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成王在位几十年,一直没有立继承人。当他询问令尹子上,能不能立儿子商臣为太子时,子上持保留态度,甚至反对。但后来楚成王没有听从子上的意见,还是立商臣为太子。
因为这件事,商臣一直对子上耿耿于怀。这一次撤军,可让商臣抓住了把柄。他对楚成王说,本来楚军可以击败晋军,但子上接受了晋军的贿赂,就没有与晋军开战,撤兵回国了。
贿赂敌国这个罪名的杀伤力,还是蛮大的。无奈之下,子上无力分辩,只好自杀。成得臣自杀,子上自杀。与秦国、晋国相比,那些打了败仗的将领,是多么幸运,国君是多么宽宏大量啊!
城濮之战后,晋国与楚国一度中断了来往。其实两国或多国总是剑拔弩张,并不是一件好事。各国的互通有无,还是需要的。
汦水之战发生前,赵衰推荐阳处父前往楚国,商议两国恢复正常联系。阳处父没有辜负赵衰和晋襄公的希望,使晋国和楚国恢复了正常的交流。因为这一贡献,晋襄公把阳地封给了阳处父。
但因为城濮之战产生的郁结,不可能马上消失。为了救援蔡国,子上担忧楚军实力有限,准备让沈国协助楚军。对晋国来说,虽然沈国是个小国,但也能给晋军增加一些军事压力。
而沈国一旦加入楚军,就成了晋国的敌人。成为中原霸主的敌人,离开楚国的日子,将会非常难过。楚国密谋让沈国派兵协助,让晋国的探子发现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阳处父决定撤兵。
但不与楚军交战,直接撤兵北归,显然回国后不好交代。于是阳处父做了几手准备。第一,做好和楚国联军交战的准备。第二,让将士们砍伐竹子和树木,尽量多制造木筏和竹筏,以备不时之需。第三,派遣使者前往楚营,制造准备与楚军交战的假象。
阳处父的计谋还是有效的,晋军已经退兵,子上才发现上当了。但再追击晋军,已经来不及了。晋军已经撤退到郑国,这里是中原的核心区。楚军然后追上来,就要冒与晋军决战的风险。
那个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沈国,虽然没有给楚国真正帮上忙。但沈国答应出兵助楚,已经把自己塑造成了晋国的敌人。
成得臣是楚国令尹,因城濮之战战败而自杀。子上是继任的令尹,在汦水之战中无功而返,也杀身成仁。先轸战死,儿子先且居代替其中军将一职;成得臣自杀,儿子成大心当了楚国令尹。
古代的将领,看上去威风凛凛,号令三军。可一个不留神,就会得罪国君。或者因为战场上表现不佳,而被国君赐死。
要想成为霸主,首先要使自己的国家强大。成为霸主,是由一系列的操作促成的,例如“尊王攘夷”,例如平定周王室内乱,调解诸侯国之间的纠纷,等等。臣服了又反悔,就要拳头伺候。
卫国是城濮之战的发生地,虽然后来卫国不得不投靠晋国。但卫国与曹国一样,因为最初是楚国阵营。城濮之战以后,两国的国土受到鲁国等国的蚕食和分割。卫成公的心里,堵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