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军旗在阳光下猎猎作响,白起亲自率领的秦军铁骑如同一股无法阻挡的洪流,所过之处,尽皆灰飞烟灭。战场上,尘土飞扬,杀声震天,刀光剑影交织着血与火的旋律,秦军将士们仿佛化身为无情的战神,一往无前。而这份无敌气势,背后有着一个看似低调、沉稳的谋士——张述。
这场战役,发生在距离秦国边境不远的楚国领域。楚国军队虽然精锐,但在白起的全面攻势下毫无还手之力。张述的谋划从未如此细密而又大胆:在战前数日,他精心布置了数个奇兵伏击点,意图在楚军最为自信的时刻突然出击,打乱敌人的部署。楚军统帅自信满满,以为掌握了一切,岂料真正的杀招早已潜伏在他们的侧翼。
正午时分,张述站在高坡之上,眼神如鹰,紧盯着战局的每一个变化。白起的铁骑如同雷霆般席卷而下,而张述布置的伏兵,早已悄无声息地绕到了楚军侧后。战鼓声骤起,秦军全线冲杀,楚军统帅脸色骤变,不待他下令调整阵型,张述设计的伏击已然启动,秦军从四面八方涌来,将楚军分割包围。短短几个时辰,楚军溃不成军,统帅身首异处,军心彻底崩溃。
白起策马来到战场中央,眼见大势已定,他冷峻的面容上透出一丝得意,然而转瞬即逝。他没有贪功冒进,而是冷静地下令:追击的步伐要适可而止,避免追击过远而遭敌方反扑。白起深知胜利后的谨慎尤为重要,胜利的果实只有守得住,才是真正的胜利。
张述一直默默地站在阵后,观察着整个战局的发展。他明白,白起的胜利不仅仅是个人的勇武,更是他背后周密的策略和精心安排的结果。随着最后一名楚军将领倒下,这场大战落下帷幕。张述心中没有一丝欣喜,反而更为沉重。这场大捷虽说给了秦国极大的荣誉,但他心中隐隐知道,这只是通往更大挑战的开始。
凯旋而归的白起在秦国朝堂上获得了极大的赞誉,群臣纷纷颂扬他的功绩,认为此战将大大推进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主战派的代表纷纷鼓动,建议秦国趁胜追击,直接攻入楚国腹地,彻底击溃楚国的残余势力。而在这些赞颂的声音中,张述的名字也渐渐传入了众人的耳中。
“此战大捷,固然得力于大将军的英明指挥,但张述的谋略也是功不可没。”有人低声说道。最早注意到张述的,是那些深谙权谋的官员们。他们早已察觉到这个年轻谋士背后的不凡手段,他的每一项策划,每一个建议,都让白起如虎添翼。
朝堂上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范雎虽因战前被压制一时,但并未露出任何不悦。他那双老练的眼睛始终注视着白起和张述,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他知道,今天是白起和张述风光的日子,任何强硬的反击都会显得不合时宜。
张述自始至终站在一旁,保持着冷静和谦逊。他并未因此次胜利而自满,甚至连受人夸赞时也未曾表露一丝欣喜。在众多朝臣的眼中,这位年轻谋士似乎已经表现得太过隐忍,但只有他自己明白,这份隐忍背后藏着的是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范雎暂时的沉默,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彻底退出了权力的博弈。他深知,在秦国的权力斗争中,胜利者永远只有一个,任何时刻的退让不过是为下一次反扑积蓄力量。张述的崛起,白起的战功,固然让范雎感到威胁,但他也并未因此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