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人,经年未见,恭喜高升啊!”
“郑大人,还记得我否?我等特来祝贺郑大人高升,想必这位就是汤大人了吧?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下官李和,见过郑大人。”
郑景溪还未下船,岸上的三名武官就开始恭贺他高升。
郑景溪觉得声音耳熟,定睛一看,连忙下船:
“凯仕兄,益堂兄,李和贤弟,当真是经年未见啊!”
按顺序,第一个是林凯仕,第二个是方益堂,第三个是……人家说了。
林凯仕是右翼总兵、镇远舰管带。
方益堂是中军左营副将、济远舰管带。
李和是后军前营都司、平远舰管带。
三者还都是船政学堂毕业,和郑景溪是师出同门,而且一起留过洋,不过目的地不同,科目不同而已。
船政毕业其实很正常,毕竟以前清国正经海军学堂就一所。
后来的江南、津门、威海什么的,都才建成不久。
一阵寒暄后,郑景溪将汤潇逸介绍给了他们,同时也介绍了他们的身份。
听到方益堂的名字,汤潇逸忍不住看了他好几眼。
“郑大人,这便是福靖级吧?不知道是福靖还是福清?”方益堂感受到了这目光,感觉有些不自在,赶紧转入正题。
郑景溪眉头挑了挑:
“哦~这是福靖,巡海快船,闵海军的主力,比不得北洋八大远,排水量只有一千多吨。”
“主炮口径只有120毫米,且只有4门。”
“唯一值得说一说的是航速还可以。”
“怎么?你们北洋也有兴趣?这船可价值不菲,而且航程也不远,不太适合北洋。”
林凯仕笑了笑:
“郑大人说笑了,夺人所好非君子所为,我们只是好奇这天下第一快船,到底有没有传说中那么快。”
“今日一见,舰体修长,还有这独特的烟囱,实在给人以深刻印象。”
“唉!”
见他叹气,郑景溪眨了眨眼,装没看到。
“大人何故叹气?”
郑景溪不说话,方益堂就接过了话茬子。
林凯仕摇摇头,感慨的说道:
“我在感叹,这船型怕是世上头一遭,航速也是世界一流,全为我自己设计制造,我大清数十年奋起努力,终于有了追上西方的苗头。”
明明没有夸人,而且明眼人知道这是无稽之谈,但郑景溪还是如三伏天喝了冰水一下,爽透了。
“凯仕兄喜欢,不如上舰一观?”郑景溪想了想,也不是不能让他看看。
至于扣船,郑景溪没想过。
郑景溪招呼两人,汤潇逸就在一旁招呼李和。
因为看到李和,汤潇逸也没阻止郑景溪邀请他们上船参观。
“李大人,鄙人汤潇逸,在船政有差遣,平远就是原船政出产的龙威吧?”
汤潇逸故意把李和带到一旁,和另外三人分开,然后和李和搭话。
“见过汤大人,汤大人说的对,平远就是龙威,当年调北洋留用后,改名平远。”李和有些紧张的看着汤潇逸。
不明白这个年轻的过分的男人,品级比他高,还对他这么客气干什么?
他一个都司,正四品,还没有加衔,而汤潇逸年纪轻轻就有了三品衔。
三年转正,就是三品官了。
(以高品留用、署理,满三年转正,我也才知道,加衔不确定,干脆一起套用。)
“李大人不必紧张,你也出身船政,曾在船政水师留用,说起来我们之间应该很亲近嘛!”
汤潇逸笑着说着,就走到了后主炮炮位。
“大人客气了,大人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就是。”李和搞不清汤潇逸这么客气干什么。
“那有什么吩咐,你这样说就太生分了。来,李大人,你也是老海军了,认识这个吗?”
汤潇逸把人拉进去,指着火炮问道。
“这……这是,和曾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过,英吉利研发了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看炮架,是这个吗?”
李和惊讶的看着火炮,甚至鬼使神差的上去摸了摸。
这炮已经出来五年了,北洋也都知道。左右翼总兵二人还都曾多次上书,让北洋大臣买一点,回来换装。
毕竟,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的火力是老式火炮的数倍,在军舰上,这个效率足以颠覆优势劣势。
不过嘛,北洋大臣没买,不仅是请停船械折的影响,而是他就是没买。
1893年,这个折子的有效期已经过了,可以买了,也没见他买。
直到开战了才匆匆忙忙的去弄,打了败仗才把江南厂产的十门炮带了上去。
那时候制海权已经丧失,去晚了。
跑题了,李和摸了摸双联装主炮,然后羡慕的说道:
“大人竟有如此利器,怕是价格不菲吧?”
汤潇逸笑了笑:
“一炮不过几十两,只要能杀敌,就都值得。”
“若是在这种紧要之处节省,无疑是本末倒置,战争赔款可比几枚炮弹贵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