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秋意深浓之时,秦营周遭林木绚烂如锦,萧瑟中隐隐透出肃杀之气,晨雾笼罩营帐,似带着一丝预兆般的沉寂。而此刻大帐内的气氛更显凝重,唯有白起端坐席上,面无表情,目光如电,任帐中将士一言不发,皆屏息静待他决断。
白起凝思片刻,眼底深处却隐隐露出疑惑之色——几日前魏国境内探马来报,言魏王竟密遣使者赴邯郸,与赵国接洽。魏赵连年交恶,魏国遣使似有求和之意,可其真意为何,却无从得知。秦军数度交锋,将魏国兵马压至河西,再加上魏王暗中示弱,令白起心生一丝不安。
在这缜密推敲的时刻,白起缓缓抬头,视线落在身旁一位低眉垂目之人身上:“张述,你有何见解?”
张述闻言略作沉思,拱手回道:“主将,魏赵势若冰炭,魏王此番遣使或是为求和,然这背后未必真意如此,或许另有隐情。”
白起微微颔首,张述虽年轻,却眼光独到,常常能一语道破敌人深藏的心思。他微微颔首,眉宇间多了几分赞许之意。张述趁机进一步说道:“以我所见,魏赵之事不过表象,恐怕背后仍有范雎之策,他一向擅谋,或在暗中操纵此事,以达己之目的。”
白起闻言微微一怔,脸上露出一丝深思之色。范雎,乃秦昭王身侧得力谋臣,尤擅权谋,近年更因秦昭王倚重,一手主掌国政。然而,白起心中始终警惕这位同朝之人。早在前几年,白起便隐约察觉,范雎对自己的统兵之权颇有微词,曾多次在秦昭王面前进言,试图分薄他的权势。
张述似是察觉到白起的微妙神情,心中暗叹,却继续道:“范雎手段之高,极善于借刀杀人,此番若借赵魏联手之势施压我军,不仅能迫使主将前往交锋,更可借敌手之刀削减主将威望。主将若入其计,秦军将陷两难,赵魏或乘机联手反攻,以图退我秦兵。”
白起默然不语,但眼中微光闪烁。战场厮杀之际,身后朝堂却不曾一日清净,而范雎正是他最为忌惮的朝堂之敌。
良久,他方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平稳:“此计果真如此阴毒?”他虽不轻信张述一言,但心中已然将此言暗自斟酌。
张述低头,神色凝重,继续说道:“主将深知范雎素来谋虑甚重,唯恐主将功高盖世,生怕生乱。他倘若得知主将欲全取邯郸,必是千方百计阻之,割城和议或是他一石二鸟之谋。”
白起沉默片刻,眉头微蹙,目光深邃似海,缓缓点了点头:“然邯郸一城乃赵国腹地,范雎欲割城求和,乃削敌之力,却亦削我之功。秦国在此战中若不取邯郸,则霸业难成。此等决策非是小谋士一人可定,亦非范雎一言可决。”
言罢,他目光一凛,带着几分果决,“传我令,若赵王遣使求和,须审其来意,且暂勿泄露,暗中窥伺其动向。”他深知若真如张述所言,则范雎心思深藏,必不会轻易放弃谋算。
张述心知白起尚有疑虑,便稍作一揖,又补充道:“主将不必过于忧心,范雎计虽深,却料不到我等之反制。此番只需将赵魏间遣使的消息泄露给周边各诸侯,则魏赵之盟亦成瓦罐,难成气候。”
白起闻言露出欣然之色,点头道:“善。”
夜幕如墨,一抹皎月悬于长空,微光洒落邯郸城的城墙之上,映得城中宫室一片清辉。赵国宫殿内,几位朝臣各怀心思,围聚在一抹燃烧的蜡烛旁,烛光摇曳,映出每人脸上的沉思与焦虑。
此时,邯郸城外,秦军虎视眈眈地压境。军营中旌旗猎猎,火把通明如昼,气氛肃杀。白起统领三军,气势如虹,四周的秦兵面容肃穆,不发一言,仿若一尊尊雕像。而邯郸之内,赵王自知兵微将寡,内心如焚,几欲倾覆之危已迫在眉睫。
然而此刻,却有一股暗流在秦营中悄然涌动。范雎,这位秦王宠信的谋士,常年心计如织,机变无穷,早已暗中策划,只待一时契机。此番,范雎不动声色,遣使暗通赵王,意欲以割地换取和解之道。
“赵王若能割让数座城池,秦军即撤。此言虽非易允,但大难当前,王上当可深思之。”使者低语间,将范雎的用意娓娓道来,语声虽轻,却似一针扎入赵国朝堂的脉络深处。
赵王犹豫不决,心中盘算,若能以城换和,岂不解燃眉之急?他抬眼望向殿中几位老臣,见众人眉头紧锁,似也有几分心动。只是赵国失城,则国力更削,将来势必仍受秦国威逼,如何自立?心中不安犹如翻滚之海,令他愈发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