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真君 作品

第36章 周公旦平“三监之乱”

 周王朝于公元前1046年由姬发建立,是建立在商王朝废墟上,华夏民族第三个奴隶制王朝。牧野之战结束,追剿东夷、淮夷等反叛势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是否从此天下安宁了?没有。

 或许是周武王姬发的仁慈之意,亦或者是他的恻隐之心。也许是当时的局势使然,虽然杀死了成百上千商王朝王族成员,还有一些文武大臣。但并没有对商朝王室赶尽杀绝、一个不留。

 殷纣王的儿子武庚,不但没有被杀死,还分封给武庚一块土地,让武庚管理商王朝的遗民。这与周公旦推行的“以商治商”策略,有很大关系。是不是姬发和周朝主要大臣,对这些幸存下来的商民大发慈悲?不是的,因为大量的土地需要人手去耕种。

 姬发仅当了三年周王,于公元前1043年去世了。继位的姬诵只有13岁,不能单独处理朝政。姬发弥留之际,把辅佐姬诵的重任交给了四弟姬旦。因为姬旦的封邑在周,故姬旦称为周公。

 商朝灭亡前,以商朝旧都朝歌为中心,居住着大量商王族和普通商民。于是姬发和姬旦商议后决定,把旧商都王畿一带封给武庚。作为殷纣王的儿子,会不会有反叛周朝,恢复商朝的想法?

 当然这种想法不能排除,人心隔肚皮,人心思变不稀奇。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姬发委派其三弟姬鲜,五弟姬度,八弟姬处,为监督武庚的“三监”。姬鲜即管叔,姬处即霍叔,姬度即蔡叔,因分别被姬发封于管、霍、蔡三个地方而得名。

 姬发在位前三年,武庚和商朝遗留下来的军民,还算安分守己。但恢复父祖的商王朝之心,已经在武庚心里萌生,只缺乏一个时机。这样的机会,说来就来了,因为姬发去世了。

 姬发去世,周公旦摄政。最先颇有微词的,是姬昌第三子姬鲜。在他看来,自己是姬发的三弟,周公旦的三哥。为什么辅佐姬诵的,是周公旦而不是自己?于是,他开始笼络姬度和姬处。

 当初姬发把武庚封在殷,又给这三个弟兄,在殷周围封了三个地方,也就是三个小国,分别由管叔、霍叔、蔡叔管理,叫邶、鄘、卫。三个地方作为屯粮和驻兵之所,用来监督和防范武庚。

 按照方位,殷以北是邶国,以东为卫国,以南为鄘国。为什么让“三监”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围住武庚?因为殷西南是黄河。如果发生不测事件,周朝平叛大军马上可以从西顺流而至。

 这一时期蔡叔管理的卫国,当然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卫国。

 弟兄三个的密谋策划,让武庚的眼线得知。武庚听罢大喜过望,武庚心想,自己的父亲死后,还被姬发用黄钺砍下了脑袋,这是何等的深仇大恨!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怎么可能错过。

 管叔、霍叔、蔡叔,对周公旦摄政非常不满。因为都是姬昌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同时或共同辅助姬诵,而让三个人远离镐京?一个父亲,又是一母同胞,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三个人因为监督着武庚,手下有兵有将。如果三个人的力量合起来,几乎与周朝兵力相差无几。三个人一拍即合,恰在这时,武庚派人来探听消息。当得知三人的真实想法时,武庚高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