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001章 拍到了一艘航母?

 随着常浩南在台上的宣告,整个数值算法与计算科学大会也随之达到了最高潮。

 至于后面持续一天半的报告环节……

 反而关注度并没有那么高。

 无他,太专业了。

 本次大会的实际参会者,大约有一半都来自企业端,其中三分之一并非专业技术人员。

 而由于常浩南有意将大会朝着“学科前瞻”的方向去打造,因此报告内容多以理论为主。

 对于那些能听懂的人来说,当然称得上是收获满满。

 但别说媒体和企业,就算是数值计算领域的研究者,如果不是专精于报告主题的方向,也很有可能听得云里雾里。

 唯一有些话题度的事情大概是,最先做报告的常浩南,报告内容却是给第二个做报告的詹姆森教授查缺补漏——

 前者从理论层面,论证了有限体积法在面对高计算权重问题时出现结果震荡乃至计算发散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个具备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唯一的问题是,这个解决方案需要首先需要解开对应的本构方程。

 这个方程是没有通行格式的,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这个“找方程”的过程,排除掉自己造轮子暴力破解这种逆天方法之外,最合适的计算工具是……

 2.0版本的torch sol在比赛当中的胜势,把自己毕生所研究的fvsol的挫折让商业界重新审视其过去技术路线的合理性。

 因此,他也总算是扬眉吐气一把。

 尽管在学术圈因为得罪了人还是很难翻身。

 但至少重新进入到了不少金主的视野当中。

 对于此前几乎走到绝路上的哈罗德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

 而整场大会,也在绝大多数人的其乐融融当中,就此落下帷幕……

 ……

 对于常浩南来说,之前的大会属于插曲,而大会结束之后的事情,才是主线。

 一周之后。

 京城,檀州测控站。

 包括常浩南、林森明和栾文杰等人在内,几乎全部跟海洋一号有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都聚集在了此地。

 实际上,这颗历经多重磨难最终修成正果的卫星,早在三月末常浩南还在忙于数值计算竞赛的时候,就已经被发射升空了。

 按照多年前项目最开始时的计划,海洋一号将会与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搭载同一枚火箭,经过大约半个月的轨道调整之后最终进入工作状态。

 但由于中途研发方向出现多次改变,尤其是增加了光学/雷达对海监视的试验任务之后,整个卫星的体量暴增。

 以至于原本规划的卫星平台都无法承担全部载荷。

 好在这条时间线上航的东方红四号(5吨级)上马更早,研发速度也更快,一路紧赶慢赶,好歹是给海洋一号项目提供了一颗全状态工程星。

 顺便也当是平台测试了。

 这才把一堆价值昂贵的宝贝器材全须全尾地装上去。

 但卫星的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麻烦又紧随其后而来。

 海洋一号,需要工作在太阳同步(sso)轨道。

 在过去,华夏一般都是在晋阳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火箭发射sso轨道的卫星。

 但长征四号乙的sso运载能力……只有可丁可卯的2.5吨。

 不够用。

 于是,只好又临时把计划改为在月城使用长征三号乙发射。

 超过7吨的理论sso运力,肯定是绰绰有余了。

 不过理论归理论,长三乙在此之前并未执行过太阳轨道发射任务,所以也是个首次。

 总之,牵一发而动全身。

 能赶上的几乎全赶上了。

 经过一系列调整之后,发射时间被限定在3月最后几天的一个狭窄窗口当中。

 这样一来,常浩南本人肯定是无从亲眼见证发射过程了。

 好在从发射到入归再到进入工作,中间还需要一个周期。

 而常浩南并非卫星设计师,只是负责星载和地面两套软件系统而已。

 所以,只要等卫星第一次进入工作的时候他能在现场就好。