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如今,随着郎官从原本的侍从官变成各行政部门的主要成员,宫廷禁卫的工作便专属于虎贲和羽林两军,分别由虎贲中郎将和羽林中郎将指挥,依然行使着郎官的最初职责。
去虎贲或者羽林当禁卫,其实已经比模拟中的郎中要强不少了,若是还有机会出征获取战功,很快便能在武将系统中升迁。
但蔡邕还不满意,他找的路子要更快。
“我听说司空府正在搜罗贤才,不知子茂愿去否”
当朝司空正是那位九十五天从庶人登上三公之位的荀爽。
为了充实自己的幕府,这段时间里荀爽到处招揽人才,甚至尝试征辟远在江东的张纮。
既然荀爽门下缺人,直接去司空府当属吏,也算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稍微锻炼,以此为跳板,就有机会拿到一个清贵的官职。
比起尚书郎权重事繁,两者前途差不多,司空属吏的工作强度还更低一些。
说完,蔡邕看着徐嘉树,觉得这个提议他应该会心动。
徐嘉树心里苦——老师这样为自己着想,总不能张嘴说我就是想做个三百石的郎中吧,那不缺心眼吗
蔡邕见徐嘉树犹豫,以为他还不满意。
这就很麻烦了
有没有更快的路子
或许有,比如袁绍年幼时便为郎,弱冠即出任濮阳县令,可谓踩着点升官,但那是袁杨那种家世才有的待遇。
正当东观陷入沉默的时候,王允带着孙资出现了。
东汉时尤其注重乡党情谊,两人都是太原郡人,孙资一介孤儿之所以能拿到太学的入学名额,其中就有王允的功劳。
历史上孙资更是因为王允的赏识,直接以孝廉的身份被举荐为县令,踏上仕途——连袁绍都要幼时当郎官刷工龄才能当县令,孙资轻轻松松做到了。
非要说仕途起点的话,孙资的起点才是正常人想象不到的高。
而王允此前送孙资入太学,未来还会举荐他当县令,这样不遗余力的提携,说明两人关系无比密切,考虑到孙资此时年纪尚小,说是情同父子都不为过。
“连司空府都不想去,子茂看来是想来我尚书台受罪了!”
王允凑趣道。
偶遇了孙资,才知道自己看重的同乡后辈居然是徐嘉树的学生,来到东观看到这一幕,他便顺手卖蔡邕一个人情。
徐嘉树连忙推辞——郎中挺好的,真的。
名利于我如浮云啊!
可东观中人只道这小子在谦虚,几个艳羡的老儒生打趣道:“徐博士弱冠之年就能当上尚书郎,可真是让人羡慕。”
“王司徒慧眼识英才!”
这下完蛋了。
当尚书郎有几个问题:一是见不到小皇帝,或者说,至少没有机会单独相处,这意味着无法得到士孙瑞的帮助。
二是不像侍中庐或者东观在内城的角落里,尚书郎是要频繁在整个内城走动的,这样一来,难免会遇到嘉德门的守卫。
到时候一个脸熟的郎官突然说自己是李儒的秘使,别人信不信还两说。
徐嘉树一阵苦恼——好不容易模拟出了一个百分结局。我只想照着把刘营救出来,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呢
难道太优秀,也是一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