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原本沉重的气氛也随之轻松下来,甚至传出了几阵不太明显的轻笑声。
当然说归说,正事还是得办。
坐在旁边的正牌新闻发言人看着兴奋到有点搂不住的孙局长,赶紧找了个机会插进话来:
“那么……由于任务目前还在执行当中,所以我们暂时也没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发布,现在直接进入提问环节。”
这次招待会邀请的基本都是过去有过多次合作经历的老熟人,所以大家也非常懂这里面的潜规则,把第一个问题让给了来自华夏的媒体。
“我们注意到,本次任务是直到9月1日才被最终确定下来的,随后仅仅经过两天准备就完成了发射入轨,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效率,能否透露一下是如何做到的这一点?”
这显然是早就安排好的问题。
尽管格里芬对此也很好奇,但想也知道不可能在发布会上听到真正的答案。
话虽如此,他还是不由自主地竖起了耳朵。
“当然可以。”
孙燕来点点头,笑着回答道:
“实际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巧合。”
“早在两年以前,我们就已经开始考虑在面对诸如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的时候,有可能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射新卫星或是对已经受损失能的卫星进行补位,所以开始依托现有技术,研发反应速度更快、发射成本更低的固体燃料火箭,并且为了进一步减少发射准备时间,还计划采用机动式发射车和冷发射。”
“而到今年,这个项目终于完成设计,并在上半年生产出了两枚技术验证箭,本意是发射一次模拟载荷进行测试,但却刚好赶上了国际空间站遇险的危机事件,因此我们果断决定暂停原本的测试计划,准备把火箭留给可能需要发挥作用的时候……事实也证明,我们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至于卫星的情况也基本类似,我们研制了一种可以模块化拼装的小体量卫星平台,如果不需要定制特色功能的话,最快只需要半个月就能出厂并完成发射准备……”
“……”
记者已经为这次提问彩排了许久,因此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接着问道:
“那随着本次任务的圆满成功,是否可以说明火箭和卫星平台都已经处于一个相当成熟的水平了?”
孙燕来也按照早就准备好的剧情,用半开玩笑的语气给出回应:
“首先,本次任务的目标是清理对空间站和载人飞船造成威胁的太空垃圾,所以目前还不到下结论的时候,不过我在这里感谢你的美好祝愿……”
说到这里之后,又话锋一转:
“不过,本次发射入轨确实已经相当于完成了技术验证,我们预计将会从今年年底开始,将快舟系列固体火箭和模块化卫星平台推向国际市场,满足世界各国低成本、快速发射卫星的需求……”
上面这些内容,除了其中打广告的部分之外当然是满篇胡诌,但却被他说的煞有介事,让不明就里的听众不得不信。
电视机前的格里芬不由得撇了撇嘴,但却在心里敲响了一阵警钟。
近几年来,华夏在航天发射市场所占到的份额越来越大,目前唯一的限制就是他们本身的发射能力有限,无法承担过多的国外订单。
nasa本来已经在计划,找机会推出一个制裁法案把对方彻底清理出竞争对手的行列。
但今天这档子事之后,恐怕就很难通过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了。
因此这个新型火箭则恰好可以解决华夏方面发射频率不足的痛点,如果成本够低,那绝对是未来的重要竞争对手。
而与此同时,电视机里面已经响起了第二名记者提问的声音:
“我知道华夏方面并未参与到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当中,那么本次任务的成本具体会如何计算?”
“由于事发紧急,截至到目前的任务经费是由我方先行垫付的。”
孙燕来回答道:
“不过,国际空间站的各个运营方都曾经做出过表态,会向我们提供技术、物质和信息层面的帮助,当然在事情尘埃落定之后,我们也会向全世界公开本次任务的详细账单,相信各国也愿意根据自己所提供支持的实际情况,向我们支付相关成本……”
这轮非常有针对性的问答让格里芬眼前一黑,差点再次晕倒过去——
对方近乎指名道姓地提到了“技术、物质和信息层面的帮助”。
技术和信息,已经分别由欧洲人和俄国人给占了。
那留给nasa的,就只剩下“物质”这一项。
因此,孙燕来虽然说的委婉,但话里面其实就一个意思:
我,华夏,打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