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真君 作品

第55章 东周综述(第2页)

 春秋初期,比较大的诸侯国有晋国、齐国、楚国等。随着争夺势力范围的加剧,各诸侯国国君,都在不遗余力招募文武人才。这些人有的文能安邦,有的武能定国,有的文武双全、兼而有之。

 诸侯国内部的争斗,也是愈演愈烈。这种政治和权力斗争,与诸侯国的大小,并没有直接关系。不过因为地盘大小不一,人口多寡有别。所以诸侯国的内斗,弱小的诸侯国,可能因为内忧而引来外患,从而走向灭亡的道路。而面积较大的诸侯国,一时半会儿不可能被消灭。大诸侯国内斗的结果,就是四分五裂。

 最典型的晋国,在春秋初期,其实力绝对碾压齐国、楚国,更别提其它弱小的诸侯国了。这时候的秦国,还在西北一隅发展壮大。晋国,在当时最有可能一统天下,成为华夏共主。

 可惜,曲沃代翼,晋国王族、贵族之间,进行了长达七八十年的内战。小宗战胜大宗夺得晋国王权。礼崩乐坏,自此开始。

 晋国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而且接下来更加精彩。晋国的六卿各怀心思、各怀鬼胎、互相倾轧。直至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消灭了不可一世的智氏。三家分晋,晋国彻底瓦解。

 弱小者走向消亡,强大者因为兼并了其他诸侯国的土地、人口和其它资源,变得更加强大。在这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中,齐、楚、燕、韩、赵、魏、秦脱颖而出,成为“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指的是称霸的国君,战国七雄指的是称霸的国家。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似乎已忘记了周王。偶尔需要的时候,例如三家分晋需要周王认可诸侯身份。这时候的周王,就派上了大用场。弱小的诸侯国,只顾着明哲保身,为此需要每年给霸主或强大的诸侯国进贡。而强大的诸侯国,只顾着号令天下,以便继续获取土地、人口和资源。可怜的周王,成了一块敲门砖。

 在东周存在五百多年的时间里,畏缩在洛邑周围的周王室越来越小、越来越弱。但周王室内部的争斗,也是此起彼伏,甚至愈演愈烈。解决不了的时候,周王还要向大诸侯国求救。

 一旦大诸侯国或霸主为某个周王做了事情,例如让他重新回到周王之位。那么周王给霸主的各种赏赐就到了。周王室府库里的金银珠宝,不断减少。有时候周王还要把本来不大的地盘,以城池的形式赏赐给霸主。到最后,周王室变成了东周公和西周公。

 春秋无义战,战国无仁师。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留存下来的战国七雄,无一不是通过战争等无所不用其极的方式,蚕食、兼并、吞并其他诸侯国的土地,才成长、壮大、强盛起来的。

 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已经到了一决雌雄的阶段。开口言战,闭口想打,已经成为各诸侯国心照不宣的共识。军事家、纵横家、名臣、名将纷纷出场。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各国如临大敌。

 虽然春秋战国时期,是华夏第一个持续几百年的乱世。但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深刻影响后世的诸多名人。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名臣名将,各显神通。这些文化遗产,是华夏世界的瑰宝。

 从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到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256年,西周国为秦国攻灭,共传25个周王,国祚515年。

 战国末期最后的决战,是秦统一六国之战。表面上看,秦王嬴政攻灭六国,只用了十年时间。但是,国家实力是一个累积的过程。秦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统天下,经历了六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