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阿涛 作品

第1836章 制药厂的问题(第2页)

 这态度他在会议上强调了很多次。

 但没想到,会议结束了,这都两个多周了,还有这么多幺蛾子。

 颜晓晨也知道现在没法细说,只是将大概讲了下,最后又道,“我们在参考国标的同时,也结合了沪上那里出的行规,进行了完善!”

 “沪上?”

 杨小涛有些诧异。

 颜晓晨点头,“因为先前沪上那里出现过药品造假问题,随后沪上出台了严格的法律法规,我们现在国内执行的,很多都是从沪上那里发展过来的…”

 随着颜晓晨的讲解,杨小涛也清楚国内制药行业的规定。

 “那关于中医的规定呢?”

 “杨总,关于中医的规定不多,因为这里面很多都是经验,若是有药方的还好,可这把脉,下针的评判,这方面太难了!”

 杨小涛点头,随后想到濠境那里开展的中医定级,估计现在已经开始执行了吧。

 “我听说南边已经适应中医定级了,你们了解吗?”

 颜晓晨听了点头,“我听说了,不过那只是针对中医的,对制药来说,并没有做出规定。对我们的帮助不大!”

 杨小涛没再多问,针对中医方面,他能做的就是支持真正有本事的人。

 只是现在看来,中医想要发展起来,不仅要给中医定级,杜绝滥竽充数之辈,还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医药体系。

 只有药品得到了保证,才能推行下去。

 这时,杨小涛脑海中想起一个名词,中成药。

 未来,想要跟上发展,这种加工后利于使用的中成药,就得尽快搬上舞台。

 颜晓晨说完法规的事情,孙艳接着说起体系的问题。

 跟颜晓晨说的差不多,不过孙艳提出自己的意见。

 “杨总,我们体系处经过上次对总厂的内审,尤其是整改工作,发现不能只让工厂进行整改,我们体系处也要参与其中。”

 “因为很多体系文件,他们在不知道国标、法规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也是有问题的。”

 “就像这次,我们针对制药厂缺失的体系文件,进行了初步拟定...”

 孙艳说的意思很明确,制药厂缺少的体系文件有点多,在不清楚法规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所以体系处要承担更多的体系制定任务。

 对此杨小涛没有意见。

 不过杨小涛还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里面也有个问题,就是如何判断你们做的体系规定就一定是对的?毕竟法规也是在改进的,也存在不切实际的要求。”

 孙艳听了立马说道,“所以这就需要制药厂的同志来配合,指出存在的问题,一起修改。”

 杨小涛点头,“这点可以执行。”

 “如果人手不够,法规部帮着点。”

 颜晓晨点头。

 两人简单说完,沈荣便说起这次小组的安排。

 这次主要是以三组为主。

 组长谭月菲虽然是白景述推荐的,但在这段内审部培训的日子里,表现很出色。

 沈荣也想借这次看看,对方会不会手下留情。

 如果做不到认真公正,那这个组长,也不需要她了。

 其他几个组还是来蹭经验,尽快了解内审流程,熟悉工作。

 等三人说完,杨小涛对内审部最近的工作有了大致的了解。

 总体而说,沈荣颜晓晨和孙艳三人,在主持日常工作中,非常不错。

 最起码,能够带动队伍做事。

 “这次你们要将经验总结好。”

 杨小涛看着快到化工厂了,简单说起来,“稍后延州那里会建新厂,具体涵盖哪些方面还不清楚,但肯定不会小。”

 “到时候,你们也要跟进。”

 “体系文件提前准备着,这是个新厂,要从源头开始走上正道。”

 三人明白立马杨小涛话里的意思,这是让他们提前准备好啊。

 不过,三人也从杨小涛这里得到了确切消息,那就是三分厂,真的要建了。

 “杨总,这三分厂选址还有人选都确定了吗?”

 沈荣跟杨小涛关系亲近,两人私下里关系更是亲密,问起话来也不突兀。

 “选址已经确定,上个周五陈老还打电话,说已经将当地镇上的机械厂定好,准备进行扩建。”

 “至于厂长人选嘛,倒是有几个人选,只是还没定下来。”

 杨小涛说完车里三人都竖起耳朵大打听消息。

 “杨总,是不是从总厂这里出人啊。”

 颜晓晨怀着八卦之火率先开口,然后孙艳也不甘落后,发表意见,“陈副厂长跟王副厂长会去吗?”

 “车间主任也有可能吧。”

 “车间主任够强,这整个工厂可不是只有车间的,还有后勤、运输什么的,得要全面手。”

 “那照这么说,王副厂长也不行,他没管理后勤的经验。”

 “照你们这么说,那就剩陈副厂长了吧。”

 三人小声交谈着,杨小涛听了会儿摇头,“陈副厂长是不会去的。”

 “咱们这边,还少不了他。”

 听杨小涛这样说,三人估摸着已经有了人选,只是不方便说出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