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前的几次会盟,都没有一个大国的身影。这个大国,就是燕国。燕国与齐国是南北邻国,齐国周围有不少诸侯国。而燕国周围,东南是渤海,北面是山戎,也就是北戎。燕国西面、西南是北狄、娄烦、鲜虞等戎狄诸部落。
按国土面积,燕国和齐国差不多。或许燕国国君燕庄公,不愿意像鲁国、陈国等中原诸侯国那样,对齐桓公卑躬屈膝。
但很快,让燕庄公有求于齐桓公的事情,还是来了。在公元前664年,即燕庄公在位的第二十七年,山戎又来进犯燕国。
因为几百年来与山戎相邻,燕国历任国君,也不知道被山戎侵扰、抢劫了多少回了。但这一次,却是比较严重的一次。山戎侵入燕国境内,抢劫粮食和财物,杀人越货、无恶不作。
国内人心惶惶,连正常的日子都不能过。无奈之下,有大臣提出向齐国求救。但燕庄公思来想去,好像没有脸面去和齐桓公说。因为齐桓公召集的诸侯国会盟,燕国一次也没有参加。
但如果任凭山戎胡作非为,燕国可能有被山戎占领的危险。考虑到齐桓公的宽宏大量,其正在扩大中原联盟的范围。于是燕庄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派遣使者前往临淄,向齐国紧急求助。
得知燕国被山戎侵犯,齐桓公和管仲、鲍叔牙等人,商讨是不是应该救助燕国。这一次,不愿意出兵帮助燕国的,是齐桓公。希望出兵救助燕国的,反而是管仲。齐桓公以为,燕国远在北方,山高路远。即便是击退了山戎,齐国连土地等什么也得不到。
齐桓公还有一个顾虑,就是南方的楚国。如果齐国出动大军北上,正中楚国下怀。如果楚国举倾国之兵,攻占中原数个诸侯国,甚至攻打周王室所在的洛邑,也不是没有可能,到时怎么办?
管仲分析道,南方的楚国,的确需要防范。但当下山戎对中原各国的危害,已经不亚于楚国。再一个,楚国从郑国退兵才两年,令尹熊元被杀不久。楚成王需任命新令尹,不敢出兵北上。
管仲又说了一个让齐桓公出兵的理由,就是出兵帮助燕国,有利于提升齐国在中原各国的形象,对齐桓公的霸业很有帮助。
终于,管仲说服了齐桓公。兴致勃勃的齐桓公,挑选了很多文武大臣,与他一起北上,攻打山戎,救援燕国。
其实在公元前706年,山戎就越过燕国,侵犯过齐国北部。时任国君齐僖公,因担心齐国不是山戎的对手,向郑庄公求救。郑庄公很爽快,派太子姬突协助齐国击败了山戎。
一旦山戎攻占了燕国,下一个受害的,一定是齐国。
君臣取得一致意见后,齐桓公开始确定跟随他出征的文武大臣。这些大臣除了管仲、鲍叔牙,还有王子成父、隰朋、宾须无等人。宁戚、东郭牙等齐国大臣,坐镇临淄,防范楚国等进犯。
对齐国来说,这是一次超长距离的远征。说齐军是远征军,一点也不为过。这个时候,已经是冬天。为什么冬天戎狄容易南侵中原?这与戎狄这些游牧民族,冬天缺乏草料有一定关系。
不但是齐国军队的一次远征,也是齐国出动将士和兵车最多的一次。齐国的伐戎大军,在齐桓公御驾亲征之下,浩浩荡荡出了临淄,一路往北向燕国行进。来到两国边境,燕庄公和燕国主要文武已在边境等候多时。两国国君互致问候,大军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