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点头,心虽未完全接受张述的忧虑,但对张述的忠诚却从未怀疑。于是,他决定暂时收敛锋芒,不在朝堂上主动表态,以期稳固当前的局面。
范雎是个聪明的对手,他深知仅凭舆论攻势还不足以彻底击倒白起。他明白,只有在秦王心中种下足够的不信任,才能让白起真正失去秦王的倚重。而此时,秦王的态度正好变得犹豫不定,这正是范雎下手的时机。
一天,秦王在朝堂上忽然提到了一件往事:“白起屡次大捷,却为何迟迟不入京请功?”这句话似是无心之言,但在场的大臣们却纷纷低头不语,仿佛正在揣测其中的深意。范雎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知道,这是秦王内心疑虑的显现。
“王上,”范雎缓缓开口,声音温和,带着深思的语调,“白起确实是秦国的栋梁之臣,功绩显赫。但臣以为,将军历经沙场,久居边关,或许并不熟悉朝中事务,若因此疏于与朝廷沟通,恐有偏颇。何况,功高之臣,需以谨慎为上,方能保其长久。”
范雎的话表面恭敬,实则暗含一针见血的攻击。他巧妙地借秦王的疑虑,进一步削弱白起在朝堂中的支持,让秦王对其产生更多的不信任。
秦王微微点头,虽然没有立刻表态,但他的神情却显得比以往更加冷淡。白起功勋卓着,但范雎的话犹如暗箭,悄悄刺中了秦王内心深处的隐忧。
几日后,秦王宴请白起,席间的氛围显得格外冷清。与之前的热闹不同,这次宴席上不仅没有太多言辞称颂,反而充满了尴尬的沉默。白起虽然察觉到气氛的异常,但依然保持镇定。他知道,张述所言不虚,范雎的攻势已经生效。此时若有所激动,必将落入范雎的陷阱中。
宴席结束后,白起回到府中,张述早已在等待他。白起眉头紧锁,语气中透出些许无奈:“果然如你所料,秦王的态度已变。”
张述点头,沉声说道:“范雎用心极深,决不会轻易罢手。将军当务之急是稳住局面,切勿与其正面交锋。只要局势未完全明朗,范雎的计谋也不可能得逞。”
白起陷入沉思,他纵横沙场多年,从未畏惧敌人的刀剑,但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感到无从下手。他知道,张述的建议是理智的,但内心的骄傲却让他难以接受自己被如此逼迫。然而此时的局势,已不容他再任性。
“我明白了,”白起缓缓说道,“暂时隐忍,伺机而动。”
然而,范雎并未就此停下。他暗中加紧布置,将白起的一举一动都纳入了密切的监控之中。同时,更多关于白起“功高震主”的流言蜚语开始在朝中扩散,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对他产生疑虑。
风雨欲来,险象环生。张述在暗中筹谋,试图找到破解范雎阴谋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