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走马荐奉孝

第210章 走马荐奉孝

 

荀彧看着徐嘉树,觉得有点好笑。

 

正主站在眼前都不认识,就这还火急火燎地上门拜访,多半不是什么行事稳重的人物。

 

要知道,荀氏的门庭可不是陌生人能随便进的地方。

 

不过,荀彧想着,这股子率性而为的冒失劲却像极了自己的一个朋友,他叫郭嘉。

 

与郭嘉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荀彧正忙着鼓捣熏香。

 

那时党锢未开,刚刚成年的他听从父亲荀绲的安排与中常侍唐衡的女儿定亲,以此避免宦官的打压——没办法,荀氏无法承担族中最有才能的子弟不能出仕的后果。

 

可这样一来,荀彧本人就难免惹上非议,被扣上谄媚宦官的帽子。

 

他也不在意,颍川士族之间互相来往太频繁,正好门庭冷落一段时间,自己也能清静清静。

 

除了读书之外,荀彧的爱好就是研究熏香。

 

他天生喜爱洁净,或者说,有洁癖,总想把自己弄得干净好闻一点,趁天气不错,他在院子里尝试各种不同配方,试图调配出一个最满意的出来。

 

铜炉烟雾袅袅,他凑近闻了闻,觉得这个味道还不错,正准备记下来的时候,一个毛头小子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

 

就像眼前这人一样。

 

“你就是那个荀家的王佐之才”,毛头小子举着一把比自己身高还长的木剑,指着荀彧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勾结阉宦,莫非是个沽名钓誉之徒”

 

那时的荀彧才刚满20岁,看到这种有点虎的小屁孩就烦,头也不回地摆摆手,让他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

 

毛头小子见状,直接大步上前,把他分门别类摆放整齐的熏香粉末一剑扫到空中,等他发现事情不对时,辛苦积攒的存货已经尽数与泥土融为一体。

 

为时已晚。

 

难得动怒的荀文若马上叫来下人,质问这是谁家的熊孩子被放进来捣乱,得知他自报家门时说的是郭家,以为是朋友郭图的亲戚,如此又打不得又骂不得,只能自认倒霉。

 

“他爹还管不管了”

 

荀彧仰天长啸,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我没有爹”,小郭嘉非但没有【表情一黯】,反而抄起木剑要给这个口不择言的阉宦走狗一点教训,“也比你这个认贼做父的家伙强出百倍不止!”

 

有一说一,这话骂的颇为巧妙,毕竟娶宦官的闺女,可不就是认国贼做岳父吗

 

但是荀彧却没有来得及生气,他的注意力全都被郭嘉的前半句吸引了——原来这个熊孩子是个孤儿,那自己刚才说的那句话就有点过分了.

 

他虽然问候了郭嘉的爹,但此爹非彼爹,这个爹只是他臆想出来的,是一种虚幻的,一种类似于精神体的存在。只存在于这句话里面,在现实里什么也不是,仅仅代表着他对郭嘉素质的否定,以及毁掉自己熏香这种行为的失望,不得已创造出来的,没有别的意思。

 

荀彧悻悻然地按住了不停挣扎的郭嘉,脑子里不断搜索颍川除了郭图家以外还有什么郭姓大族,却始终没有头绪。

 

也就是说,这孩子多半出身家道中落的士族,至少没有到能与荀氏来往的层次。

 

他耐着性子和郭嘉交谈,想要让这个熊孩子明白自己是身不由己。

 

清名固然重要,可要是被纳入党人之列,这辈子就没法出仕,岂不是把朝堂彻底让给那群宦官党羽了

 

然后,荀彧像见了鬼一样发现,自己居然没办法说服这个熊孩子。

 

如果一个东西看起来像鸭子,走起来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那么它就是鸭子。

 

到荀彧这件事上,不管他心里怎么想,背后有多少不得已,【荀文若娶了阉宦之女】就是会让世人认为荀氏已经为了一己私利与阉宦勾结,没有人会在乎有些什么内情。

 

“.”

 

荀文若张了张嘴,放弃了为自己辩解。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道。

 

很多事情言语是争不出个结果的,既然这个毛头小子不相信,那就等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到时候他荀文若是何许人也,想必世人已经有了公论。

 

“郭嘉。”

 

“我知道郭家”,荀彧没好气道:“我问的是名字。”

 

“郭嘉,后皇嘉树的嘉。”

 

谐音梗扣钱!

 

“今年多大”

 

“十三。”

 

“那好,以后伱可以经常来我府上,他们会放你进来”,荀彧表情认真地叮嘱他,“要常来,知道了吗”

 

“我才不听你的.”

 

小郭嘉用只有自己听得到的声音嘟囔着,又觉得这个阉宦党羽实在是烦的不行,才不耐烦地应付他,“知道了知道了,小爷我赏脸常来还不行吗!”

 

“甚好。”

 

荀彧笑着把郭嘉的宝贝木剑还给他。

 

在荀文若堪称顺风顺水的人生中,迎娶唐氏之女带来的非议可能是为数不多可以称得上挫折的事情,也是这件事情,让小他7岁,门第相差甚大的郭嘉与之结交,成为好友。

 

而当初那个毛头小子,如今也已经有了唤作【奉孝】的表字,才刚加冠成年没多久,就迫不及待地隐姓埋名四处游历去了,也不知道如今人在哪里。

 

要是不巧在青州或者豫州,情况可就不太妙了。

 

嗯,希望人没事。

 

随着宦官的全体扑街,荀彧的正妻是阉宦之后这件事就没什么人再提了,也再没见过有外人这样冒失地闯门,好笑之余,荀彧稍微起了一点玩乐的念头。

 

“荀文若”,他的表情语气平淡,像是在谈论一个不相干的人,“好像是住在这一块,可是听说他向来不见外人,你若想见他,不妨先回去找中人介绍再来。”

 

不知道等这人托好介绍人之后见到他会是什么精彩的表情

 

荀彧自认没有刁难此人,这年头稍微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不会随便见陌生人的,至少要有个同样级别且知根知底的人引荐才行,颍川拉帮结派,尤其重视这种规矩,作为新生代的领袖人物,他自然有必要维护小团体的自我认同感。

 

说罢,荀彧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准备回去了。

 

大冬天的,还是在房里喝茶看书舒服一点,不宜见客。

 

中人

 

我还中之人呢!

 

因为荀爽和荀攸的关系,徐嘉树下意识地把荀氏当成自己人看待,忘了人家好歹是天下顶尖的士族,门槛不低的事实,别说是陌生人了,就连韩馥这种一州之主登门拜访,也得老老实实地提前预约才行。

 

可让他就这么回去,实在是心有不甘。

 

“在下并非不懂礼数之人”,没办法,徐嘉树对着荀彧的背影喊道:“只是中人远在长安,仓促间怕是没法帮我介绍,还请兄台行个方便。”

 

闻言,荀彧步子渐渐慢了下来。

 

“果真是长安来人”,他终于开始认真对待这个不请自来的武人,喃喃道:“莫非是公达的信使”

 
他已经很久没收到过大侄子荀攸的信了。

 

荀攸虽然小他一辈,但年纪却长他6岁有余,两人除了正式场合之外,私下里并不严格以叔侄关系相交,而作为家族里目前唯一在朝的官员,对荀攸传来的情报他非常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