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计是古代考绩制度之一,始于战国,于秦、汉日臻发展,尤其两汉承袭先朝上计考课制度,体制最为完备。
考核内容包括:户籍财政、治狱惩盗、宗室名籍、边戍状况、地理行政、劝课农桑等,基本囊括了施政的方方面面。
程序上,由郡县上计、督邮巡计、丞相受计、御史核计、皇帝主计构成,又分为冬课、秋课两类。
每年秋季,郡县内部会进行上计汇总,即为秋课。
中央则在年末考核各郡上计情况,在年初的会课中评定名次,予以升降赏罚,不少上计吏会被留任为郎官,是入仕为郎的又一种途径。
而今年的受计之人正是当朝司徒、尚书令王允。
王司徒独自坐在上首,一眼望去,皱了皱眉头,有些不满意——来的人太少了。
十一年前,当时的司徒袁逢受计时,庭下拜倒着乌泱乌泱数百号上计吏,轮到他王子师受计,居然只有这么几十号人,少了接近一半!
(“光和元年,(壹)举郡上计到京师,是时司徒袁逢受计,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壹独长揖而已。”——《后汉书文苑传赵壹传》)
一想到东面那群乱臣贼子,连上计吏都敢不往雒阳派了,王司徒就一阵恼怒——滑头一点的太守推脱说路上群盗横行,耿直一点的干脆就当没这回事。
这群混账,把天子和汉家制度置于何地
董贼固然可恨,联军也尽是可杀之人!
好在也不全是反贼,人家庐江太守陆康就是个大大的忠臣,除了规定的账簿之外,连额外的特产上贡都一点没少,属实难得!
王允看了眼案几上的橘子,打定主意要好好赏一赏这个陆季宁。
“公达,元常”,他招呼着一旁侍立的两位黄门侍郎,“庐江太守忠心可嘉,还请把此事上报天子,不能寒了天下忠臣之心。”
黄门侍郎与侍中近似,都是清贵权重的天子近侍,也都是六个人的员额,不过等级比侍中低一些。
如果说侍中是天子的高级顾问,那黄门侍郎大部分时候是在尚书台和天子之间跑腿传信的。
上计这种国家大事,两名黄门侍郎荀攸和钟繇当然要在一旁候命。
闻言,年长一些的钟繇闻言赞同:“国家危难之际,确实要行千金买马骨之事。”
木讷寡言的荀攸则只在一旁点点头,眼里扫过庭中诸人。
与王司徒的意兴阑珊不同,荀攸感觉堂下上计吏中,有几位属实让他很感兴趣。
比如那位巴郡派来的上计吏,名叫甘宁的。
此人相貌阴鸷狠厉,在一众诚惶诚恐的地方掾吏中间格格不入,居然敢在兼任了尚书令的司徒王允面前依旧神色傲然,行礼时颇为敷衍。
如此举止,说句胆大包天也丝毫不为过,若不是王司徒没有计较这些的心情,说不得甘宁马上到手的郎官就要飞了,不过看他的样子,也不像会在乎这些。
还有颍川郡的郭图,作为同乡,荀攸很清楚颍川郡的竞争有多激烈。当地每年孝廉和上计吏的名额归属,都要经过一番龙争虎斗才能决出,非家世学问俱佳之人不能服众,这位郭图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只是荀攸在一旁观察了郭图良久,发现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同乡看起来有点心不在焉.
除甘宁、郭图之外,还有楚国蒋济、北海国彭璆、吴郡高岱,都是一时之选,这还是很多郡的太守都心怀鬼胎,没有派人的情况。
天下英杰,真如过江之鲫也。
徐嘉树踏入了尚书台。
这个地方本来隶属于少府,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合称六尚,因其在殿中主管收发(或启发)文书并保管图籍,故称尚书,一开始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