的装扮更加适合她。

 

“有什么好看的”

 

脸上完全没有一丝娇羞神色,唐柔直直地反瞪过去。

 

名门出身的子弟向来不会惧怕眼神交流,平白让自己显得小气了。

 

然而这一瞪,虽然看起来很凶,但是没什么用。

 

【好感度大幅提升!】

 

有这条提示在,徐嘉树丝毫不慌,已然是心中有数,除非接连出现一系列狗屎一样的神转折,否则此次模拟中应该是很难再与唐姬交恶了。

 

怎么说也是人生三大铁,一起扛过枪了。

 

有恃无恐之下,可恶的徐子茂非但没有半分悔改和收敛,反而摸了摸下巴,饶有兴致地直白评价道:“黑色固然美丽,料小柔穿紫色更佳。”

 

唐家同时有人位居三公与常侍的辉煌已经是往上两代人的事情,与天家只有些许残存的情分,故而唐柔能被选做皇长子的正妻,自然不是平常的庸脂俗粉。

 

即使一身时下流行的直裾黑裙,行止之间亦有一番凛然贵气,加上捉摸不透的性格,如此气质,确实最配紫色。

 

嗯,绝对不是因为徐嘉树突然想到什么“紫色很有韵味”这种奇奇怪怪的话。

 

紫色

 

唐姬听到这话,脸上浮现出一阵古怪的表情来——与同时期地中海边上那群疯狂追捧紫色的希腊基佬们比起来,在大汉,说一个女子适合紫色却未必是什么好话。

 

须知颜色有正间之分,正色为尊,间色为卑,二者间贵贱分明、等级森严。而紫色是由红蓝两色融合而成,属于间色,时人对其态度不尽相同。

 

一方面,紫色在民间已经流行许久,朝廷也将之作为最高等级的印绶颜色与侯爵金印相配。

 

可按儒家正统来讲,紫色有损朱色作为正色的地位,如《论语》有言“恶紫之夺朱也”,这种观点到两汉仍有影响,《汉书》中对王莽的行径便给出“紫色蛙声”的评价,可见官方宣传仍然用作贬义。

 

简而言之,紫色地位虽高,却不是正色,用来暗戳戳讽刺唐姬这位废皇后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捉狭一点猜想,几乎就是指着鼻子骂的程度。

 

唐柔自幼便读过不少书,对这种骂人不吐脏字的文字游戏颇为熟稔,若不是不久前才和徐子茂有了生死相托的经历,她几乎就要拂袖而去了。

 

“谁让你叫小柔了!”

 

偏偏就是知道徐子茂不是有心讽刺,唐姬一肚子火气无处发泄,便另寻由头凶他。

 

话刚出口她便很快反应过来——自己当初就不该傻大方让他叫自己的小名,如今便是再想收回来却是已经不可能了。

 

底线这东西,打破一次之后就是无数次。

 

“是你说让我叫小柔就可以的啊”

 

徐嘉树觉得有些奇怪,不过既然好感度已经摆在这里,自然没必要换劳什子称呼,反而生疏许多。

 

“我,我后悔了不行吗”

 

刚才被直勾勾盯着都不曾害羞的唐柔开始答得结结巴巴,底气不足。

 

称呼这种事情,两个人问心无愧的时候怎么叫都成,便是暧昧如哥哥妹妹,也能叫出一股子水泊梁山的感觉,反倒是心中有鬼的时候,稍微沾上点边就巴不得避嫌呢。

 

“不——行——”,徐嘉树一点不惯着她,“小柔小柔小柔小柔.”

 

“哼”,唐姬又羞又恼,迈着碎步离开战场,嘴上却犹自不认输,“我才不跟你一般见识!”

 

徐嘉树还待乘胜追击,便被匆匆忙忙赶来的张飞叫走了。

 

“我大哥的老师病重了!”

 

三爷抛下这句话,不由分说地拉着徐嘉树直奔州牧府而去。

 

老爷子快不行了,任何一个当面见到卢植的人都不会怀疑这一点。

 

历史上他的寿数本就到这一年为止,再加上接管多事之秋的冀州,更是让卢植的心血几乎为之熬干——本地世族树大根深,把持着州政的方方面面,要想不被蒙蔽和架空,做出一番作为,只能时间小心地辨别信息的真伪再加以行动,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对于一个本就年迈的老人家来说无疑难以承受。

 

卢植集中所有精力,在死前打垮袁绍的决策也进行得不是很顺利。

 
此时的河北局势可称之为“小三国”,黄巾、朝廷、黑山三股势力犬牙交错,互相为敌,谁也不敢倾巢而出,而三方内部又可以细分为多股互不统属的势力,除了青州黄巾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其余各方行动起来都是顾虑重重。

 

这种情况下,速战袁绍的计划就被本地世族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拖延了下来——什么时机不够好啊,粮草不够足啊,天气不够暖啊.

 

要说他们已经里通袁绍吧,又没有实质的证据,哪怕这帮大爷一再拖延时间,人家表面上做的也完全符合程序,甚至称得上老成谋国。

 

就这么拖着拖着,等到卢子干的身体日薄西山,讨袁之事也就彻底不用干了,到时候他们再把势单力薄的刘备赶走,张灯结彩地喜迎天下楷模进入邺城。

 

阳谋,而且是很粗浅的阳谋,但卢植就是接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